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大唐之唯一修真者 » 第十一章 新闻部成立,李辰封侯。

第十一章 新闻部成立,李辰封侯。

    “陛下,臣以为,此时建立这所谓的新闻部有些为时尚早,边境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维持这个新机构的正常运转啊!请陛下三思..”户部尚书戴胄站出来说道。

    实事也的确如他所言,国库确实没有多余的钱来运转一个在他看来毫无收入且作用不大的机构。

    “戴爱卿所言,朕自然也有考虑,新闻部的一切费用不会从国库拨款,由朕另有他法”关于费用的事,李辰早就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刚开始的时候,会投入进去一些,一旦运行起来,很快就能将本钱收回来,以后除了新闻部官员的俸禄及一些必要花销以外,甚至还能有盈利的。

    “既然如此,全凭陛下做主”闻言,戴胄也不多说了,只要不用户部拨款,其他的他才不管,你李世民怎么折腾都行。

    “众爱卿可还有其他问题吗?”此时的李世民心情非常好,笑眯眯的问道。

    “既如此,新闻部正式成立,朕随后会传下圣旨,新闻部在各州,县,建立报刊亭,报刊亭管理员由当地衙门官差负责轮流当值。当值官差可的俸禄,新闻部会统一发放。

    “退朝,”

    “知节,玄龄,药师...等人去御书房等朕,其余人退朝。”见没人回答,李世民直接宣布退朝,将自己那几个亲信叫去了御书房。

    “他李世民想干嘛?如今整个长安流言四起,都在声讨他李世民,难道他就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名声?还搞出个什么新闻部!”走出太极殿之后,五姓七望的几个主事人慢慢的聚在一起,崔氏族长崔焕轻声的说道,心里更是充满了疑问,按理说不应该啊!

    “想来,他应该是没有想到什么好是办法,不然,按照他的性格...不对,按照他的性格,如果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的话,早就在太极殿大发雷霆了,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看起来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一旁的卢氏族长分析道。

    “难道,是因为这个所为的新闻部?”

    几人思考了良久,虽然觉得不对劲,却始终说不上来到底是哪不对劲。

    其实也不怪他们,思想上的差异,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弥补的,任凭他们怎么想,也不可能知道现代产物的运行方式,不然,几人在太极殿无论如何也会极力反对新闻部成立的。

    御书房内。

    “上茶”

    “大家都坐吧!”

    “各位都是跟随朕一路过来的亲信,朕对你们的信任也是最高的。”都坐下之后,李世民首先打了几张感情牌,继而才说道。

    “臣等誓死追随陛下”几人连忙起身表态。

    “今日将你们叫来,是有一件非常重要,关乎与社稷的大事需要你们去做。”

    “朕这里有两份关于印刷和纸张的技术资料,昨夜,朕和玄龄,克明,知节已经讨论一下由于太晚也就没传召你们,下面,就由玄龄给你们仔细讲解一下吧!”

    “是,陛下”房相回应一声。

    随后将两份资料分给几人之后,才开口说道:“昨日,我等岁陛下微服出宫,去见了一位先生,从他那里,得到了两份技术资料,一份是关于印刷的,一份是关于纸张制作的,据那位先生所说,可以极大的提高印刷效率,比之目前的印刷来说,能达到目前的几十倍效率,而造纸更是可以用一些废料,比如秸秆,竹子,稻草,废纸,等材料制作,且效率也极高,我跟杜相看了以后.....”

    房玄龄不紧不慢的说着,并没有说具体是谁给的,只是随意的带过而已,但从房玄龄的语气,几人也不难猜出,房玄龄对拿出这两项技术的那位先生充满了敬佩。

    大约一刻钟后,房玄龄才将事情叙述完整。

    “陛下,这简直是神迹啊,此法绝对可行,臣敢保证,今后我大唐将在文化书籍方面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工部尚书段纶听完房玄龄的讲诉,又看完资料以后,激动的说道,此时不难发现,他身体都有些颤抖起来了。

    作为工部的老大,段纶自然比其他人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资料上的内容,就是因为这样,他才更加的震撼,其他人或许只能看懂上面的文字,却看不懂构造的图纸,这是需要专业性的,却不知道,这已经不是效率高,更是一个相当于跨时代的产物了,目前的技术与之完全没有可比性。

    开始听到这印刷技术比目前的效率快几十倍的是,他还满脸的不屑,当听到可以用稻草,秸秆制作纸张更多觉得房玄龄喝高了,没想到,大脸竟然来得如此之快,看完之后,才发现,房相说的已经很保守了,只能怪自己见识太短了。

