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重八请我当皇帝 » 第三十五章 御史台

第三十五章 御史台

    虽然奖励诱人,然而怎么接近刘伯温成了新的问题。

    毕竟废帝交结大臣,非常危险。

    然而这个问题很快就没有了,因为朱元璋竟然给了韩林一个侍御史知杂事的实职。

    虽然只是从五品的官衔。

    但也是让人感到震惊,直呼陛下是个厚道人,跟着他准没错。

    就连韩林儿这样一个伪帝都能成为圣朝的一员。

    何况我们这些从龙之臣?

    一时间朝野内外都是一片赞誉。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补偿。

    其实朱元璋在这次北伐之前,打击的所有对手其实都是他的战友。

    都是名义上服从韩林儿的统治。

    他的战友刘福通始终在和当时人类最大的敌人元王朝战斗,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张士诚,甚至是元末吕布方国珍都有过和元王朝的军队血战的记录。

    只有朱元璋,从未和元王朝军队发生过引起轰动的战斗。

    朱元璋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绝对不是个好人。普通人如果像他那样做人,你会不得好死。

    但如果不想做个普通人,人性只是个垃圾品,那一定要学习一下朱元璋,因为他是个异形政治家和生存魔王,你只需要学习到他身上的一门,就足以横行天下。

    所以朱元璋欣然接受了这种说法,这让百官军民十分感动。

    这些问题不值得韩林去关注,此时他此时只知道自己可以合理合法的接触刘伯温了,此时刘伯温的官职是太史令兼御史中丞。

    正是韩林的顶头上司。

    而最让人费解的是,也不知道是朱元璋有恶趣味,竟然也给方国珍安排了一个殿中侍御史兼职。

    这就让韩林有些奇怪了,这不是找事儿做吗?

    方国珍是刘伯温前半生最讨厌的人,想不到斗转星移,他最讨厌的人,即将要和他成为同僚。

    但是很快韩林就不会这样想了,当他上了几天班,无论是书吏还是方国珍韩林稍有过错,就会受到刘伯温的严厉惩治。

    韩林突然发现,刘伯温和朱元璋相比,竟然更为严苛。

    韩林的献媚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朱元璋其实也非常严苛,但是他的严苛是有政治目的,是为了政治而严苛求。

    而刘伯温的严苛是他本性的流露,是他骨子里对不公现象的一种化学反应。

    他希望通过这种严苛达到公平的目的。

    而安排刘伯温做御史台,其实也是朱元璋有意为之。

    需要有个人来整肃吏治。

    这么多年来,他为了能有今天,曾纵容过他的手下,让他们极限地发挥人性中的恶。

    徐达、常遇春等诸多武将都有过屠杀平民百姓的记录。

    就是李善长为首的文臣群体,也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格。

    这是朱元璋必须要铲除的,天下不是文武百官的天下,必须是朱元璋一个人的天下。

    刘伯温丝毫没有感觉到他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把利剑,因为他是个直来直去的人。

    他毫无顾忌指出每个人的过失。

    这让韩林惴惴不安。

    很快浙西就出了一个大新闻。

    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后,浙西全成为他的领土。

    但是得不到这里的人尊重。

    他的军队所到之处都没有受到“王师”的待遇。

    张士诚领土内的居民对朱元璋的军队反应冷淡,甚至有些地方还咒骂他的军队。

    比如在苏州,这里的人怀恋故主。

    竟然还称张士诚为诚王。

    朱元璋他们连提都不提一句,假如有人说,如果说什么西吴王去你家,等于是在骂人。

    这让朱元璋怒不可遏。

    所以这次派人去核实张士诚曾占据的浙西田亩、制定赋税政策时。

    把浙西的赋税定得奇高,几乎高出了其他地方两倍。

    青田本属处州,也是浙西地界,自然也就在朱元璋这种喜怒用事的范围内。

    而青天是刘伯温的老家。

    老家的人找到刘伯温,刘伯温一听就受不了了。

    连忙去找朱元璋。

    朱元璋听后,只是说,“刘先生有功与我,青田是刘先生的家乡,所以这地方的赋税要低,低到其他地方的一半。我希望这样做,能让青田的百姓世世代代不忘刘先生的恩情。”

    这让刘伯温感动。

    但也没办法改变浙西其他州县的赋税了。

    接着朱元璋又跑来御史台,当着韩林和方国珍的面来和刘伯温对话。

    朱元璋问怎样对待吏治的问题时,刘伯温毫不迟疑地回答:“要严,极端的严。”

    朱元璋又问他:“最近坊间传说,任何开国都是严刑峻法三十年,时间太长了吧。”

    刘伯温自信说:“当然太长啦。如果让我来治理,一两年就足矣,还用得了三十年吗?”

    此番对话之后,韩林就知道刘伯温离开朝中的日子不远了。

    任务也急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