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弄死投敌的奸臣,朕有一万种办法

第一百五十五章 弄死投敌的奸臣,朕有一万种办法

    【先发后改,稍后再看吧!求来起点支持正版。】

    赵吉大怒,道:“梁大官,为朕取来弓箭,朕要亲手射杀叛宋投敌的奸贼!”

    梁师成从身后的小宦官手里,取来赵官家御弓和箭壶。

    赵吉接过梁师成递来的这张弓,凭借着原主残留的记忆,他知道自己这张御用之弓,是一百斤。而他知道,史书上记载着的那位天赋异禀、神力盖世的岳飞,‘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而按宋朝军制,“弓射一石五斗”,就属于上等弓箭手的标准,便有资格入选御前“班直”,有机会入选皇城司的亲从官中的弓箭手。

    穿越者赵吉知道,宋朝的一石,大约等于他没有穿越前的现代社会里的一百一十斤。

    “一石五斗”则是现现代社会的一百六十五斤。

    宋朝的一斤,约等于现代社会里的1市斤二两。

    而按史书中记载的,岳飞在未及冠(未行成年礼)之前,便能“挽弓三百斤,开弩八石”。

    岳飞的双臂开弓之力,已经相当于可以给皇帝侍卫的一流弓箭手臂力的近三倍了。

    赵吉接过的这张御用之弓,当然没有那么强,不过无论是做工还是精准性都非常好。

    赵吉左手拿弓,右手中食二指夹着箭矢,走到城楼的最前,凭栏向下俯视。

    皇城司的执盾牌的亲从官们,立即上前,在赵吉的身体前、后、左、右皆举树起了一面又一面的盾牌,犹如防护墙般的严实,只是给赵吉露出了面部,以便让赵官家向城下望去。

    他看到,头戴长翅乌沙官帽、身穿大紫官袍的尚书左丞张邦昌,身穿红袍子的刘豫和身穿绿袍子的刘麟,被一群方腊匪军的执盾手保护着,向城下的护城河边走来……

    张邦昌、刘豫、刘麟皆不想到南城之下喊话,然则,义军的圣公方腊显然并不想重用他们,他们三人交待出了杭州城内的布防等情况后,方腊便直接将这三人交给了义军中的大将方七佛。

    而这次攻打杭州城,由方七佛当先锋官,他按圣公方腊的军令,让这三个朝廷归降的狗官,去天南城外的护城河前,去大骂狗皇帝赵佶为君不仁不义、昏庸无道,劝守城的宋军官兵早早把城门打开归降……

    虽然,义军里的上对圣公方腊,下至先锋官大将方七佛,都知道,仅凭着这三个归降的狗官,基本是不可能在城下大骂狗皇帝、劝守城官兵投降就真的能赚开城门。

    不过,主要是方腊看到了杭州城上,悬挂着的为害东南的朱冲和朱勔父子的人头,还挂了白绢大红字的招安大条幅,已经将义军中部分被强征来的兵卒的军心给动摇了,还出现了逃兵的现象。

    方腊要用张邦昌、刘豫、刘麟这三投降了义军的原朝廷命官,来动摇守城的大宋官军的军心。

    张邦昌站在杭州南城的护城河边,被数名义军的持盾手用盾牌保护着,只露出了脑袋和脖子。

    而在他身边,还有两个义军壮汉手持大刀,看似在保护着他,实则是保张邦昌不听话,不按圣公军令去骂那大宋的狗皇帝、不高喊劝降守城的宋军,那么,就手按圣公军令手起刀落直接砍掉这狗官的项上人头。

    张邦昌抬头向城上看去,只见城垛口处,一支支已经在弓弦之箭矢,正对着他这里。

    张邦昌吓得急忙大喊,道:

    “我大宋兵将,莫要开弓放箭,吾乃大宋朝廷尚书左丞张邦昌是也……”

    与张邦昌相距不远的刘豫和刘麟父子,被义军的持盾手用盾牌保护得跟张邦昌类似。他们俩身后也各有两名手握在刀的义军壮汉跟着……

    刘豫吓得也高喊道:“大宋兵将,千万不要向吾这里开弓放箭,吾乃两浙路察访使刘豫是也。吾身边这位绿袍官员,乃吾子刘麟,也莫要伤了他呀……”

    刘麟急忙也高喊道:“吾乃承务郎刘麟是也,随张尚书和家父出使义军大营而归,千万不要向吾这里开弓放箭……”

    此时,杭州南城的守城宋军官兵,震惊无比!

