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捡到一个诸葛亮 » 第十三章 方阵

第十三章 方阵

    两天一夜没有合眼,刘煜真是困乏到了极致。

    这边告别了徐盛,强打精神和正大快朵颐的乡民们闲话几句后,又布置了值夜之人。

    入了帐篷后便一头倒下,朦胧中感觉常婢用清水给自己擦洗了身体。

    有心和她探讨一下王后新衣之事,却终究抵不过困意,再睁眼时晨光已经浸入帐内。

    出得帐外,举首向东。

    天边弦月尚有模糊光影,可东方云霞已然透出灿烂光芒。

    一轮朝阳从云间缓缓浮出,将山林、田野染出一片血色殷红。

    为这大自然中的瑰丽景象所感,刘煜寻着红日漫步,直至为一片繁茂树林遮蔽了天空。

    其时大多数百姓尚自酣睡,林间一片静谧,以至于极远处两人谈话也能传至此处。

    刘煜循声走去,却是徐盛和吕杨正在堆放长枪的地方争执什么。

    刘煜并不意外,以最早投效的四人来论,徐盛和吕杨确实表现得最为积极。

    徐盛有把百姓生死扛在肩上的觉悟,但又不似王仲那种把自己当做百姓代言人的使命感,更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英雄情结。

    这份英雄气,更让刘煜确信,他就是未来的东吴虎臣,心中收服此人的想法也更加热烈。

    不过刘煜现在既与他没有深交,又没有征服他的硬实力,甚至自己连汉末的人际交往规则都不太清晰,只能凭借人性中最朴质的善良去慢慢感化。

    吕杨资质平庸,但胜在踏实努力,对家庭有着东方人特有的责任感,做不好事情会有明显的羞耻感,服从性也是最好的。

    与“问他想做什么官,嚷着不让他背粮就行”的黄虎相比,吕杨在最早投效的四人中,已经算是可以重点培养的对象了!

    “吕杨兄弟,汝说这枪杆难以截断是何缘由?”

    思虑之间,刘煜就走到了两人身后,正逢听到一直砸吧嘴的吕杨回复徐盛:

    “其一,这枪杆坚韧,难以砍削。其二,一旦截断,长矛配重变化,用之更加不易。”

    “那为何一定要截断枪杆呢。”

    刘煜突然的插话让二人一愣,徐盛见了个礼,便指着杆长枪道:“此矛长丈八,乃是骑矛,我青壮无马,用之何益。”

    “哦,那你觉得截到多长合适?”了解到对方的用意,刘煜便饶有兴趣地问道。

    徐盛取过一杆长枪,指向二分之一处道:“凡步用枪矛必一丈以内,等身为佳,此是为了……”

    徐盛说不清楚,索性持矛走到空地之中,双脚站定后猛地举枪向前一刺,边刺边道:

    “教习在防冬时说过,凡用长矛,当必会刺!”

    只见右手骤然下压,那直冲向前的矛尖瞬间向上倾斜。

    “挑!”

    大喊之后,徐盛双手握枪上举,仿佛对面正有人用刀劈来。

    “格!”

    “撩。”

    徐盛又喝一声,左手将矛尖抬起,右手迅速回收,像是要用枪尾抡击敌人下盘。

    “吱!”

    这招没用到一半,长矛的枪尾就被地面的泥土给卡住了。

    收回长矛后,徐盛便沉声道:“步兵用矛,需通刺、挑、格、撩、挞、抨、缠、圈八式,吾才用了四招,便已经发生阻碍,若在战阵中,恐怕早已丢了性命。”

    徐盛说得确实没错,这根长矛别说八式,可能除了刺杀别无他用。

    东汉章帝之后,一尺等于23.75厘米,一丈也就是两米出头,确实是步兵长矛的合理区间,而如今这批长矛算起来可是要达到4.15米。

    刘煜能记得历史上使用丈八长矛的,也就只有大名鼎鼎的张飞。

    这个问题刘煜不是没有注意到,可当他在墓中看到这些长矛时,心中其实早就另有打算。

    刘煜笑呵呵地把长矛接过,只是打眼一瞧,便觉出这矛制作精良。

    矛头由精铁打造,突脊左右都刻有减少阻力的血槽,两边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并向前聚集形成锐利的尖峰。

    矛身用的是积竹柄工艺,万幸埋葬时间不长,抖动之下尚能感受到它的坚韧和弹性。

    感慨过汉代的制矛水平,刘煜将长矛双手平举到肩部位置。猛然用力向前一推,矛尖瞬时就戳中了前方树干。

    他大喝一声,将长矛收回,刚刚回复到原来姿势,那双臂如弹簧迸发般又是一刺。

    “啪!”

