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皇孙,家祖朱元璋! » 第17章、学生这是要为先生邀功!

第17章、学生这是要为先生邀功!

    自太子朱标病重以来。

    整个大明朝野,早已经人心惶惶,生怕老朱的屠刀砍到了自己身上。

    与此同时,所有人也在关注着朱标的病情。

    而随着前几天。

    朱元璋下令让各大藩王可以入京后,无数人脸色一变。

    他们知道,太子朱标不行了!

    可,

    太子若是走了,那么摆在明面上的一个问题就浮出来了……

    尽管,百官们还没有直言。

    但是朱元璋又岂能看不出来,他亦是知道。

    该立皇太孙了!

    只要太子一走,那么皇太孙则不得不立!

    王弘心惊的点就在于此。

    纵使他只是个太监,却因为日日夜夜陪伴在朱元璋身边。

    所以有些国事,他也是知道的。

    比如……

    近期日子里,已经有不少大臣在隐晦的表达了对皇孙朱允炆的夸赞,喜爱,并认为可堪大任。

    而朱元璋嘛,也不反对,就点点头。

    甚至王弘都觉得,若太子走了,那么皇太孙就是朱允炆了。

    毕竟他母亲吕氏,已继位成太子妃。

    按规矩,

    朱允炆也就成了嫡子,除已经去世之外朱雄英,他便是长子了!

    立他,倒也颇为正常。

    可此刻!

    陛下突然开口,要去大本堂看看一众皇孙,而原因……

    竟然是因为朱允熥?

    他岂能不诧异!

    身为帝王,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无数人放大,揣摩,朱元璋又岂能不知道这些行为的影响?!

    所以王弘这才心惊,陛下何意?

    殊不知。

    此时的朱元璋亦是浑浊的眼眸当中,逐渐深邃起来。

    立皇太孙的事情,其实他早有考虑。

    朱允炆,也确实如朱允熥之前所说的一般,早就入了他的眼。

    朱元璋也知道这孙子。

    亲礼,仁爱,学习不错,不管是教书先生还是百官,当提起他时,都是微笑着给予赞赏。

    尤其是每次见到他朱元璋,都表现的非常有教养,和规矩,更是从不会踏雷池半步。

    可越是如此,

    却让朱元璋越是皱眉,因为他感觉朱允炆这孩子浑身上下就透露出一个点……

    假!

    浑身上下散发的假!

    就仿佛这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心思了一般,被人摆弄!

    让他无法生起靠近的心,更别提培养了!

    毕竟他朱元璋,其实一生最看重的,也莫过于亲情二字。

    但朱允炆这孩子,着实让他感觉不到半点亲情。

    反倒是朱允熥……

    这孩子之前朱元璋甚至没什么印象,只记得别人提过,过于内向老实唯唯诺诺等词汇……

    可上次一接触,

    这些印象全部破碎了,那小子明明甚是无礼,甚是无耻!

    可,

    就是这样,竟让老朱有了一丝亲情的感觉。

    并且,这家伙的机灵,才智,也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皇孙。

    而这,才是老朱最满意的。

    甚至,隐约间……

    朱元璋也有异样的心思,他的时间不多了,可他还是会尽量的,培养一位继承人出来!

    但此人,由他说了算!

    同时,尽管天下人都认为朱元璋如今乃是圣上,一言一行要有规矩。

    但是朱元璋从不管这些,他只当自己是个没几年可活的老头了,他来看看他孙子,不行?

    至于他想看哪个孙子,你管得着?!

    于是,

    朱元璋大摇大摆的来了,不过还没有踏入大本堂,便听到了里面的争执,便没有进去,在外面听着。

    当听到里面内容。

    朱元璋当即皱眉,不悦道:“允熥这孩子怎么回事?”

    “上次敢逃课,这次又敢直接顶撞先生?!”

    “哼,咱这才几天没打他,看咱待会不抽死他!”

    王弘嘴角抽搐。

    陛下你说的那么严厉,但你话语中的意思,可没有半分真要严惩的模样啊。

    继续看着。

    很快便观察到了被朱允熥一句话就训斥下去,不敢顶嘴的朱允炆。

    而这一幕,

    更是于瞬间深深的印入了朱元璋脑海中,眼眸锋利了起来。

    这也叫,可堪大用?!

    朱元璋什么也没说,但是那脸上的神色,分明冷了起来!

    ……

    大本堂内。

    争执还在继续,朱允熥似是不像学子一般,让朱允炆乖乖闭嘴。

    接着等着黄子澄的回答。

    而黄子澄自然是不满,他并非不满朱允熥的顶嘴。

    他不满的是朱允炆居然被朱允熥一句训斥,就吓的坐下了!

    这哪里有半点皇太孙的模样?

    黄子澄冷哼,心里已经想好了,定要为朱允炆做个表率!

    看他是如何,对付这朱允熥的。

    “你的问题,老夫且回答你。”

    黄子澄神色傲然,慢条斯理道:“观我大明乃天下中心,自汉而起,周边蛮夷便妄图学习我等礼仪……”

    “可他们终究只是学了皮毛,骨子里却还是饮毛茹血,难成大器,如何能与我大明匹敌?”

    “我大明出征便是王者之师,上承天命!再以教化为主,恩威并施,徐徐图之,蛮夷莫敢不从?!”

    说完。

    黄子澄还偷偷给朱允炆眨眨眼,眼神互相碰撞。

    黄子澄似是在说:看,先生说的如何?

    朱允炆脸色敬佩:不愧是先生,还是先生出手,才能治一治他朱允熥!

    黄子澄谦虚一笑,心里却是飘飘然。

    那是自然!

    老夫太常寺卿,难不成还治不了一个小屁孩?

    允炆啊,你且看着。

    上一次只是意外,这一次,老夫必为你铺平了道路!

    朱允炆自然懂得先生心思,感激一笑。

    可他却不知。

    于大本堂外,朱元璋听着他的回答,已经眉头深深皱了起来。

    同时。

    朱允熥听着他的回答,也是冷笑,却在故意拍手鼓掌。

    “听先生一言,学生茅塞顿开。”

    “先生的意思是,那些蛮夷本不过饮毛茹血之在,不过是这些年来学了吾等之礼仪,这才有了人样!”

    “如今,只要教化一番,便自然能让他们知晓他们与我大明的差距,他们自然也会对我大明有敬畏之心,是么?”

    黄子澄听着,想点头却又犹豫。

    他总觉得听着怪怪的。

    可是,

    这理论是他说出来,也没毛病啊,于是他便扯大旗道:“不错,教化出自于圣人有云,自古以来便有传承。”

    “好极了,好极了。”

    朱允熥大笑,然后二话不说,再次起身离开座位。

    黄子澄大惊:“你,你又要逃课?给老夫站住!”

    “先生误会,学生并非逃课,而是要去给先生邀功。”

    然而,

    却见朱允熥腼腆一笑,道:“听了先生的话,学生哪里还不明白,当初皇爷爷起兵大错特错啊!”

    “圣人一张嘴,可顶十万雄兵!”

    “当初皇爷爷若是用了先生的办法,哪需要这么麻烦,哪需要死那么多人,靠先生一张嘴,教化即可!”

    “如今我大明四处都有蛮夷虎视眈眈,依学生看,哪里需要将士布防,学生这就为先生邀功,请皇爷爷派先生前往前线,教化蛮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