    毕竟,张邦昌、刘豫、刘麟出使方腊匪军进行招安之事,这些守兵的普通官兵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们看到方腊匪军保护着身穿紫、红、绿三色官袍的大宋官员,走到了城下的护城河边,他们没有得到主帅王禀统制的军令,

    虽然皆做好了战斗准备;

    但是,守城官兵们,谁也不敢先发第一支箭矢或驽箭,更不敢拉动早已填装好了石头的抛石机(石砲)的粗绳,去砸朝廷的命官。

    守城官兵,都借着城垛掩护好自己大部分的身体。

    他们非常好奇,一百多人的方腊匪军看着像保护又好像是押着三位大宋官员,走到了这城下的护城河边,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此时,赵吉站在城楼上,俯视城下。

    赵吉看到,未来金国所立的伪楚傀儡皇帝张邦昌、未来的伪齐皇帝刘豫、以及伪齐皇子兼兵马大元帅刘麟,出使方腊匪军后还活着,又被匪军盾牌手保护得如此精心。

    他已经猜测出,这三个未来的叛宋卖国投敌的汉奸败类软骨头,终究还是改不掉贪生怕死的本性,朕通过他们仨出使方腊匪军,以试他们的气节,终究还是没有禁得住考验啊!

    只不过,匪军的贼首方腊,不愧是能让东南震动的一个草莽英雄人物,他不仅没有上了朕的借刀杀人之计,他居然还逼降了这个三个软骨头的汉奸败类。

    贼首方腊应该是看出了,像张邦昌、刘豫、刘麟这三人,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败类。

    即便张邦昌和刘豫二人皆是进士出身,都是大有前途的朝廷命官,他方腊也没有真心想留用他们来辅佐的心思。

    不然,也不会把张邦昌、刘豫、刘麟,押到城下的护城河边,进行喊话。

    可是,世人又岂知朕这个穿越者,在用借刀杀人之计时,也想到了不成功的后继计谋,那就直接用阳谋。

    只要张邦昌、刘豫、刘麟有归降或是亲义军的举动和言行,朕就有一万种正当理由治死你们三个反骨奸臣。

    此时,赵吉并未没有急着射杀这三个反骨奸臣。

    毕竟,赵吉要在他们仨那叛宋卖国投敌的罪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我大宋守城兵将皆知他三人的罪行时,朕再出手射杀他们仨,才能名正言顺!

    由义军盾牌手保护着的张邦昌,站在南城之下的护城河边,看着宽两丈、深一丈的河水,内心却波澜起伏,他抬头望向城楼,惊讶地看到那位相伴多年的赵官家,正在俯视着他。

    “扑通”一声。

    张邦昌吓得跪在地上。

    保护着张邦昌的持盾手,立即也蹲下,以便保护好张邦昌身体的同时,还能让他露出脑袋完成圣公交给他的喊话任务。

    而站在张邦昌身后的左手举盾,右手拎着鬼头大刀的壮汉,怒喝道:

    “紫袍子狗官,圣公军令还记得否?若在执行圣公喊话劝降城上官兵,吾这大刀可要取你项上人头了!”

    张邦昌吓得扭头,哭丧着道:“壮士息怒。待吾行完君臣之礼后,便按圣公吩咐,再行喊话。”

    他身后负责看押的两名持刀大汉,不耐烦地道:

    “娘的,狗官快点!”

    张邦昌扭回头,高抬起脑袋,抬目望向城楼之上的赵官家,痛哭流涕,道:

    “臣张邦昌,叩见赵官家!呜呜呜……”

    “砰、砰、砰!”

    张邦昌重重地朝着赵官家所站的城楼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张邦昌在磕头之时,也想过,若吾也学先贤‘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跳入这护城河中自尽,应该能青史留名,吾在京城的家人也会受赵官家褒奖……

    奈何,张邦昌虽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之大理,却对自己下不了了结性命的狠心。

    张邦昌想到自己正在被五马分尸时,刘豫劝他的话“大丈夫何患无妻儿?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也罢!”张邦昌豁然站起身,保护着他的义军盾牌手,立即也跟着站起身,举起盾牌保护着他,只让他出头、颈。

    “哈哈哈……”张邦昌泪流满面,苦笑着,人似有些癫狂了,扯破着嗓子高声喊道:

    “非臣张邦昌失忠君之节,然则,实乃赵官家逼臣张邦昌失节是也!”

    ………………………………………………………………………………………………………………………………………………………………………………………………………………………………………………………………………………………………………………………………………………………………………………………………………………………………………………………………………………………………………………………………………………………………………………………………………………………………………………………………………………………………………………………………………………………………………………………………………………………………………………………………………………………………………………………………………………………………………………………………………………………………………………………………………………………………………………………………………………………………………………………………………………

    【先发后改,稍后再看吧!求来起点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