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一百五十章 西军名将良多,甚是勇猛威风

第一百五十章 西军名将良多,甚是勇猛威风

    卯时三刻,一轮旭日冉冉东升。

    早已接到赵官家要御驾亲迎西军抵杭的大宦官童贯,率领一众武将,早早地立于码头之上,翘首以待。

    晨曦照射在西北军武将的铠甲和军兵手持的刀枪上,熠熠生辉,好不威风。

    赵吉由三百名皇城司亲从官保护着,御驾出现在了苏杭运河的杭~州码头。

    童贯率领众将和军兵,立即原地跪下。

    大宦官梁师成小心翼翼地搀扶赵官家,从御驾上走下来。

    站在码头上的赵吉,看到晨曦中,面前的运河,一眼望不到尾的船队,上面还没不少没来得及登岸的兵将,皆跪伏在大船的甲板之上。

    赵吉心中感慨,朕这个皇帝当得还是很有威严的,也深得大宋兵将们的爱戴啊!

    可惜的是,朕身体的原主宋徽宗,自二十年前他十八岁即位时起,便是手里握着一副绝世好牌,可是原主昏庸无道,却把一副好牌给打得稀烂。

    在原主宋徽宗的折腾下,如今东南之地,官逼民返,国内各地的起义也频繁发生。

    朕面前这些西军中的精锐,本应该是镇守西北防止西夏军扰边。

    可是,没有办法,为了尽快地收拾方腊起义,不得不调西北军中的精锐,来东南平定方腊叛乱了。

    朕确实比原主宋徽宗英明神武得太多了。

    朕占尽了熟知两宋历史的便宜,在朕刚刚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后,便下旨要提防东南匪寇,并打着御驾出巡东南的名义,,抢在了方腊打下杭~州城之前,领兵入驻在了这杭~州城内。

    当方腊起义的势力,还没有达到其巅峰之时,朕便果断地调来了谭稹、王禀所领的万余禁军精锐驻守在杭州城。

    如今,天助朕也,又有童贯所领的西北军精锐前来助阵。

    梁师成高喊道:“官家御驾亲临码头,为南下的西北军将士接风!”

    领枢密院事、新任两渐路宣抚使的大宦官童贯,率先叩拜道:

    “臣童贯叩见官家,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童贯半个身位之后,跪着一横排见驾者,分别是刘延庆、杨惟忠、辛兴忠等西北军高级将领。

    在童贯的带领下,众兵将向赵官家所站出的方向,叩首见礼,齐喊道:

    “叩见官家,吾皇万岁万万岁。”

    西路军万余精锐兵将,齐声高喊,声势震天,河波荡漾……

    赵吉高声道:“众爱卿平身!”

    “谢主隆恩。”西北军高级将领,率先谢恩后起身。

    他们后面的兵将,还有跪在大船甲板之上的兵将们,便都纷纷谢恩,站起了身。

    此时,唯有一人,依然跪在赵官家的面前,脑门叩在地面上,哽咽着不敢抬头。

    赵吉一看,这位还跪在朕的面前不敢抬头的人,居然是领枢密院事、曾长年监军西北、现兼任两渐路宣抚使的大宦官童贯!

    赵吉试探地问道:“众兵将皆已平身,童爱卿,为何长跪不起呢?”

    其实,作为穿越者的赵吉,心中已经猜测出了八九分童贯这样跪着不起来的目的了。

    富有心机、性情乖巧、善于揣度圣旨的童贯,哭泣着回奏道:

    “臣童贯,有罪啊!

    臣童贯,无脸再见天颜!

    呜呜呜呜……”

    赵吉微微一皱眉头,还别说,这北宋六贼之一的童贯,能说出没脸见朕的话来,说明童贯你的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的!

    如今,朕这个穿越者,还真的没面对面的好好地瞧一瞧,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宦官童贯,你长什么样呢?!

    赵吉一笑,反问道:“童爱卿,你奉圣旨,起军西北,远道而来,舟车劳顿,何罪之有呢?”

    童贯俯首哭诉,道:“臣童贯,二十余年,深受皇恩。

    奈何,臣童贯却举人不明!!

    二十年前,臣在这杭州【金明局】任供奉官,认识了被贬至此地的蔡京,臣只看到了蔡京表面上的才华,便误向朝廷举荐了蔡京……”

    在场的西北军兵将皆惊,他们万万没想到,领枢密院事、曾长年监军西北、威风八面的大宦官童贯,居然主动向赵官家请罪。

    运河码头边,停靠的一艘大船之上,站立着一位顶盔披甲、身材魁伟的偏将,此人姓韩名世忠,字良臣。

    韩世忠少年时,为省仓负米之役,慓悍绝人,不用鞭辔,能骑生马驹,家贫无生业,嗜酒豪纵,不拘绳检,故被乡里呼为“泼韩五”!