    转眼之间,刘煜连出三枪,枪枪全部扎在同一位置,生生扎得那块老树皮爆裂开来。

    徐盛等人也看得心惊,他这三枪虽然都是一个招式,但胜在每个动作都整齐如一!

    收枪于身侧后,刘煜笑着对徐盛说:“不用八式,我只要诸位兄弟能练会这一式!”

    “只会一招?那若落单对上刀牌手,一枪不中,岂不要任人鱼肉。”徐盛不解道。

    “如果要让长枪手与人单挑,那军中还用长枪干什么,用枪必列阵。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长枪手离开了阵列,那他也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刘煜说到此处冷冷一笑,转而把长矛再次放平道:“我欲用此矛,一是我营中青壮,皆未经过阵仗,新兵上阵必恐惧!武器长一寸,就意味着敌人离自己远一步,青壮的胆气就壮一分。”

    “其二,凡长枪列阵,要的就是敌一人上前,却同时需要面对我数只长矛。此矛长丈八,则第五排后的士兵,也同样可以攻击接战之敌,此谓在单位面积上增加更多的刺杀点!”

    丈八很长吗?

    后期马其顿方阵所用的萨利沙长矛。可是能达到两丈六,也就是六米!

    虽然穿越者都要进行战术大飞跃,但是刘煜却选择了复古,一下子倒退五百年!

    至于原因,无他,因地制宜而已。

    当年亚历山大他爹,能以边鄙之地败尽希腊群豪,甚至击溃过底比斯圣军这样精锐的重步兵军团。

    靠的是战术先进?装备精良?士兵个个都是武林高手?

    别闹了,不就是能让更多穷得冒泡的马其顿老农加入方阵,依靠人数优势和恢复速度,彻底击溃雅典和斯巴达这些老牌城邦。

    训练时间短!装备需求低!再加上仅有的超长矛,刘煜还有别的选择吗?

    见两人尚自懵懂,刘煜抬手一指前方小径道:

    “此径不过十余步宽,待曹军哨骑追至,我等以此枪阵迎敌。正面有此枪矛,使其不能凭马力冲杀我百姓,左右皆山岩,使其无迂回之地,倘若能截断其退路,纵是一举歼之又有何难!”

    刘煜用手指在地上不断圈画,徐盛与吕杨眼中仿佛出现了两军冲杀的画面,当他说出一举歼之四个字时,两人的眼睛不同程度地都放出了光彩。

    “小郎君可是要与曹军交战?”正说到激动处,刘煜身后突然响起王仲的声音。

    他当即回身冲着老者点头道:“正是!”

    “这如何能敌得过啊?”王仲面色大惊,上前两部捉住刘煜的手道:“小郎君,咱们还是快些唤百姓们上路吧,这小径我少时曾走过,路面颇为坎坷,若是我等抛去那些牛车,未必不能跑过曹军的哨骑。”

    “王翁,我且问你,如昨日之行军,你觉得百姓可坚持几日?”

    “两三日总撑得。”

    “那两三日后,我等筋疲力尽之时,恰逢曹军追至,当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还用说嘛!

    黔首遇到兵,自然只有逃。若是逃不掉,便只有闭目等死而已。

    王仲知道答案,但就是说不出口,一张沟壑纵横的脸上满是痛苦的神色。

    刘煜握住王仲的手背,温声说道:“兵者,死生之大事,岂能报侥幸之心啊。与其继续逃窜,以求侥幸,不若选则于我有利之地形,以逸待劳,与那曹军痛快拼杀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