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砲轰敌军,杀伤极大

第一百五十七章 砲轰敌军,杀伤极大

    【先发后改,稍后再看吧!求来起点支持正版。】

    “噗!”赵吉射出的这支箭矢,正中张邦昌左后心。

    “啊!!”张邦昌疼得惨叫一声.

    他低头一看自己的左胸前,一支带血的箭头了露出来,鲜血从箭杆处,止不停地向外流淌,将他身上赵官家曾经亲赐给他的这件大紫官袍,染得殷虹可怖……

    就在此时,那名被脚下石头绊得趔趄的匪军执盾手傻眼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城楼之上的赵官家,居然抓到这个眨眼间的漏洞机会,射中了这位紫袍高官张邦昌。

    守在杭~州南城之上的全体兵将,再次高呼盛着赵官家,一时之间,军心大振,士气极盛!

    张邦昌踉蹡着没走上三步,栽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心中有太多的不甘,他至之前的那一瞬,已经猜到他后心中的这一箭应该就是赵官家亲手射出的。

    张邦昌曾经想过“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然则,他终究没有狠下心来杀死自己,不得不卑躬屈膝地向反贼方腊妥协、并一再妥协,出卖大宋军情、出卖了曾经厚待他的赵官家……

    张邦昌在死前,嘴角微微上扬,好似在微笑,好似在感谢赵官家帮他解脱了,又好似在嘲讽曾经苦读圣贤书‘暮登天子堂’的自己,为何因懦弱怕死,而不忠于赵宋呢?

    张邦昌即便是倒地而死之时,双眼依然惊恐地圆睁着,似乎在用死不瞑目的方式,来辩解着那之前喊出的那句话:“非臣张邦昌失忠君之节,然则,实乃赵官家逼臣张邦昌失节是也……”

    南城上的宋军全体官兵,看到赵管家,接连三箭,将叛宋投敌的刘麟、刘豫、张邦昌分别射杀,顿时军心大振,士气高涨,群情激奋,高喊道:

    “官家神射,我军必胜!吾皇万岁万万岁!”

    守城主帅王禀统制,向赵吉问道:

    “赵官家,这百来人的方腊匪军执盾手,还放回去吗?”

    赵吉微微一笑,道:“岂能放过?这城上主将乃王统制,指挥兵将如何守城、何时开打等一切军事调动,皆由王统制掌握,不必要问朕了。”

    统制王禀听到赵官家的话后,欣然领命。

    他知道,这是赵官家对他这位守城主帅的最高信息,他看到因赵官家连射死了三名叛宋投敌的奸臣后军心大振、士气高涨后,立即下令道:

    “本将所在城楼下城墙上的十队抛石手领命,砲砸方腊匪军执盾手!”

    军令如山,在他所站着的这城楼下的城墙上,一共每隔一丈来远,便架设一个抛石机,也称为“砲”,每辆抛石机上早已填将好了数十大小不一的石块。

    当然,这南城的城墙上的其它处,也架有抛石机,但是,王禀这位擅于守城的名将,他不可能为了“砲轰”那一百来名的方腊匪军执盾手,而动用全部的五十架抛石头机。

    “末将遵令!”十架抛石机的队长领命。

    此时,赵吉也将御用之弓,交给了身边的大宦官梁师成,他在一众皇城司执盾手的保护下,继续站在城楼的前沿,凭阑俯视向下看去。

    赵吉看到,这抛石机通身用木料制成,炮架上方横置一个可以转动的轴,固定在轴上的长杆称为“梢”,起杠杆作用。梢所选用的木料需要经过特殊加工,使之既坚固又富有弹性。梢的一端系有“皮窝”,内装石弹,另一端系炮索……

    赵吉知道,其实这种抛石机,其原本就是杠杆的原理,是由多人一同拉下杠杆的一边抛射另一边的石弹。没轮子的抛石机叫做【砲】,带有轮子的抛石机称为【行炮车】。

    只见,十架抛石机的队长领军令后,让‘定砲人’目测敌方距离,判定方位决定方位角和炮梢的高低。

    此时,城上的每架抛石机后,都站着一名‘定砲人’。

    他一边高喊着向左或向右、向高或向低,调整抛石机的角度,再由二十余名砲手,一齐转动炮座对准目标,需要向高处仰射时,就将炮的前脚垫高;如向低处俯射时,便将炮后脚垫高。

    这城楼下面的城上那十架抛石机前,还各有二十余名砲手,而这抛石头机的炮杆后面那弹窠内,早已填好了共计上百斤重的十几枚石弹(石块)。

    ‘定砲人’瞄准定位完毕,他高喊一声道:

    “开砲!”

    二十余名砲手都握住砲索,,一齐喊着口号、一齐做着统一的用力而快速的下拽动作:

    “一、二、三。拽!”