    “这...天才啊!没想到竟有人能想出如此绝妙的办法!”听完房玄龄的话,长孙无忌也是不由得敬佩的感叹道。

    其余几人也是一脸的佩服,虽然有些细节没怎么看明白,但大体还是看懂了,对于创造出这个技术的先生,内心也是敬佩不已。

    所有人的心里都充满了震惊,不敢想象,需要何等鬼才才能想出这等惊天绝妙之法。

    “陛下,如果资料上的技术能够真正实现的话,那对于我大唐来说简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啊,从此以后,我大唐便能有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认字,不久的大唐,将会出现大量的人才。”代国公李靖看完以后也是一脸正色的说道。

    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的时候,他选择了中立,其实并不算李世民的亲信,但由于其能力极强,李世民又是爱才惜才之人,再加上李世民登基以来所做出的贡献,李世民也给予了他对应的地位,所以,他也默认的选择了跟随李世民。

    “既然各位爱卿都清楚了,就尽快安排下去吧!”李世民在一旁看差不多了,淡淡的开口说道。

    几人走后,李世民便来到了立政殿,此时早朝刚过,正好是吃早膳的时间,由于灾情得到了解决,后宫也恢复了一日三餐的用度。

    “观音婢,朕告诉你个好消息”踏入立政殿,见长孙皇后与几个孩子正在用早膳,李世民走过去笑着说道。

    “父皇,父皇,您可来了,您都好几天没来看乐乐了”一旁原本吃得正香的李长乐看见李世民走进来连忙跑过去抱住李世民的大腿一脸委屈的说道。

    “儿臣参见父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也是连忙起身问安,不过两人却不敢想李长乐那样在李世民面前撒娇。

    “哈哈,我们小公主又长高咯,是父皇不好,父皇以后一定每天来看乐乐,好不好呀!”李世民伸手轻轻的捏了捏李长乐的脸蛋,一脸宠溺的笑着说道。

    “父皇说话要算数哦,不然乐乐就不理父皇了!”李长乐放开李世民的大腿,一脸俏皮的说道。

    “哈哈...,父皇一定说话算数,乐乐乖,咱们先吃饭好不好?”李世民哈哈一笑说道。

    此时的李长乐也才七岁,虽然古代人普遍早熟,但七岁始终也还是孩子,随便哄几下,李长乐就乖乖的去吃饭了。

    “二郎何事如此高兴啊?”见李长乐撒娇完乖乖的坐着此番了,长孙皇后一脸微笑的问道。

    “观音婢,朕不仅马上能解决长安的那些传言,还从先生那里得到了两件神物。”接着,李世民又将新闻部,印刷和纸张的事情大概了说了一遍,听得长孙皇后啧啧称奇,震惊不已。

    “臣妾恭喜二郎获得如此神物,不久之后,世家垄断书籍的时代就将结束了,今后人人都有书读,二郎也能选拨更多的能人为二郎分忧了。”长孙皇后心里也是高兴不已,为大唐百姓高兴,也为他的二郎高兴,一切总算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或许用不了多久,真如李公子所言一般,大唐会进入盛世的局面。

    “观音婢,朕在回宫的路上,玄龄倒是提醒了朕,李先生为我大唐立下如此功劳,朕总不能毫无表示吧?”接着,李世民又将房玄龄的话重复了一遍。

    “观音婢觉得,朕应该如何赏赐李先生呢?”

    “二郎,臣妾觉得,李公子对于钱财或许并不那么在意,不如给他个闲职如何?”长孙皇后想了一下建议道。

    “做官还是算了,朕已经问过了,李先生不喜欢官场的氛围,并没有当官的想法。”

    “那...既然他不喜欢官场的氛围的话,想必喜欢逍遥自在,不如,二郎就封他个万年县县男如何”长孙皇后想了一下又说道。

    “这个建议倒是不错,不过,按照李先生的功劳,封个县男的话,倒是有些显得朕小气了,直接封他个县侯吧!”

    “就封他个开国万年县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这个爵位,虽然还是稍有不足,但也勉强够了,再高的话,朕在百官面前也说不过去,必定会有人出来极力阻拦的。”李世民仔细思考了一下,最终决定,封李辰为县侯。

    不是他不想封再高,以李辰的功绩,就算封个国公都绰绰有余,只是,朝中上下都不知道李辰这个人,而李辰也不想进入官场,如果一下子封太高级别的爵位的话,反而会给李辰招去不必要的麻烦。

    【三更奉上,这次真睡了,眼睛都睁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