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卧底:从大爆炸开始 » 第四章 圣虚道长

第四章 圣虚道长

    三人正说话间,院子里传来一个脆生生的声音:

    “真是奇思妙想啊,是哪位高人想出了这样的法子可否出来一见?”

    李木抬头见院子里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一副公子打扮,面容俊郎,淡眉细目,身后还跟着两名随从,都是身形魁梧面如重枣。李木看出这少年身份不俗,赶忙出来拱手道:

    “公子见笑了,这周边没有了干净的水井,大家饮水不易,临时想出了这个法子以解燃眉之急。”

    公子看了看李木,一脸惊喜,

    “是哪位高人想出的法子,快让本公子瞧瞧。”

    李木闪身拉过教授,对公子道:

    “这位圣虚道人,专攻六艺之数,这净水之法只是他信手拈来。”

    看到老头一脸得色又欲开口,李木暗中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少说为妙。

    公子赞叹道:

    “我大明前有王文素、程大位,当朝有宋应星,徐光启,都是不世奇才,不知这位道长与他们相比可有所长?”

    教授摇头,

    “前两位没听说过呀,也是科学家吗?”

    李木一脸黑线,忙打趣道:

    “圣虚道长只攻数术不闻世事,让公子见笑了。”

    公子倒没在意李木的话,只是好奇地问道:

    “你所说的科学是什么学?怎么未曾听说过?”

    这……李木看向教授,这个坑怎么填?

    “科学是系统化、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研究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这么解释能听懂吗?”

    公子沉默片刻,摇头叹道:

    “每个字都识得,连起来一句没听懂,我老师也没教过。”

    李木就把活性炭过滤水的原理尽量用当下人能听懂的语言和公子讲了一遍。几人正说话间,人群后面一阵骚乱,一班皂吏吆喝着众人后退,进了院子直奔他们几人而来,领头一人冲着教授大声喝斥道:

    “就是你妖言惑众,自称神仙?还给人喝来路不明的水,若是引起疫病你可知是什么罪过吗?”

    教授一听就不高兴了,大声辩解道:

    “科学,这是科学你懂吗?”

    李木拦住教授,对来人说道:

    “这位差官大哥,这么多人没有水喝,我们也是为官府着想,将井水过滤再把水烧开,喝了绝对不会引起疫病。你看这么多人都喝了,哪有人感到不适的?”

    那皂吏看了三人一眼,嘴里骂道:

    “一个老道一个帮闲一个乞丐,哪里像什么好人?我看你们三个非奸即盗,还敢在这里刁买人心,官府施粥,你们施水,这是要和官府对着干吗?来人,都给我拿了回衙门理论。”

    眼见皂吏就要上来拿人,百姓们也是远远地看着不敢近前。那少年公子上前一步道:

    “这位差官,百姓要饮水,官府可曾有解决的法子?”

    “官府施粥已是大大的恩惠,饮水这等事哪里还管?”

    “既然官府不管,他们几个用自己的法子解决饮水又有何不可?”

    那皂吏上下打量了公子几眼,见他衣着华贵气度不凡,在这豪门遍地的京城,这样的人里面指不定就会有哪家熏贵或将门官宦家的子弟,自己一个皂吏欺负平头百姓尚可,那些贵族可一个也惹不起,便也语气舒缓,低声道:

    “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将公子拉到一边,皂吏拱了拱手道:

    “我不知您是哪家的贵公子,在这大灾之时,官府最怕的是民众聚集生事,若有人妖言惑众,煽动民变,我家上官也吃罪不起,我们也是奉命办差,还请公子行个方便,不要与这些小民为伍。”

    公子毕竟年少,也不懂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只是出于善良本性,觉得李木他们为百姓施水没什么过错,又不好拂了官府中人的面子,思忖片刻对那皂吏道:

    “不如这样,这里由你们接管,继续给百姓施水,那三人交给我带走如何?”

    皂吏又瞄了李木三人一眼,说实话也不想太过激起民愤,眼见刚才这位公子与那三人相谈甚欢,许是相识已久,也就做个顺水人情,点头道:

    “便依了公子,敢问公子高姓?”

