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河湖海逍遥游 » 第023章 弘治五年

第023章 弘治五年

    弘治五年的夏天,热闹的太行山通天峡有点闹心,两位大爷并没有很好的耐心;这个训挨多了也是要哭的,当然这也不可能减少训练量,即使这样该哭的还是少不了,慢慢的也就不再那么闹心。三兄弟的天赋有限,也就更多的承担三思门的杂事,还有那个高温炉,最近天气太热了一点点,也就很少工作;两个小东西天赋异禀没错,但这个年龄并不需要过多的拔苗助长,先要熟悉这些东西套路,逍遥游也要长大了不少才可能涉猎。三思门的主要危害是袁贵,依旧没有定性的冲动小伙很容易“沾花惹草”,周围的猎物很容易受到无妄之灾;还好双胞胎的破坏力没有成长起来,日常的套路演练和站桩已经消耗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配合专门准备的丹药已经有了夯实的基础,可以慢慢的迎来厚积薄发。

    三个棒小伙有了配套的功法也就有了一次短时间的“突飞猛进”,等级一下子来到了40级上下,混迹江湖也就有了一定的资本;当然他们不可能离开三思门,因为京城出了一件大事情,牟斌又把何海给召了回去。晨垚和胡壵叫袁金是大师兄,其他的也是依次,晨垚是四师弟,胡壵五师弟;虽然感觉上有亲疏,但这是他们的天赋决定的,你说因材施教也没有问题。因为基础的问题三兄弟除了大开大合演变的鞭法,徒手这边学了综合格斗,它的号称就是容易入门,无所不用其极,倒是和千军万马超级对味;千军万马是脱胎于江湖武林的众多功法,何海教起来也不费劲,但这种积累型的东西,要看个人意志和悟性。其他的没有,也可以说是多的很,何海的一言一行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但依旧很有冲击力,不断刷新他们的已有认知;小兄弟俩没有什么感觉,但这样的潜移默化从小就开始可是很不一样的,但“严师出高徒”这个古话可是一直被贯彻着。因为小兄弟的到来,袁氏的三人直接成了何门主的弟子,突然的变化让顺风小队有点后悔;但岭南袁氏很有眼力见的再次打点了一番,何海的禀性也让他们很难琢磨,这也是现代人的一些问题,对于传承并没有非常强烈的意愿,可能也是因为身在异世界,而且年龄也还有到“怀古伤今”的阶段。

    说回京城的大事件,七月十五日夜,京城内府仓库甲字库遇袭,一伙胆大包天的强盗,携带兵刃杀入甲字库,杀死守库官吏二十余人,劫走库内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大明朝的京城防卫非常的奇怪,经常会有突发的大案,搞得朝廷上下非常没面子,最近也是天下太平,可架不住有人喜欢铤而走险。由于夜间守库官吏皆被杀死,一时间竟然无人察觉,直到次日衙门重开,这才发现府库被劫;这也是大明朝很明显的问题,知识分子都是为了宗族的兴旺而奋斗,而普通人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也是无暇关心生存之外的问题,社会的商业化程度非常高,紫禁城的统治力已经快要出不了皇城了。得知消息的内库官员大为震惊,在奏报朝廷的同时,连忙上报兵部,兵部得知消息也不敢怠慢,连忙派兵守住京师各城门,对出城者严加盘查;这都是非常统一的反应,其他不说,自己一定要想尽办法摘出来,责任感这个东西两千年下来已经越来越没有存在感,国泰民安更危险。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竟然发生如此荒唐命案大案,而且被洗劫的还是皇家内库,要知道库里所藏皆为江浙等地每年上缴的贡品,乃是皇家御用之物;为此弘治帝大为震怒,于十八日颁下圣旨,要求兵部大索京师(这已经是非常高的警戒程度),不论官民百姓,挨家挨户搜查。同时下令,只要能够捕获真凶,官则超升、民则重赏;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除了奉令搜捕的兵部之外,京师各个衙门全都行动了起来,就连那些赋闲在家的官员,为了那顶向自己遥遥招手的官帽,都派出家人四处寻访,一时间兵士、衙役、壮丁、仆从等满城乱窜,京师各处鸡犬不宁。锦衣卫同样也是危机四伏,形象正派了不少,但能力依旧不敢恭维;这次要是搞不好有可能会受到连累,牟斌是简在帝心,可是手下的利益可能会折损很多,他也不是迂腐的人,很清楚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何海也就成了最快想到的人,武功是一方面,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是这个时代没有的,应该会有不一样的观点;而得到这个消息的何海第一时间想起了这个案件,也就老神在在的安排了弟子们在山门内的事物,因为不确定这次进京需要多少的时间,也就让他们盯紧晨垚和胡壵的习武,别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不需要何海过多的催促,当然小朋友是不一样的,没有点压力那是不行的。

