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强汉余晖 » 第16章 颍川书院

第16章 颍川书院

    庐江太守府~

    “嘻嘻!老爷!没想到咱们的儿子自从痊愈后,如此的优秀,都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太守夫人刘夫人司马氏,反复看着手里的丝绢欢喜说道。

    刘夫人手中的丝绢,是刚刚收自来自荆州的信件,那是儿子刘烈最近的信件。

    刘勋也是捋着胡须笑道:“是啊,小儿因病得福,福缘深厚啊!”

    刘烈大病痊愈,以一身文采迅速蜚声天下。这一年来,更是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于世。

    不过最令刘勋夫妇开怀欣慰的是,刘烈长大了,知道处理自己的终身大事了。刘烈此次来信,主要是向父母禀告自己与荆襄豪门黄家的姻亲之事。

    爱不释手的抚摸手中丝绢,刘夫人眼中柔情无限,轻声叹息道:“老爷你说,咱们的儿子如今是不是高了一点,壮硕了一点,更加帅气了一点?”

    刘循知道夫人思儿心切,笑道:“那是自然,烈儿去荆州一年多了,自然长高了不少。不过夫人,烈儿再过一两年便回来了,不必如此!我刘家男儿,自该顶天立地,志在四方!”

    刘循不说还好,一说却是让刘夫人潸然垂泪。大病之前的儿子,是庐江有名的纨绔子弟,不但不学无术,更是经常惹祸,让刘勋夫妇操碎了心。

    又谁知道,大病痊愈的刘烈不仅文采风流闻名于世,更那孝顺体贴入微。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转性,让夫妇二人大敢欣慰。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嗣建立一番事业?而如今的刘烈,有了这份心思,更有这份能力了。

    想了想,刘勋轻轻一拍夫人酥肩道:“待烈儿回来,待他成人之后,吾便将这太守之位授之!以他的能力和荆襄人脉的支持,相必比我这个父亲做的更好!”

    刘夫人却是吓了一跳!

    忙说道:“老爷!烈儿尚且年幼,阅历有限。他肩上担负得起这份责任吗?还有,太守之职,从来都是朝廷直接任命,行得通吗?”

    “朝廷?”

    刘勋冷笑道:“如今皇室衰微,连小皇帝都被董卓掌控,连自保能力都没有,哪来的朝廷?”

    再次冷笑几声,刘勋又说道:“再说了,董卓篡国不占大义,他反而需要依仗天下诸侯的支持。吾所料不差的话,吾向烈儿禅让庐江郡守一职,董贼必定支持!”

    刘勋是平庸不假,但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作为一代封疆大吏,这点政治眼界还是有的。曾经,刘勋也不敢如此想,但自从儿子强势崛起之后,这份心思就日益坚定。

    在乱世,没有自己的一番势力和基业,何以存身?

    刘夫人紧皱柳眉,思忖半晌,还是忧虑道:“虽是如此,但烈儿年幼,又如何能当担得起一郡的重任吖?”

    手指点点夫人,刘勋哈哈大笑道:“夫人你啊你啊!烈儿西去荆襄,难道就仅仅是去游历学习?”

    刘烈西去荆襄鹿门,刘夫人看不出其中的深意,作为在官场混了二十多年的刘勋又怎会看不出?

    想不通,也想不透,刘夫人泄气说道:“你们男人的事情,奴家想不明白,也不想想。你们看着办吧!”

    “正当如此!”

    刘勋笑道:“今逢乱世,男儿当建立自己的基业。不然,何以存身立命?”

    但刘勋同样明白,自己这个曾经的纨绔子弟,心中那隐藏的野心!不过刘勋并不在意。

    男儿在世,就当建立自己的千秋功业,闯出一方天地。高祖血脉,在乱世岂能庸庸碌碌一生?

    在远在庐江父母不同心思的时候,此时的刘烈已经与庞统徐庶诸葛孔明以及黄月英一道,在侍卫的护卫下一行百余人浩浩荡荡向颍川而去。

    只不过,除了庞统徐庶黄月英这些交情最好的老面孔外,此番北上颍川,队伍里多了卧龙诸葛和马良。

    诸葛孔明,作为鹿门四杰之首,此行赴颍川不意外。马氏五常,白马最良。马良乃荆州义县人氏,是荆襄世家。至此鹿门四杰聚齐,也显示出庞德公他们对此次南北两地文会的看重。

    诸葛孔明作为四杰学长,已经不处于被言传身教的时期。在南阳隆重独自居住,一年到头在鹿门呆不了几天。此次鹿门组团,诸葛这才回鹿门。所以,刘烈和诸葛交往不多,而交情也是不深。

    只不过,遇到诸葛时,刘烈总会一阵心虚。毕竟自己可是挖了他的墙角,抢了他的老婆。如果让这位蜚声后世的一代鬼才知道自己抢了原本属于他的老婆,卧龙先生会不会摇晃着那把标志性羽扇怒发冲冠,或者冲冠一怒为红颜?

    马氏五常,白马最良的马良,日常一般呆在义县,很少出现在鹿门。马良被自己的家族,内定为下一任家长。以至于,刘烈和马良见面的次数也是不多。至于交情,也是淡如水!

    但这些,刘烈却是知道。凭借自己源自后世先知先觉的优势,此番南北文会自己注定会异军突起,注定会名闻天下。

    而诸葛与马良对自己的感知,也同时会进入新的境界。同时,只凭这一年多自己妖孽的表现,刘烈不相信这二人对自己的感官不重视。此时他们尚未表露出来,只是他们或许在斟酌考虑,又或者,自己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主公...

    半月后,他们到达目的地:颍川书院: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摆放一边,轻轻拨弄一下琴弦,音色圆润清脆。

    驻立在书院大院中,看着那芸芸学子,刘烈心神却是穿过前世今生的时空呢喃道:“颍川书院,吾来也!”

    随着自己即将在这里的粉墨登场,也即将结识那些在后世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那:荀彧,荀攸,郭嘉,戏广志,程群,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