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朕施连环妙计,至刘豫于死地

第一百三十八章 朕施连环妙计,至刘豫于死地

    赵吉早有谋划,他话锋一转,郑重声明,道:

    “朕未御驾亲征东南前,百姓中有参加方腊贼军者,作数。

    从今日开始,劝降者及归顺者,可得赏钱。

    若有任何人,为得赏钱而弄虚作假,是为欺君之罪,当诛其三族。”

    赵吉此言一出,立即便将百姓中极少数人的自作聪明、想弄虚作假、冒领赏钱的贪婪之念,全部碾碎于萌芽之中。

    甚至,赵吉此言,也将在这临时监斩台上陪皇伴驾的那些苏~州城的个别贪官,想借此招安能得赏钱之圣旨,回到衙门后,做个假帐,便可以得到了招安赏钱的贪念,全部打消掉了。

    赵吉又道:“梁大官取圣诏,及笔墨来。”

    梁师成立即答应道:“老奴遵旨。”

    其实,梁师成立即让随行的小宦官,拿出随时都准备着的空白圣诏、以及笔、墨、砚台,放在了这临时监斩台的桌案之上。

    赵吉对着随行的尚书左丞张邦昌,道:“张爱卿,方才,朕所言,爱卿皆听清否?”

    “回官家话,臣张邦昌,皆听清了。”

    赵吉点了一下头,微笑道:“有劳张爱卿,替朕拟诏,将朕宣布招安方腊及其所部之事,用官吏平民皆能看懂之文,写于诏书之上。”

    尚书左丞张邦昌叩首,道:“臣邦昌遵旨,谢官家器重。”

    赵吉微微一笑,暗想这就是皇权高贵之处,明明是朕懒得亲自写出这道招安方腊义军的诏书,抓你这个进士出身的尚书左丞,帮助代劳,你却还得千恩万谢被看作是器重你张邦昌。

    赵吉伸手,指了一下梁师成已经铺在桌案之上的空白诏书。

    张邦昌立即会意,站起身来,弯着腰不敢直起身子,小跑着从赵吉的面前经过,来到了梁师成铺好空白诏书之处。

    为赵官家拟写诏书这种事,倒是真难不住进士出身、有真才实学的张邦昌。

    张邦昌笔走如蛇,很快便将赵官家方才所言招安方腊及其部众、以及有能招降者和归降者皆可得赏钱之意,用更适合写在诏书之上的语句写好了。

    “臣张邦昌已按官家之意,拟写好了诏书,请官家过目。”张邦昌双手捧着刚刚写好的诏书,跪在了赵吉。

    赵吉接过诏书,查看着。

    此时,尚书左丞张邦昌在没有得到赵官家让其起身,他不敢自行起来,他老老实实地跪在赵吉的面前,仰望着赵官家,察言观色,以猜测着圣意……

    赵吉看到张邦昌所写的诏书,果然是按照他之前的意思去写的,而文笔甚好,仅读书人能看懂,就是这东南的百姓应该都能听懂这诏书上的圣意。

    赵吉将诏书递给张邦昌,说道:“张爱卿,在这诏书之上,再加上几条。”

    张邦昌诚惶诚恐,接过诏书在手,害怕是不是自己所拟写的诏书有妥之处呢?

    赵吉道:“东南各州县接到诏书后,立即公告百姓知晓。

    此诏公布后,当地若在有人加入方腊贼军者,当治其重罪。

    自此诏下达之日起计算,若某州有千人以上参加方腊贼军者,治知州等诸官之罪;若某县有超过百人参加方腊贼军,当治此地县令、县丞和县尉之罪。”

    正在按赵官家的口述,往在诏书上写着补充内容的尚书左丞张邦昌真心佩服,如今的官家所考虑之事甚至是周密啊!

    此诏按官家之意所写,先是向东南各地宣告:为害东南的朱冲和朱勔父子,已经被赵官家给正法了;如此一来,便把方腊起义以“诛杀朱勔”的旗号给无形之中撕碎了。

    还有,官家所定的通过不计前赚还给赏钱的招安之法,这可谓是釜底抽薪之计啊!