    “不便相告。”

    说罢转身冲李木三人招手,

    “这里由官府接管,继续给百姓施水,你们三个随我来吧。”

    李木三人对视了一眼,教授还要说话,李木连忙制止道:

    “净水的法子这几人都差不多掌握了,我看还是交给官府,我们就跟这位公子走吧。”

    公子带着几人进了宣武门,从宣武街一路向东不一会就来到了内城繁华地带。这里街道平整,房屋建筑整齐高大,与外城杂乱的巷道相比,这才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小土豆的眼早就不够看了,早先讨饭也不敢到这一带,原本以为是孩子王们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今天一看,这里哪能见到一个乞丐。

    几人找了个不大的饭庄,这时也刚打开门,一般这样的饭庄不卖早点,只做中午和晚上两餐,伙计们正在擦桌扫地,一见有客上门,连忙把手巾往肩上一搭,大声唱道:

    “来了您呐,里面有请。客官您几位?”

    “六位,两张桌子。”

    看着公子这作派,伙计自然不敢慢待,本来要赶小乞丐出门,忍了忍没有出声。

    公子与李木三人坐了一桌,两个随从相临坐了另一桌。

    李木一路都在猜测这公子的身份,只是公子没露一点口风,便也作罢。来到大明还没正经吃过一顿饱饭,既然人家愿意请客,先填饱肚子解解馋再说其他。

    老道也是两眼放光,冲店伙计喊道:

    “连个菜单也没有,服务员,过来点菜。”

    公子招手叫过一个伙计让他报报菜名,这伙计也是机灵,看到正主是这位翩翩公子,张嘴就报:

    “小店拿手的菜有葱烧海参,红焖羊肉,红烧肘子,爆炒腰花,糖醋鲤鱼,芫爆肚丝,辣炒大肠,清炒山药,手撕牛肉,四喜丸子还有乌鱼蛋花汤,主食有胶东大包,雪花馒头还有葱花烙饼,您几位要不要各样来点尝尝?”

    原来这京菜很少发端于北京,大多都是以山东菜为主,从掌柜到伙计,十之八九是山东人,厨房里的大师傅,更是一片胶东口音。

    公子也没多说,告诉伙计按食量尽管上来,另外要来一坛老酒开了封给每人倒了一碗。

    来时路上李木已经按定好的说辞将他们的身世来历说与公子,这会儿坐在一张桌子上已经很是熟络。

    公子对老道还是很有兴趣,虽然觉得他说话大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听来却也离奇有趣,再看他仙风道古的样子,更加增添了几分崇拜。

    当问到老道都游历过哪些名山大川时,老道口若悬河地讲起前世旅游过的几个景点,从泰山华山讲到九寨沟、都江堰,从丽江到香格里拉,李木暗想,这老头没少跟着夕阳红旅行团全国到处跑,要不是伙计上来了几个压桌的小凉菜,恐怕把新马泰都要讲一遍了。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连那两个大汉随从也竖着耳朵满脸艳羡,他们练武之人最是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寻访高人切磋武艺,但只凭脚力一辈子也去不了那么多地方,听老道讲来,再看他的容貌,猜他或已有百岁高龄,更是当作神仙一样看待。

    凉菜是一盘酱猪手,一盘姜汁藕,半只风干鸡和一碟南瓜籽,老道正讲得口干舌燥,端起酒碗呷了一口,点头赞道:

    “这二锅头味道不错,不比牛栏山的差多少。”

    公子也品了一小口,笑道:

    “道长游遍天下,见多识广,看来对品酒也是颇有见地,不知酒量如何?”

    见老道又要吹虚,李木忙打断道:

    “道长虽是馋酒,也就是见风倒的酒量。”

    大家说笑间,伙计流水般把一道道菜上得桌来,鲁菜讲究刀工技法,色重偏甜咸口,一桌子菜看得人口内生津,食指大动。小土豆开始还怯生生地不敢动筷,李木夹了几块肉放到他碗里,公子也让他放开吃不必拘束,这才大口吃了起来。

    几杯酒下肚,公子与李木已是兄弟相称。大明人喜欢在酒桌上论个大小,李木二十又二,公子年方十五,年轻人在一起自是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