    韩世忠在十八岁时,就应募从军了。

    在抗击西夏的百余战中,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每战皆奋勇杀敌,勇猛无比,所立大小战功颇多,从一个小兵因战功一步步地被提拔为伍长、什长、补官进义副尉、进武副尉…

    今年,已经三十岁的韩世忠,早已成为刘延庆所部最得力的一员勇冠三军的偏将,故此,再也没有人敢当面喊其诨名“泼韩五”了。

    此时,朝阳的光辉,洒在身材魁伟的韩世忠身上,照得铠甲眨出闪闪金光,夺目光彩更显其伟岸无比。

    韩世忠单手握长刀,拄立于甲板之上,他双目怒瞪,目光炯炯,望向岸上的童贯,观其假惺惺地向赵官家长跪俯首不起的认罪丑态,心生厌恶!

    韩世忠狠狠地向滔滔运河水中,啐了一口,愤愤道:

    “吾虽长年在西北从军,但也听到中原有歌谣,曰:

    ‘打了桶,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如今,赵官家幡然醒悟,圣明了起来,发现了蔡京之奸恶,定罪已杀了蔡京,国家之幸也。

    不知官家何时才能‘打了桶’呢?”

    韩世忠手下的亲信兵卫,立即提醒道:“韩将军,小声些。莫要乱说,官家依然器重着童大人呢!”

    “哼!”韩世忠愤愤不平,道:

    “吾若有缘见面官家,吾定当在官家面前,弹劾童贯为西北监军失职之诸事!”

    韩世忠手下的两名亲信卫兵,小声地劝解着,让其消消气,劝其现在是斗不过童贯的……

    韩世忠身边的这两名亲信卫兵,当然知道韩世忠不满西北监军童贯的原因。

    数年前,西夏重兵屯驻蒿平岭,韩世忠领军令,率领精锐兵卒鏖战攻山,将敌军击退,夺下蒿平岭。不久,西夏军又卷土重来,要夺回蒿平岭……

    韩世忠亲领敢死之士,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与西夏军殊死搏斗……

    西夏军见宋军如此勇猛,便稍稍后退……

    韩世忠逼问抓到的俘虏,此次来犯的西夏军中那位作战勇猛的主将是谁。

    当他得知那位居然是西夏的监军驸马,韩世忠便跃马提长刀,率部冲杀向敌阵……

    韩世忠与西夏监军驸马,交战不过二三个回合,便将下其斩首。瞬间就把没了主帅指挥的来犯的敌军给吓得大乱,争相奔逃……

    此战以后,经略司要将韩世忠的战功上报给朝廷,并请求破格提拔韩世忠。

    可是,当时却被主持西北边事、领枢密院事的童贯,怀疑韩世忠绝对没有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本领。

    童贯怀疑韩世忠此次是虚报或是夸大地报了战功,故此,童贯只同意给韩世忠官升一级,相应的其部的奖赏也大大地打了折扣,故此惹得跟韩世忠参加了蒿平岭的宋军众将士,都愤愤不平……

    ……

    此时,岸上的童贯还跪伏在赵官家的面,请罪道:

    “臣童贯举人不明,误向朝廷举荐了蔡京……”

    “至此才有了蔡京三度为相之机。”

    “蔡京为相后,颠倒纪纲,恣意妄为,睥睨社稷、内怀不道之机!”

    “故此,臣童贯罪该万死!求官家治臣童贯举人不明之罪。”

    而赵吉看到童贯长跪不起时,便已经猜出了他的用意。

    正因为朕这个穿越者,提前把蔡京等奸臣给杀了,没有给蔡京第四度为相的机会,如此一来,执掌军权多年、素来与蔡京关系很好的大宦官童贯,绝是慌了。

    童贯你便只好用这种主动承认错误的明哲保身方法,以求自保。

    不过,朕现在还是用人之际,你童贯在西北军中与主要将领的关系搞得都很好,朕暂时还不能动你这位领枢官院事的童贯。

    赵吉知道,童贯素来有度量,还会散财。后宫中的妃嫔们,都收受过童贯的财物。童贯恩宠显赫,门庭若市,岳牧、辅弼多出自他的门下,厮养、仆圉官诸使者达数百人。

    其实,赵吉心里跟明镜似的,这童贯表面上看着是在万军之前,向朕长跪不起请求治罪。

    实际上,童贯你这样做,何尝又不是变向地对朕进行逼宫呢?

    想以此得到朕的承诺吧?