    刚才,赵官家补充之内容,可谓是从平民和官府这两个方面,去防止从今往后方腊贼军的扩充招兵……

    在场者,随赵官家从京城来的官吏军兵,得知了赵官家的圣意后,皆从心眼里钦佩赞扬着判若两人的赵官家,如今真是文武全才,对方腊匪军的战略部署真是非常周密得当了……

    大宦官梁师成更是打心眼里头,感叹着赵官家真是今非昔比了。唉!如今面圣杀伐果断、圣明无比的官家,被号称“隐相”的咱家,往后的日子恐怕一天比一天更难过了。

    不过,梁师成庆幸的是,咱家与王黼私人关系那么好,王黼被赵官家给处决了,而咱家却只是在京城时捐出了大部分家财,不仅保住了身家性命还保住了官身,看来是赵官家用咱家在身边当差多年,已经离不开咱家了。

    咱家有什么本领,让官家离不咱家呢?唯让官家开心而已。

    思虑此至的梁师成,为了让赵官家继续开心,便再次率先跪在赵吉面前,叩首后,高喊道:

    “官家欲颁布之诏书,真乃圣明无比,必能起到快速招安平定方腊匪军之奇效!

    吾皇万岁万万岁!”

    有大宦官梁师成这么一带头,在场的官吏和百姓,也只好再次跪拜叩首,齐呼道:“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穿越者赵吉虽然比较享受这种被喊“万岁”的至高称呼,可是,在短时间内听得多了,不免得感觉烦得慌。

    还有,他已经看出来了梁师成只是为了奉承朕而已,他所说的此诏在东南一颁布,“必能起到快速招安平定方腊匪军之奇效”,纯属是放屁(无稽之谈)!

    方腊匪军中还是有很多顽固分子的,即便方腊义军中的大头兵们得知此诏后,有心想被招安,想归顺朝廷,可是他们能那么轻易地当成匪军里的逃兵吗?

    显然是不太容易的。

    此诏在东南颁布,最重要的就是,瓦解方腊匪军的军心。

    赵吉一看,擅于奉承朕、喜欢拍龙屁的梁师成,你这是没有正事干,闲出的毛病啊!

    朕就给你梁师成,安排个苦差事干干。

    赵吉对梁师笑呵呵地说道:“梁大官,平身。”

    “谢主隆恩。”梁师成站起身来。

    赵吉道:“朕欲让梁大官办个重要的差事,可否?”

    “扑通”一声,梁师成诚惶诚恐地跪在赵官家的面前,受宠若惊地道:“官家差老奴办差事,天经地义,只管吩咐,老奴必当全力办好。

    官这一询问,可是折杀了老奴!”

    梁师成虽然表面上说着官场的话,心里却是美极了。

    毕竟,他看到了自己刚刚奉承了赵官家、拍了龙屁后,居然立即得到了赵官家的重用,要交待给咱家一个重要的差事。

    能给官家办重要差事,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那意味着赵官家依然信任、信赖咱家啊!咱家,不仅在京城的官家风波中没有倒下去,如今看来,“隐相”之位依然牢固。

    梁师成心里美滋滋,俯首等着赵官家交待给他的重要差事。

    赵吉憋着尽量不笑,一指那临时搭建成的行刑台上,朱冲和朱勔那颗血淋淋的人头,吩咐道:

    “欺君枉上、为害东南的朱冲和朱勔父子,已被砍头。

    然则,举着此二贼之人头,在打着“诛杀朱勔”为旗号的方腊匪军前,必然可起到瓦解匪军之军心奇效。

    故此,朕有劳梁大官,亲手将朱冲和朱勔父子的人头取来,并用细盐塞入其七窍、断颈处,再将这两颗人头埋入细盐之中,装入木匣内以防腐!”

    “呃?!”梁师成听着赵官家交待给他的重要差事描述得如此细致,这些又吓人又恶心的活计,还都需要让他这位梁大官亲手去做?!

    梁师成感觉有些恶心反胃。

    不过,他依然装出感激万分的样子,叩道:“老奴领旨谢恩。老奴一定把这官家交待的差事办得妥妥当当的!”

    赵吉道:“方才,杨志领兵抄朱勔府时,不是在地窖内查抄出大量储藏的冰块吗?”

    梁师成急忙回道:“官家好记性,正是如此。”

    赵吉便道:“梁大官,将朱冲和朱勔的人头腌制防腐后,在装人头的两个木匣外裹好油纸,再用冰块镇之降温,最后裹好被袄等物品。

    如些精细的活计,朕不放心旁人能做好,唯有心灵手巧的梁大官能做好。

    故此,皆有劳梁大官了。”

    梁师成心里麻麻皮,表面上却装出了喜悦的欢颜,‘感激’地道:“老奴遵旨,老奴谢官家夸赞,这一切,老奴定当亲自动手做好。”

    梁师成起身,走到血迹尚未全干临时刑场,左手抓着沾着血迹的朱冲人头上的头发,右手抓着粘乎乎血迹未干的朱勔人头上的头发。

    梁师成身边的一个小宦官,想伸手接过干爹梁大官手里那两颗人头。

    不料,梁师成狠狠地啐了一口这不开眼的义子,对其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这差事是官家吩咐咱家亲手去做的,你义子是来帮倒忙的!

