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重八请我当皇帝 » 第四十八章 兴师问罪

第四十八章 兴师问罪

    朱元璋考虑了半天,突然语气冷酷:“你没有看《平定沙漠诏》吧。这话我早就说过,我是不得已才起兵,而且我起兵时根本没有想和元王朝作对,所以说,我取天下并不是取自元朝之手,而是取自群雄之手。”

    刘伯温惊愕,颤颤巍巍得更厉害了。

    朱元璋看到刘伯温像个上了发条的玩偶,在那里不停地震颤,心里不由得起了一点怜悯。他在一瞬间回首往事,看到刘伯温带着他走过惊涛骇浪和血雨腥风。这人还是可以的,他这样想。于是,他极吝啬地赞扬了刘伯温一下:“不过你说的,自古夷狄就没有哪个能治理好中国这句话很中肯。”

    这是近三年来,朱元璋唯一一次对刘伯温的口头表扬,这让刘伯温心弦震动。他想,也许我能有个好下场吧。

    此事过后,刘伯温越发谨言慎行。

    不过此时。

    问题又出现了,朱元璋故意和刘伯温的指引背道而驰,让杨宪做了中书省的左丞。

    正如刘伯温所料,杨宪有相才无相器,是个浅碟子,给他个平台,他就会把自己和平台全部捣毁。

    杨宪左丞的这个位置是靠踢翻他的直属上级汪广洋得到的。在刘伯温论相后不久,朱元璋就故意同刘伯温的指引背道而驰,把汪广洋升为左丞,而把杨宪也塞进中书省,做了右丞。

    朱元璋对左右特别敏感,一直变来变去,现在,按制度,左比右大。

    左右丞离左右丞相只是一张纸厚度的距离,但左丞肯定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从这点来看,朱元璋最先考虑代替李善长的人选是汪广洋。

    奇异的一幕出现了。

    汪广洋从前打天下的时候智谋百出,是朱元璋的军师之一。

    基本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他摆不平的人。

    可现在却改变了。

    在杨宪面前,他摇身一变,成了甩手掌柜。

    汪广洋的不作为让杨宪大展拳脚,他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亲信全都调进中书省自己的门下,而把之前的官员全部清除。

    汪广洋对这样重大的事只是告诫杨宪:“皇上对这种搞圈子的做法很反感,你这样做,不是辜负皇上的厚爱吗?”

    杨宪毫无尊重这位上司的意思,冷笑说:“我这是按传统做事,中书省哪个大家伙不是用自己的亲信?”他用他的职业习惯打量起了汪广洋,把汪广洋看得浑身发毛。最后说:“人心这玩意太可怕,人人心中都有个鬼。”

    其实就在这时,杨宪虽然总是压制汪广洋,但他还不知道汪广洋是他的竞争对手。

    因为在他看来,当然是他和朱元璋的关系最近了。

    几天后,他和朱元璋一起谈事,正如刘伯温杨宪:“皇上对这种搞圈子的做法很反感,你这样做,不是辜负皇上的厚爱吗?”

    杨宪毫无尊重这位上司的意思,冷笑说:“我这是按传统做事,中书省哪个大家伙不是用自己的亲信?”他用他的职业习惯打量起了汪广洋,把汪广洋看得浑身发毛。最后说:“人心这玩意太可怕,人人心中都有个鬼。”

    其实就在这时,杨宪虽然总是压制汪广洋,但他还不知道汪广洋是他的竞争对手。

    因为在他看来,他是朱元璋可爱的奴才,而汪广洋是朱元璋的大臣,当然是他和朱元璋的关系最近了。

    几天后,他和朱元璋一起谈事,正如刘伯温之前所担心的,朱元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就把刘伯温对他的评价说了。最后还叹息着暗示说:“如果你能改掉这个毛病,李善长根本就不适合做宰相嘛。”

    杨宪七窍生烟,险些就在朱元璋面前撒起泼来。他像中了某种妖术一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自言自语,来回转悠。最后,他打开房门,跑到刘伯温家中去问罪。

    刘伯温和他的小老婆章女士正在做饭。

    杨宪跟着门卫冲了进来,也不向刘伯温行礼,傲慢地站在那里,居然也不说话。

    刘伯温看他的鼻翼一直在扇动,就知道大事不妙。

    杨宪冷冷地说:“您对我的评价真让我茅塞顿开,犹如重生一般。我发现,我现在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原来我是个做什么事都掺杂个人恩怨的小人。”

    杨宪心狠手辣,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他都具备,而且登峰造极,应该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

    刘伯温不解释。即使他没有对杨宪做过那样的评语,而朱元璋说有,那也是有。有些事情,不是你做或者没做,只要皇上说你做了,那你就是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