    随着砲手们一齐高喊的最后一个“拽”字,脱口而出时,他们一齐奋力而迅猛地下拽着砲索,使抛石机另一侧的砲杆猛然间向上方抬台,由于惯性作用,砲杆后面的弹窠内石弹,腾空飞起,射向目标……

    “呼呼呼……”

    十架抛石机几乎是一齐发射出的上枚石弹,带着呼啸风声,在空地划出完美的弧线,大部分的石弹,砸在了方腊匪军执盾手的身上或是盾牌之上。

    石弹因高空抛砸而来,其加速度更快,势能极大,砸在盾牌之上,立即将盾牌砸碎。

    从破碎的盾牌露出下来的石块,也能将方腊匪军给砸伤……

    一百余名方腊匪军的执盾手,被空中抛飞而来的乱石,砸得鬼哭狼嚎、惨叫声不绝于耳……

    即便是有些石弹,没有砸到方腊匪军,也砸进了地面足有三四尺深……

    站在城楼上指挥的统制王禀,再一次下达军令,道:

    “弓箭手,射杀没死的匪军。”

    “嗖嗖嗖……”

    城数下的百余名弓箭手,一齐射向盾牌被石弹砸得破碎的方腊匪军。

    百余名匪军执盾手们,不但没有保护好投降于圣公方腊的张邦昌、刘豫、刘麟,就连他们自己也能做到全身而退,全体覆没于宋军那如雹的石弹,以及如雨的乱箭之下。

    南城之下,护城河前,人不倒在血泊之中的不仅有叛宋投敌的三位朝廷命官,还有上百人的匪军执盾手。

    其实,这场战斗,前后用时也没有五分钟。

    南城之外,匪军的先锋军陈前,主将方七佛骑在战马之上,举目远望,早已看清了南城之下发生的一切。

    方七佛气得暴跳如雷。他皱着卧蚕浓眉,怒瞪着一双虎目,心中暗道:

    “我家圣公方腊哥哥,这岂不是失算了吗?

    我圣公方腊哥哥,本是想着让那三个归降的朝廷狗官,到南城之下的护城河边喊话,先大骂狗皇帝的失德失义失去民心,再招降守城官兵。即便那三个狗官做不成这些,足可以动摇杭~州守在宋军兵将的军心,让其士气低落。

    谁能想到,那个狗皇帝赵佶,居然亲手射杀了那三个归降义军的朝廷狗官,瞬间就稳定住了守城兵将的军心,甚至还让宋军士气高涨。

    不仅如此,保护着那三个狗官的百余名义军执盾手,也全部被歼灭在护城河前。这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吗?”

    “哇呀呀……”方七佛大怒,他一挥掌中大刀,高声命令道:

    “传我军令,义军攻城!天佑圣公,既寿永昌!”

    接到方七佛攻城命令的那三千多名早已准备好的兵将,纷纷高喊道:

    “天佑圣公,既寿永昌!冲啊!”

    “冲啊!杀进杭~州城内,活捉大宋狗皇帝赵佶。”

    “冲啊!杀进杭~州城内,便可以劫掠六日……”

    “冲啊!杀进杭~州城内,貌美如花的女子,皆是吾等义军兄弟们的!”

    方腊匪军的先锋部分,高号着出征之前,义军圣公方腊在誓师大会上的承诺,士气一时大振。

    方七佛及手下的亲从部队,立马未动,只是在原地指挥。

    那些义军们虽然喊着“冲杀进城”,实则,他们也都知道,这杭~州城墙高河宽,不上攻城器具,那是根本不可能像打小县城那般容易的。

    在方腊匪军先锋部队的喊杀声中,一辆辆、一架架攻城的军用器具,从匪军被推了出来……

    【先发后改,稍后再看吧!求来起点支持正版。】

    …………………………

    …………………………………………………………………………………………………………………………………………………………………………………………………………………………………………………………………………………………………………………………………………………………………………………………………………………………………………………………………………………………………………………………………………………………………………………………………………………………………………………………………………………………………………………………………………………………………………………………………………………………………………………………………………………………………………………………………………………………………………………………………………………………………………………………………………………………………………………………………………………………………………………………………………………………………………………………………………………………………………………………………………………………………………………………………………………………………………………………………………………………………………………………………………………………………………………………………………………………………………………………………………………………………………………………………

    ………………………………………………………………………………………………………………………………………………………………………………………………………………………………………………………………………………………………………………………………………………………………………………………………………………………………………………………………………………………………………………………………………………………………………………………………………………………………………………………………………………………………………………………………………………………………………………………………………………………………………………………………………………………………………………………………………………………………………………………………………………………………………………………………………………………………………………………………………………………………………………………………………………………………………………………………………………………………………………………………………………………………………………………………………………………………………………………………………………………………………………………………………………………………………………………………………………………………………………………………………………………………………………………………………………………………………………………………………………………………………………………

    【先发后改,稍后再看吧!求来起点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