    这个义子,立即会意,不敢擦拭脸上的吐沫,弯腰俯首跟在梁师成的身后而行。

    梁师成心里苦,胃里恶心,他表面上却装出给皇帝重要差事时那种迷之自信的微笑,他同左右手各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梁师成对他身边的小宦官们,道:

    “随咱家入府,按圣旨处理好这二贼的人头。”

    ……

    看热闹的百姓,都偷偷地嘲笑着,梁大宦官这是拍龙屁没有拍好,给他自己拍来了一个恶心人的苦差事啊!

    不过,百姓们倒是开心的,毕竟梁师成提着朱冲和朱勔两颗人头入了朱府后,按赵官家给的方法,应该会处理好一会的。没有大宦官梁师成在场,这些人庆幸着将会减少好多次的跪拜叩首了。

    赵吉看到梁师成提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在四名小宦官的保护之下,进入朱府后,他便继续让张邦昌拟诏。

    赵吉道:“张爱卿继续为朕拟诏……”

    “朕知东南方腊聚众反叛朝廷后,朕已经调禁军十万精锐,再调防御西夏的能征善战的西北军二十万兵马,即日将至东南,平定方腊匪军。”

    尚书左丞张邦昌握着毛笔的右手一颤,好在此时他早已经将毛笔悬空,没有因他听闻官家之言后震惊得在圣诏上留污迹。

    张邦昌暗想,官方所言已经调兵向江南,真的如官家所言那样,有三十万精兵来东南准备平乱吗?

    不过,以张邦昌身居之高位,在出京前,他便知道,这次官家巡幸东南,带着的亲从官军才三千多人,再加上先行已来东南的新任两浙路制置使谭稹,领京城禁军万余精锐;

    还有,应该也快到的领枢密院事、西北监军、新任江浙宣抚使的童贯,领西军一万多精兵强将;

    如此算来,赵官家此次来东南巡幸,所带兵马,前后加在一起也不超过三万人马啊!

    而赵官家却让臣在诏书之上夸大其辞,这却是赵官圣明之处啊!

    不到三万人马,却对外号称三十万,这正合《孙子兵法》中所言的‘实而虚之、虚而实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张邦昌心中感叹并钦佩着,如今,官家变得圣明了!

    他继续按赵官家之意,写着诏书……

    赵吉看着今年三十九岁年富力强的张邦昌,心中是生出隐隐杀意的。

    虽然,如今的尚书左丞张邦昌,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其罪恶面目,

    但是,熟悉两宋历史的赵吉却知道,五年以后,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的正月,金兵第一次围困东京时,力主议和的时任太宰张邦昌,跟随作为人质的康王赵构,前往金营。

    张邦昌请求与金军议和,大宋愿意割地、赔款以求和……

    最终,大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赔偿金国五百万两黄金和五千万两银币(大宋京城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金银,先赔偿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金银暂时欠着),宋、金达成议和,金军撤兵……

    当然,历史上的两宋,主和派大臣有很多,不可能都杀光,

    但是,在金军去而复返的第二次进城东京汴梁城,发生了靖康之难,二圣被掳走以后,金国想在中原建立一个唯金国俯首是听的傀儡政权,欲立你张邦昌为皇帝……

    当时,你张邦昌称病拒绝登基,百般推脱,甚至以嘴上说要用自~杀来拒绝,

    然则,金军以屠城相要挟,你还是登基称帝了,你被金国强立为“大楚”皇帝,建立“伪楚”政权,听命于金国,历时一个月……

    张邦昌你这种被迫称帝,之后又还位给康王赵构的权宜之计,历史上贬者胜过褒者。

    这种存在争议的行为,朕姑且不论。

    可是,若按史书上记载着的,你张邦昌当上了“大楚”皇帝后,接受了金军把朕的原主宋徽宗的那位年轻漂亮嫔妃,时年十九岁的靖恭夫人李氏,给睡了,并册封为“大楚”皇后;还接纳金军赐给你的我大宋皇宫十多名漂亮女眷……

    这特么的,朕不提前弄死你这个老色坯张邦昌,朕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穿越者。

    赵吉除了想收拾张邦昌之外,最想送如今应该已在杭~州城内的刘豫,提前去地府报到。

    刘豫是继大楚之后,金军再次扶植上来的一个臭名昭著的汉奸“儿皇帝”!

    借刀杀人,收拾张邦昌和刘豫的连环妙计,穿越者赵吉已经谋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