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朕观看处决奸臣,归途中发现忠臣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朕观看处决奸臣,归途中发现忠臣

    蔡京、高俅和王黼临行前的最后喊冤和呼救,并能如愿以偿。

    监斩官梁师成立即下令道:“行刑!”

    交名行刑的兵吏,分别来到蔡京、高俅和王黼的身边,将其脖颈之的木枷开锁,解下木枷,但他们三人的手脚上的镣铐并未打开。

    然后,核对了被执行绞行者的姓名,确认准确无误后,给每人各端上一大碗的送行酒,至于归西的饭菜,蔡京、高俅和王黼在牢中便已经吃过。

    “呜呜呜……”蔡京双手捧着酒碗,老泪纵横,并没有急着喝下归西的送行酒,梁大官,看在你我多年的交情上,求………”

    还没有等蔡京说完,梁师成厉声呵斥道:“蔡京,莫要信口雌黄,你我有何交情?”

    蔡京苦笑道:“也罢,老夫为相多年,被赵官家器重,享受了数十年的荣华富贵,这一生了算值了!

    老夫干了这阳间的最后一碗酒。”

    “咕噜咕咚。”蔡京一口气喝干那一大碗送行酒,冷笑道:

    “梁大官好自为之,下一个上这西水刑场的,恐怕就要轮到梁大官你了!”

    “哎呀,蔡京你这老贼!”梁师成气得跺脚,伸出兰花指,指着蔡京的鼻子,骂道:“你临死前,还要咒骂咱家。看来,判你绞刑,真是判轻了!

    来人,先对蔡京老贼行刑。”

    行刑的兵吏道:“小的遵命。”

    四名兵吏外来,两名兵吏架起蔡京,另外两名兵吏走向行刑高台的中央,绞刑架前,做着准备工作。

    绞刑,实际上分成缢死和勒死两种。

    绞刑中的绞死,又称问吊,俗称吊死;方法是以绳索将死刑犯的脖子吊在半空,使其死亡。

    绞刑中的勒死,又称缳首死刑。方法是以绳索绕在罪犯的脖子一圈,然后像拔河那样,让两侧的行刑人员用力拉拽,勒死在中间的死刑犯。

    今日,为了让这西水刑场前来的数万名百姓,都能看到了这蔡京、高俅和王黼这三个大奸臣是怎么被绞死的,故此,梁师成事先请示了赵官家。

    赵吉对蔡京、高俅和王黼的绞刑方式,造反了吊死他们仨,这样能让距离行刑高台较远的围观百姓也能看到。

    故此,梁师成命人事先在行刑高台的中央,竖起了两根又粗又高的木柱,在木柱之上卯榫上一根结实的圆木横梁,制成了简易的绞刑的上吊架。

    此时,那两名做准备工作的兵吏,已经将三根长长的绳索,搭在了高有两丈多的绞刑上吊木架的圆木横梁上,并便绳索的两端垂地。

    蔡京被两名兵吏,押到了绞刑架的下面。

    蔡京浑身颤抖,已经吓得魂不附体了。

    两名兵吏手脚麻利地将绳索系在蔡京的脖子上,结成了环。

    这只是准备着执行绞刑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了。

    高俅口中不停地喊着:“臣高俅冤枉啊!求官家看多年的情份上,饶臣不死……”

    微服前来的赵吉,坐在群臣前列的太师椅上,根本就不为高俅的求饶声所动。

    本来,自己这个现代社会前来北宋末年的穿越者,对太尉高俅根本就没有任何好感。

    无论是从自己小学时看的小说《水浒传》上,还是后来长大了学习历史时知道的历史真实的高俅都是一个奸臣贪官,杀了他绝对不会可惜的,不杀留着反而是个祸害。京城的禁军战斗力不行,这和高俅绝对脱不了干系。

    高俅还能留吗?留着干啥?留着过年吗?

    “唉!”赵吉叹了一口气,扭头看了左右两侧的皇子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问道:

    “你俩如何看待,这即将要被执行绞刑的三位朝廷大员的呢?”

    郓王赵楷道:“蔡京、高俅、王黼,这三个大奸臣,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误国不浅,理应该杀。”

    赵吉点了一下头,并没有夸赞赵楷,原因就是他所说的,在判决蔡京、高俅、王黼的判词之上已经提到过了。

    当然,赵吉是知道郓王赵楷在十七岁时就能文压各地的才子,夺得了科举的状元,文化水平绝对是有,不过,今年十九岁的郓王赵楷可能是长大了以后,在朕的面前谈论大事就会瞻前顾后,生怕说错了话,故此,他所言的没有什么新意,只是陈述了客观事实。

    赵吉又瞅向了右侧坐着的十三岁的赵构的,问道:“构儿,又何见地?”

    康王赵构立即回答道:“儿臣觉得,蔡京、高俅、王黼能招至今日之祸,其实质便是,其德不能配位,故而有此之祸。

    日后,我大宋所用的文臣武将,应该德才兼顾。无德之人居高位,轻则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重则将会连累到国家遭难!”

