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白月洄流 » 第五十八章 小院夜话

第五十八章 小院夜话

    永宁小县城里残阳斜照街道清冷,不仅是因为天气寒冷人都躲进了屋里,而且马上就要过年,游人稀少,许多店面早早就打烊休息,一片黛青色瓦片如织如浪起伏,在这些古老民居之上,飘着袅袅的炊烟,街道里饭香四溢,还是麻辣香味的。就在一个青砖瓦房的院落旁边马路上,开来一辆灰色小面包车,停在门口,王伟钢和司机一起下车,进了院子。这位司机就是两天前把王伟钢从汽车站拉到制药厂的那个小年青刘石头。他接到王伟钢电话就把王伟钢拉到了自己的姐姐家,说刚好姐姐今天做了一桌好饭菜,一起到家里去吃吧。

    站在马路上,王伟钢看到院门上挂着“艳花川北农家菜馆”,才明白刘石头所说的“正好做了一桌好饭菜”是什么意思,刘石头不好意思的冲他笑笑,说“正好”其实是预约的,而姐姐的的确确是真的,是亲姐姐,名叫刘艳花,在这里开饭馆好多年了,做菜水平一流。两人进了院子,不大的院子里种着三四棵果树,有盆栽和鱼缸,房子有正房和厢房两边,都是瓦房木质结构的两层,深褐色的木头显示这房子已有些年代,木门两侧装饰有圆形的雕花窗棱算是翻新设备,还有青石板的走廊、红色灯笼、廊下的秋千摇椅都是时下流行的客栈饭馆元素。刘石头热情的领着王伟钢进了屋子,屋内青砖铺地,已经亮起了灯,有几张餐桌椅,却没有其他顾客,其中一张临窗的桌上已经摆上了一盘花生米和糟毛豆,还有一个可乐瓶里装着米黄色浑浊的液体。

    “自家酿的米酒,今天你多喝几杯,醉了就住在我姐家楼上,哈哈。”刘石头很开心,这种时间和天气,竟然也能拉到客人。

    “一起吃,一起喝。”王伟钢盛情邀请刘石头:“我一个人也没意思,咱们聊聊天,交个朋友呗。”

    听到人声,堂屋后面的厨房里有人走了出来:二十七八岁一米六的个头,白生生秀气的脸庞,细长的双眼含笑,精致小巧的五官,头上包着青色头帕,再覆绣花头巾,红色绣花长衫,系青色绣花围腰,古银耳环手镯闪着微光,两只手拿着洗好的玻璃杯,袅袅婷婷的向着两人走过来。

    “这是我亲姐姐,刘艳花,店里的老板娘。”刘石头介绍说。

    王伟钢眼前一亮。在晦暗的冬季傍晚,遇到这般明艳的女人,真是让人心情振奋。刘艳花把玻璃杯放在桌上,用轻软的川地口音说着欢迎来作客,菜马上就好,你们稍等。

    “你们姐两是羌族人?”王伟钢问刘石头。

    “才不是,哈哈,和你一样是汉人!这是县里规定旅游行业的人都要穿少数民族服装嘛,她挑了一件合身的穿着,还好看吧。”

    香麻小火锅。腊肉炒蒜苗,香菇炖鸡、豆腐丸子,粉蒸肉,酸菜面皮、油炸椒叶、蒸南瓜芋头红薯玉米……虽然都是本地特色菜,可看得出这些菜是照顾王伟钢这种不能吃辣的外地人,多半是不辣的。三人围坐桌前,喝着米酒,桌子旁不远是煤炉燃着火苗,把偌大的堂屋烘的暖洋洋的。

    天彻底黑了,夜晚降临。三人围坐,边吃菜喝酒,边聊天。开始是刘石头滔滔不绝,大讲永宁县的历史:青川夏属梁州之域周秦时为氐羌地,西汉高帝六年前201于此设县……三国蜀汉的阴平古道……附近摩天岭之巅曾有诸葛亮孔明庙,但由于多年失修如今庙已倒塌只存墙垣……

    王伟钢打断刘石头问:“咦?这庙是真的吗?你们看到过?”

    刘艳花微笑着说:“哪有啊,石头这是背导游词呢,他有个导游证,难得有用场,你听他背完。”

    刘石头也自嘲的笑了,接着说县里的自然景观: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脊椎动物430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72种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3种,有植物24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12种其中一级为4种,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被誉为“西南第一湖,地处岷山山脉和大邑山脉交汇处,其山势雄奇嵯峨多彩多姿形,水域广阔、环境优美、集湖泊、岛屿山峦、溶洞等自然景观……

    “嗯,在这里种植采集中药倒是得天独厚。这里山洞也很多是吧。”王伟钢问:“你们这里附近的山洞进去过没?”

    “说那么多,终究还只是大山里的小县城,其实也没什么的。”刘艳花轻笑着说,给王伟钢的杯子里续满米酒,又乖巧的坐好,双手放在膝上,仰慕的看着王伟钢,像他这样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才是她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我们只是小县城里的人,除了山水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山洞里除了石头没什么好看的,”刘石头停止了背诵导游词,喝了一大口酒润喉,又叼了一块鸡肉,大嚼着,口齿不清的问王伟钢:“我第一眼看到你就知道你是从大城市里来的人,现在该你说了,你哪来的,去中药厂干嘛啊?”

    王伟钢说了自己的来历。当他说到自己是来中药厂来工作的时候,姐弟两人的表情由晴转阴。刘石头皱眉不解的问:“我还以为你是去中药厂联系什么进货或推销的业务呢,真没想到你是去上班。”

    “你年纪轻轻的,去那里上什么班。”刘艳花有点愤愤然。

    “年纪轻怎么不能去那里上班?”王伟钢问。

    “厂子里都是中老年人,没有一个年轻人,再说那里的味道谁受得了?”刘艳花撇嘴说。

    王伟钢听了笑笑。他心想:这些山里人肯定没去过化工厂。这点药味算什么,至少是无毒无害的。

    “是嘛。”刘石头接着说:“那药味道闻久了人会变傻。你千万不能在药厂呆的久了,工作机会多的是,人命只有一条。”

    “啊?有这么严重么?”王伟钢惊讶的问。

    姐弟两人对视了一眼。刘石头没有收到姐姐的阻止,于是说:“我们有两个亲戚都在厂里上班,两年前还很精明的人,现在呢,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那他们怎么还去?你们确定是药厂的原因,而不是他们有老年痴呆症?”王伟钢心里一颤。他是做环保的,对污染、毒化很敏感,药厂的环保项目他曾经也做过,不过永生制药厂跟本就不存在西药厂的那些污染源,也不可能有什么污染,肯定是这些乡下人的迷信。

    “他们没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忘事,”刘艳花说:“他们记事记的清楚,干活也有力气,就是不爱说话,不愿意跟别人交流,跟他们以前完全不一样嘛。”

    王伟钢想起他在厂里见过的那些木讷呆滞的工人,的确是这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