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梦境贩卖处 » 第十章 梦魇

第十章 梦魇

    他?意思是,卷发的小男孩和那个16、7岁的男孩是同一个人吗?

    阿静联系起这两天自己能买到其他人梦,以及汤粉店老板的例子,看见鸭舌帽男这么笃定,对于自己见过“这个人”结论,感觉也容易接受了许多。

    “那他是谁?我在哪儿见过他?”

    “交易记录显示,你选择的是我们的基础服务,与你有关的梦境一般不超过24小时。”

    24小时?也就是周六晚上11点到周日晚上11点左右的时间里。“那我是什么时候见过他的呢?卷发的,16、7岁的,男孩…卷发?!”

    阿静仔细回忆着时间段内遇到过的人,她明确的想起,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自己只见过一个卷发的男性。

    那个炸串店门口的流浪汉!今早新闻报出来惨死街头的乞讨者!

    “啊!是那个流浪汉吗?我买到了一个死人的梦?!”阿静对于这点无法接受,相较继续好奇为什么会买到其他人的梦,现在更害怕的是,自己竟然梦到了死人,还是一个只见过一面的死人。

    “顾客别生气,我说过,梦境都是源于人的念想,死人不会有想法怎么可能有梦境呢,所以不必觉得晦气。”

    阿静听后缓了一口气,试探的问“那我梦到的不是他的梦?”

    “是他。他的确是我们这次梦境买卖的提供者。”

    还是他的梦啊!阿静听着鸭舌帽男半句半句的往外蹦,气不打一处来,正想和他投诉一番,却看见鸭舌帽男中途点了一下“梦境贩卖机”显示屏,返回了阿静常见2行字的那个界面,说道:“那是他活着时候最大的念想,所以你才可以买到。至于他的死,我们也是意外的。”

    哦,活着时候的念想还好,这个交易原则倒是宽慰了阿静不少。

    “最大的念想?那个梦那么压抑、那么难受,他为什么要想这样的事情啊。”阿静不禁叹气道。

    鸭舌帽男转身对着“梦境贩卖机”继续操作着,不知道他在调试什么。他一边点击一边说:“人,如果要想控制自己的想法,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念想”才能牵动人的情绪,影响人的感情,从而形成人的梦境。爱慕的、思念的、愧疚的、害怕的等等,都是人的念想,你昨天交易的梦境正是他生命里最害怕的念想。”

    阿静回忆起昨晚的梦,差点被淹没的人、不断下沉的男孩、声声闷响的子弹声和白色水柱,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真实。这,是他经历过的事情吗?

    阿静小心翼翼的说:“他如果是当时那个16、7岁的男孩,至少活下来,在那个梦里,他被水淹没了...虽然他现在也…….”

    “活下来的,不一定就是幸运的。你从他的梦境也可以看出来,他活着的每时每刻都害怕着,他可能宁愿自己就被淹没,别再游出去。”

    “战争?”

    鸭舌帽男点击了最后一下显示屏,像是终于调试好了系统的样子,转头回复阿静:“顾客是否知道20多年前,发生在我们领国的‘南越’战争?”

    阿静本就对历史不感兴趣,对于这个“南越”战争也并不熟悉。阿静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鸭舌帽男继续说着:“‘南越’战争发生在20多年前我们的一个沿海领国,那里的人大多靠海居住,而人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变成战场的地方,战争中的国家要想打赢,必然需要熟悉水性的军队,那常年居住在海边的男性便是军队士兵的最佳选择。‘南越’战争爆发蔓延,领国想尽办法‘呼吁’年轻且熟悉水性的男性入伍当兵,阿南就是其中一个,当时的他,16岁。”

    “阿南?那个梦里的男孩吗?也就是那个流浪汉?”阿静疑问道。

    鸭舌帽男点头:“阿南,阿南,他的名字好像就注定了他会参加那场战斗。本就悬殊的装备和人数差距,让阿南那一批平均年龄16、7岁的小孩从沿海埋伏作战计划,变成了‘地对海’扫射的埋葬计划,而侥幸从子弹扫射中活下来的部分,竟然还被一张渔网拦住了通向岸上的路,阿南因为身材矮小,成为了唯一一个穿过堤岸与渔网边沿空隙成功回到岸上的人。大难不死的他,回头一看,就只剩一片深蓝色看不见底的海,以及那些还没下落到水平面以下的人头。”

    梦魇。

    阿静自小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和国家,纵然通过新闻知道战争每天都发生在世界上的其他角落,但依旧无法想象健全的朋友变成残肢、熟悉的街道毁成废墟、原本交替的四季会停留在冬天无法前进。

    阿南,当时只有16岁,这场景足以成为他一生的梦魇。

    阿静低下眉眼说:“那...或许,他现在也算是解脱了吧....”

    “解脱?他被战争的梦魇缠绕着过了20多年,即使背负领国战场逃兵的阴影也要逃出来,在我们国家宁愿做个永远趴在地上的乞丐,也在努力求生的他。死,会是他的解脱吗?”

    阿静不敢抬头,责怪自己这是在按照电视剧般编剧思路的想法,自以为是的编写着他人的想法和感情,她觉得有些羞愧。

    “我也好奇了,是谁,让阿南解脱的;或者说,是谁阻止他活下去的。”鸭舌帽男回头看向了刚刚经他调试系统的“梦境贩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