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滚烫人生 » 第四十章 此子,竟恐怖如斯

第四十章 此子,竟恐怖如斯

    “蔡海,是什么让你深夜还在继续学习?是梦想吗?是爱吗?是对未知的渴望吗?”

    蔡海一脸懵逼。

    “是笨是笨是笨……”

    引得蔡海一阵发狂。

    穿越过来快两个月了,李川也变化很多。

    刚开始,自己的迷惘,还有觉得随时可能再回去,并没有怎么搭理周边的同学。

    慢慢地,李川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也会和同学之间多聊一聊、扯一扯了,那自然把这些同学都唬住了。

    有更成熟的心智控场,脸皮也厚了,再加上常常冒出来一些后世才有的有趣的话,已经慢慢有社交牛逼症的迹象了。

    晚上写完这张数学试卷,李川终于抽出时间,把之前同学们的几篇作文整理了一下。分别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是我的家》《我的梦想》《写给三年后的自己》,单单把每个人的五篇作文找出来钉在一起,就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全班71个同学,看着这满满当当的作文,李川突然有些理解学校的老师了,这么多的学生,确实很难有精力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难怪很多老师就喜欢抓一部分尖子生呢。

    李川看到深夜,真还别说,这么看同学们的作文,还有种怪异的爽感……

    有的同学纯粹是应付了事,有的写的云里雾里不知所谓,有的写成了爆笑作文,也有的文笔不错叙述清晰。

    但是从几篇作文就了解一个学生,还是太难了,只能作为一份辅助。

    有几篇作文让李川印象深刻。

    学渣曲政在《我的梦想》里难得认真一次——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预习、复习、做课后题,从明天起关心作业和成绩,我有一个梦想,面朝期末、科科全过!从明天起向每一个学霸学习,问他们不会的题,那厉害的学霸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道题每一本书取个温暖的名字,同学们我也为你们祝福,愿你们期末能够不挂科。”

    蔡海在《我的梦想》里袒露了他的野心,他除了李川之外从来没有宣之于口,想要一直打篮球、打职业篮球的心,他写道:”我们都会变老,护腕会变成手表,护指会变成婚戒,球衣会变成西装,篮球会变成公文包,总有一天,我们会老得再也打不了篮球,但是我们仍执着于篮球的信仰,永远不会凋零……“

    王秀娟的作文,则让李川看到了她的悲伤与坚强。

    在《这是我的家》里,她写道:

    “听人说如果在月光下奔跑,就可以让去世的亲人看到自己,恰好那天晚上月光很好,我便在月光下奔跑了好长一段路,你们看到我了吗?”

    在《写给三年后的自己》里,她写道: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

    在战争时,没有叫累的权力;

    在地震时,没有喊晕的权力;

    在失火时,没有怕熏的权力。

    只有不叫累的战士才能获胜,

    只有不喊晕的人才能逃生;

    只有不怕熏的人才能击败火焰;

    也只有不喊累的人,才能克服万难,脱离险境。

    你现在的坚持,藏着奶奶晚年的幸福!”

    ……

    第二天,班主任办公室。

    “张老师,有几件事找您汇报一下。“

    张荣亮示意李川坐下,想了想,又去给李川倒了杯水。

    这个学期李川表现很成熟,从加入体育队的沟通、王秀娟事件,再到成为班长后对班级卫生、纪律的管理,张荣亮已经不把李川当普通初中生了。

    “这段时间我把同学们写的几篇作文认真看了一部分,结合同学们在班级里的表现、与同学们的日常沟通,我发现几个现象。首先,同学们之间学习成绩差异大,顶端优秀同学学有余力,中间段同学不得方法,末端同学自暴自弃。“

    李川见张荣亮认证倾听,继续道:“我建议,针对顶端优秀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分组,每几人负责不同的学科,从初一的内容开始整理知识重点,在相关科目老师的指导下,把重点提炼到初三阶段。这样一方面,这部分同学能加深对这些科目的认知,还能起到预习的作用,相互加成之下,对于最后的中考成绩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这部分整理的核心点,对于不得方法的同学来说,也有助于他们打破瓶颈。我最近就有点思路,按照这个思路整理一些内容,您看看。”

    说着,李川把自己这次月考期间,梳理的一些知识点框架图给到班主任。

    张荣亮一看,是两张纸,一张的内容是历史、一张的内容是政治。

    历史是一张表,三列,分别是时间、世界大事件、华夏国大事件。

    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南出现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象形文字、金字塔;

    ……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

    14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

    1840-1842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鸦片战争;

    ……

    再看政治,“知晓国情,报效祖国”下方对应的是“建设华夏特色”,再对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再对应具体的举措。

    ……

    张荣亮还从来没有看到这么清晰的结构图,2002年,课本很厚,都是文字,图片很少。

    备考就是不断刷题、整理错题集、继续刷题。

    而通过李川提供的这种结构图,就可以把知识点串联起来,非常清晰,一定能大大提升学生们的复习效率。

    而李川提出的优秀学生预习,整理知识点带动中间段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李川啊,你给的惊喜也太多了。

    ……

    李川见张荣亮开始两眼放光,继续道:“除了整理知识点外,还可以让这次月考各科目成绩突出的同学分享这个科目的学习经验;针对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我建议以夸奖奖励为主,可以由您逐个约谈、打气,喊家长来开家长会,和家长一起商量如何家、校联动,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多奖励,就像每学期期末的奖状,可以多发,鼓励他们比之前的自己进步。”

    “除了学习成绩差异大之外,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迷惘。大家都觉得是为了父母学的,至于考了高中能干什么?考了大学能干什么?考不上会怎么样?包括我在内,大家都不清楚。咱们学校是1988年建校,按照时间推算,最早的学长已经本科或专科毕业4-5年了,能不能从以前的校友里寻找不同校友,来分享他们的经历和经验?让大家都知道,考上大学,才有可能成为科研学者,成为书里、新闻报道里的一些大人物?激发大家的动力。”

    张荣亮听得认真,一边听一边记着笔记,李川看到张荣亮停笔之后才继续道:“包括一些没考上学的,他们有没有后悔的?听我叔讲,他们厂子很累,干八个小时休息八个小时,24小时三班倒,相当于一天干16个小时,时差混乱,有些初中下学去干的,话又累、还休息不过来,很多在那里偷偷哭的。这些人很好找,如果能有一些这方面的讲座,对于整体的校风、学风肯定会有帮助的。”

    李川又是洋洋洒洒半天,说得张荣亮频频点头,张荣亮的眼神就是一句话——

    此子,竟恐怖如斯!

    很多东西,大家都遇到了,甚至模糊地想到了。但就是没有人做。当有人能提出来明确内容的时候,他就是在创新。

    2002年这个时候,教育方面比起后世,不论是学校管理制度,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技巧上,确实差得太多了。

    之前李川提的关于校园霸凌如何处理、遇到校园霸凌如何保护自己,在学校开完校会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副校长黄秋生更是凭着这个内容,在教育局的会议上得到了表扬,并将十七中关于治理校园霸凌作为典型让其他学校学****出了一次风头。

    而这次李川提的内容,非常有价值。

    升学率是十七中这种城乡结合部中学最大的问题,最好的那些老师不愿意来,学生基础差。

    而李川展示的知识点架构图还从来没有哪个老师做过,如果运用得当,对学校整体的成绩提升必然大有帮助。

    而定期开展讲座,邀请成功校友、悔恨校友回校演讲的方式,也是和校园霸凌治理一样类似的创新,是能够上升高度、值得全面推广的。

    想到这里,张荣亮向副校长黄秋生的办公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