    “哈哈哈……”赵吉佯装大笑,走到童贯身前,高声道:

    “童爱卿,当年举荐蔡京时,其奸侫根本没有表现出分毫,即便是朕亦被其蒙蔽了近二十年。

    如今,奸臣蔡京早已伏法处决,余者无罪。

    童爱卿无罪,快快平身。”

    赵吉亲自搀扶起了童贯。

    站在船上的偏将韩世忠,气得怒哼一声,转过身去,不看这边,只望天观云。

    在童贯身后的鄜延路总管、此次南下暂为左军统制的刘延庆,在心中暗叹:

    ‘童大人虽为宦官,身已去势,然则,童大人真乃顶天立地之伟丈夫是也,能屈能伸啊!’

    与刘延庆并立着的中侍大夫、彰化军节度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怀德军事、怀德军都总管、此次南下暂为右军统制的杨惟忠,面对童贯被赵官家宽宥后,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难以平复心中的憋闷……

    当世名将的杨惟忠(原名康炯),意难平,又无法。

    此时,当赵吉扶起童贯,看清了童贯的长相时,他不禁一惊,心中吐槽:卧槽,史书所载,诚不欺朕啊!

    赵吉惊讶地看到,穿戴讲究、体貌魁梧的童贯,腮下居然生有半尺来长的胡须!

    宦官怎么能长胡须呢?

    赵吉结合着自己身体原主残留的记忆,

    确认了自己原主的记忆中,大宦官童贯,也确实是长有胡子的。

    这不太科学啊!

    赵吉思忖着:

    童贯是没有被净身的假太监?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皇宫中,为了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绝对不可能让没割之人混入后宫的。

    除了战国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年岁渐老,力不从心,只好弄来了一个没有净身的假宦官嫪毐,去侍候嬴政他妈赵太后……

    那么,少年时入宫的童贯,有可能是发育较早,净身之前,或许是就已经长了胡子?

    再或者,童贯的身体特殊,也就是那种隐‘高’的,没有长在外面,其净身时只是割去了外表的累赘?

    所以,还能悄悄地在他的身体之内,分泌雄~姓~激素,所以宦官童贯能长出胡子?

    此时,得到了赵官家在众将而前公开免罪的童贯,向赵官家介绍起了这次随他南下而来的西北军中的主要将领:

    “官家,这位是鄜延路总管、此次南下暂为左军统制的刘延庆!”

    “臣刘延庆,参见官家!”今年五十二岁的刘延庆向赵吉叩首。

    “刘爱卿平身。”赵吉淡淡道。

    他把这皇帝的逼格,拉得满满的。

    赵吉早就知道刘延庆的大名,这不就是“中兴四将”中,那位遇强敌擅于撤退的“长腿将军”刘光世的亲爹吗?

    童贯继续介绍道:

    “官家,这位是彰化军节度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怀德军事、怀德军都总管、此次南下暂为右军统制的杨惟忠。”

    “臣杨惟忠,参见官家。”今年四十八岁的杨惟忠,声音洪亮,叩拜道。

    “爱卿快快平身。”赵吉亲手扶起杨惟忠,赞誉道:

    “惟忠,这名字,起得好啊!”

    杨惟忠老脸一红,躬身抱拳,有些惭愧地说道:

    “谢官家赞誉。臣杨惟忠,必当为国尽忠,保境安民。”

    赵吉微笑着点了点头。

    作为穿越者的他,是知道杨惟忠这名字是个化名,不过已经用了二三十年了,暂时还不被大宋朝堂所知。

    杨惟忠是出生在辽国的汉人,其在辽国时的姓名叫康炯。

    杨惟忠的曾祖父是宋仁宗时并代都总管康保裔,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康保裔兵败高阳关,被辽军俘虏。公元1001年,宋真宗咸平四年,康保裔降辽,受封昭顺军节度使为不波及大宋境内的家中老母子女,康保裔改姓为杨……

    宋哲宗元祐六年,二十岁的杨惟忠为洗祖先之耻,秘密地离辽归宋,于环庆路环州通远以西番部族族人身份,参军入蕃兵,并登记名曰杨惟忠。

    杨惟忠弓马娴熟,从小小的一名蕃兵做起,抗击西夏、保疆卫国、战功无数,二十八年间已被提升到如今的武将高官。

    赵吉对于杨惟忠用这个假名、隐瞒出身,还是能理解的,毕竟,若是他报出其曾祖父是降辽的宋将,那么,他可能连参军的资格都没有,何谈能因战功走到如今的高位呢?

    赵吉对这次南下的西路军中三位实权派人物童贯、刘延庆、杨惟忠,简要地介绍了一下战情:

    如今方腊匪军已经打到了富春城,距离这杭州城不到五十余里地,极可能在最近一两日之内,打到杭~州城外……

    赵吉问道:“三位爱卿,朕思得一破敌之策,不知可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