    顺便来了一个“急行八百里”,就当是日常检验武学进度,证明人类还是可以不输马匹多少的;顺风小队只能继续顺风,到了京城,牟斌也在感叹他们的效率,对于何海的努力置若罔闻,也怪固有印象在作怪。因为是历史中的既定情况,何海也将可以继续仙风道骨的装着,勉强有点“上帝视角”围观大家的丑态;历史上这个案件的关键是五城兵马司的一个小官董方,也是他的聪颖让这个劫案没有继续打脸大明朝。何海手里并没有过多的力量,也就顺风小队比较指挥的动,稍稍翻看了五城兵马司的花名册,并没有找到这位叫做“董成”的才俊;不得不感叹主角光环的可能性,不经念叨起来:“董成啊董成,不知你这是躲到哪里去了?”身边的校尉也是灵通,赶忙向何千户回报:“不知大人念叨的哪个董成,但卫所里就有一个。”何海马上确认了这个名字,也明确表示并不是怀疑这个董成,而是有听闻此人的巧思,好像很擅长推敲;很快有点忐忑的董成也就被找了过来,眼下锦衣卫忙得团团转,作为一个小基层,他也是非常的辛苦。一番交流,有些想法之前已经很成熟,通过何大人的启发也就越发的明确;之后的工作就是董成临时加入顺风小队,开始按照设想在整个京城找寻类似的情况,终归是要怪何海自己的蝴蝶翅膀,锦衣卫的风评提高,董成也就混进了天子亲兵的队伍,不过这里可就要难混很多。特务机构的内部派系斗争非常明显,不站队那是根本没有出头之日,可惜这里又没有看得起的;也是因为“半路出家”,脑子好使,但各个山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吸纳进去也没有什么好机会。

    顺风小队本身是不受待见的一群人,但何海慢慢的发迹,也就有了机会特立独行;但在锦衣卫内部也是没有话语权,希望通过这次的表现可以有更加亮眼的存在感,说不定也是可以在卫所里建个山头的。京城什么的肯定是有宵禁的,那批财宝是不可能已经出京的,京师固然大的吓人,但这样的“全民总动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出现问题;热锅上的蚂蚁绝对不只是这些当官的,大批货物的出城那可是非常严格的,基本不会给“鱼目混珠”的机会,综合几个因素,对应的范围那可就被缩小到了极小的范围。而且这些胆大包天的劫匪在实行洗劫之前,肯定有了完美的预案,不然也不可能到现在都没有蛛丝马迹;这里面的关键被理清,无所遁形那是迟早的事情,结合一些风俗丧葬的嫌疑是唯一的。

    类似于“停尸三日”“三日下葬”还有“七七丧俗”,目标迅速锁定;死者为大固然是一个很好的借口,但情绪这种东西是很难掩饰的,当然还有很多逻辑性的东西。比如死者的基本信息,很多东西实在经不起推敲,被盯上的就是四位孝子;城门这一关他们是成功突破,但也不可能马上远走高飞,问题就出现在祭拜的时候,很多东西那是溢于言表。也就很快被顺风小队锁定,而到了“头七”的时候也就适合人赃并获,嘴硬什么的都要表演一下;可是就像哪个轮胎破了的问题,死者的生卒都有四个版本,这里面的猫腻早已不言而喻。丢失的东西顺利找回,功劳归属锦衣卫,何海这个事情可就熟练的很;顺风小队也有福利,不过没有必要低调,而董方直接去了牟老大的手下当差,也就是内部有了一些清理,尸位素餐在这个年代一点也不奇怪,但锦衣卫不需要,体面一点还是比较容易的。当然何海的功劳也是会呈递到弘治皇帝那里,有能力的“简在帝心”还是比较难达成,不过自从有了皇长子,何千户的表现那是“锋芒毕露”,低调有时候也不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