    赵吉听着小赵构的发言后,连连点头,称赞道:“构儿所言极是。”

    没有得到父皇表扬的郓王赵楷,心里甚是不服气。

    以他的才学,这种“德不配位”的话,他早就知道了,而且刚才父皇考问的时候,他也想过把德不配位等议论说出来,可是,本王明明是考虑到照顾一下父皇的颜面,故此没有说出口。

    毕竟,像蔡京和高俅这可都是父皇一手提拔,并重用起来的近二十年重臣。

    这种用人不察的错误,应该是父皇的错。故此,郓王在发表议论时,就留了心思,不能把话说绝。

    可是,郓王赵楷的小算盘,打得并不太好。

    此时,口中连连地喊着“冤枉”的王黼,被兵吏们也给带到了行刑高台中央处的木质绞刑架下面,兵吏们将绳索套进了王黼的脖子上。

    这行刑前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就等着一声令下,把这三个大奸臣统统地绞死。

    此时,这刑扬下面的数万名百姓开始拍手叫好,欢呼雀跃了起来……

    毕竟前来这刑场的京城百姓,为了能得到了一个看热闹的好位置,从大早晨就来到了这西水刑场占位置,要看的就是即将上演的对蔡京、高俅和王黼这三位朝廷大员执行死刑时的好戏,回去好与没有观看的亲朋好友们,吹嘘着自己在刑场的所见所闻。

    对于大宋京城的百姓来说,这种一次行刑时,绞杀掉蔡京、高俅、王黼这样的三位朝廷大员们,可真是闻所未闻的旷古奇谈啊!

    ……

    行刑台之上的,临刑官梁师成的道:

    “午时三刻已到,立即行刑……”

    梁师成一声令下,执刑的兵吏立即开始动手,用力地拽拉着绳子,

    此时,好似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一般,蔡京、高俅、王黼被套在脖子上的绳索不停地被兵吏向后拉拽……

    不过一分钟,

    蔡京、高俅、王黼已经吊在了两丈多高的绞刑上呆木架。

    此时,他们三人痛苦无比,

    当绳子?以进比盐业的

    因为今日要对蔡京、高俅和王黼临,故此,

    梁上

    绞刑,实际上分成缢死和勒死两种。缢死,勒死,是指以绳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绞刑一般是指执行死刑。作死刑解释时,、;而在香港,亦有吊颈这一个名称。但绞刑的两种情况也可用于谋杀、自杀。如用于自杀则称自缢。一般在行刑前都要将犯人五花大绑、蒙上头后,再于刑场执行绞刑。一般而言,把要死的人吊在树上或梁上是最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亦称为上吊。亦有。

    方法原理编辑播报

    古代绞刑

    古代绞刑

    缢死的原因相当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受刑时可以阻断受刑者的颈部大动脉和椎骨动脉,导致大脑缺血死亡。同时受刑者的椎骨还会在突然下坠的过程中被拉断。

    2、颈椎折断导致中枢神经破坏。(英国的绞刑历史,一直是针对人的身高体重量化绞刑绳的长度,以达到百分之百折断脊椎而让犯人死亡的效果)

    3、气管闭塞导致窒息。(虽然大多数人以为这是死亡的主因,但实际上极少发生这种情况)

    4、因血管受压而引起的心脏衰竭。(几乎不可能)

    第一种是让犯人爬上椅、桌、火车、马或梯,在其脖子上套一根与直角形支架或树枝相连的绳子,然后抽掉支撑物使其悬空。这种方法最通俗,也是历史上广泛采用的,犯人死得缓慢,也很痛苦。

    第二种是将活套套住犯人,把绳子穿过滑轮或滑槽,然后使劲拉绳将犯人从地面吊起。犯人实际是被勒死的,美国的“三K党”处私刑时偏好这种方法;中东的***国家的公开绞刑也是这般执行的。

    第三种是经英国人改进后被认为是比较人道的,但需要一些设施:一个固定在某高度的绞首架、一块可抽动的木板。执行时一抽板,犯人的身体便落下,一般说来他的颈椎就断裂了,结果导致窒息和脑部贫血,顶多几分钟犯人便呜呼

    …………

    朝堂之上那些被赵吉派宦官通知来西水刑场看行刑的宫册们,心里虽是不想来,却都不敢违背如今强势得逆天一亲的赵官家的旨意。

    赵吉远远地看到,这会儿,西水刑场已经被看热闹的上万名百姓给围得水泄不通了。

    毕竟,在古代的社会,娱乐项目少,而去刑场看罪犯被行刑,也可以算作老百姓们一项娱乐活动了。

    而朝廷自然也是非常欢平民百姓们,来观看对死刑犯的行刑的,这样能起到警示和教育平民百姓们不要违反大宋刑法的作用。

    故此,古代的历朝历代,行刑之地,大都选择在人流大的市场,所谓“戮人于市”。

    赵吉命令亲从官开道,他要亲临刑场。

    亲从官鸣锣开路,高喊道:“皇帝驾到,肃静跪拜。”

    瞬间,这西水刑场围观的百姓,纷纷跪倒在地,山呼: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同时,在亲从官开道下,正挡在赵官家一行人等的人群,立即让出了一条道。

    其实,东京汴梁城的老百姓,还是有大约万分之三四的平民,曾经远远地望见过赵官家的天颜的。

    大宋在每年的元宵佳节之夜,赵官家都要与民同乐,在城楼之上赏花灯,并接受万民的朝拜。

    赵吉在上百名亲从官后的开路和保护下,走近到了这西水刑场的中心。

    他看到,抬成的约丈高的刑场高台之上,正中央一根高高的木桩,应该是准备一会杀完妖道林灵素之后,用于悬首示众的。

    行刑台的高木桩之下,一位高大凶悍的刽子手,手持鬼头大刀,正对看押着五花大绑的妖道林灵素;

    其背后还插一块“箭头”形的长条白色木牌子,上面写有黑色大字:“斩:立斩大逆死刑犯林灵素”。

    此牌,叫做亡命牌。用于警示百姓,如果谁犯了这种罪,下场也如此……

    亡命牌,为民间的叫法,是从宋朝开始流行的。

    早在周朝时期,死刑犯背后插着的这种牌子,被称为“明梏”,到了明清时期则被称为“犯由牌”。

    此时,曾经风光无限、恃宠霸道的林灵素,跪在凶神恶煞的刽子手身前,早已被吓得浑身颤抖不已,便溺失禁……

    在刽子手身后的十余米处的刑场高台之上,搭有一间敞口席棚,里面有一位紫袍子和三位红袍子的监斩官员。

    突然,他们看到百姓们跪倒在地还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他们都不敢相信赵官家能亲临刑场。

    还是,紫袍子监斩官梁师成见多识广,他踮起脚来,从高台上向人流分开之处望去。

    “哎哟喂!”梁师成惊叹,道:“这不可就是赵官家的仪仗吗?”

    梁师成之前被赵官家派来,与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官员一同监斩被判处死刑的妖道林灵素。

    他万万没有想到,赵官家怎么就突然来了呢?

    他急呼道:“同僚众官,快快跪拜,迎接圣驾啊!”

    经梁师成这一提醒,其余四名监斩官,纷纷跪下。

    而在刑台之下最前面两排,还有刚刚被迫游完艮岳写下了认捐家财十分之一的百余名六品以上的在京文官。

    他们皆是愁眉苦脸地来到了这西水刑场,只因赵家于辰时在艮岳入园前的那句话:

    “众爱卿,若游完艮岳,或许还能赶得上观看妖道林灵素被问斩……”

    这些眼见性情大变的赵官家,居然能把其最宠信的少宰王黼和太尉高俅当场捉拿下狱,他们深感若有半点违背赵官家意志者,下场恐怕会更不好吧?

    众官和万民,纷纷跪倒在地,等待着赵官家亲临刑场,不知道还会有什么幺蛾子的圣谕下达呢?

    相,不可否认蔡京在相位上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从“贪”上来讲,蔡京绝对可以在北宋独领风骚。蔡京不论是钱多钱少,都要往自己的腰包里装,甚至还做假账,就为了领两份宰相的俸禄。据记载其经过多年的积累,家中竟然有50万亩的土地,即便如此蔡京还毫不顾忌名声的大肆敛财,直到宋钦宗继位后才被流放岭南。

    提起蔡京,世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臭名昭著的著名奸相。这一点自北宋末年太学生陈东上书将蔡京列为“六贼”之首就已经形成了基调。《宋史》将蔡京列入《奸臣传》后,对蔡京的评价一直是徽宗朝六贼之首,世人不齿的机会主义分子。阴险狡诈;惑乱人主,结党营私;倡导“丰亨豫大”,致使民不聊生。是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一代巨奸。但是,当我们开阔历史的视野就会发现他不仅是个奸臣,还是个能臣。他的行政才能早在当时就为世人所公认。他的具体政策也常见超越时人的政治经济见识和制度设计。因此,不能不承认蔡京也是一个治国之才。这个治国之才又为何走上歧途将北宋送上亡国之路?

    蔡京主政时期的种种经济财政政策屡屡被后人诟病为“聚敛”,“苛政”,但同时,徽宗朝的社会经济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华丽的表面背后,蔡京采取的一系列适应现实的经济财政政策起了很大作用。蔡京的主持的对茶、盐、酒等专卖领域的经济改革,在中国古代专卖制度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推动了民营经济。成为经南宋直至元明清沿用的专卖制度的范本。货币改革也适应了社会各阶层对货币的需求。社会救助制度的推行力度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