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捡到一个诸葛亮 » 第二十章 开阳

第二十章 开阳

    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

    同样是三国名人,旁边徐盛的鼾声已经快冲破帐篷,刘煜的脑袋里却只有那个少年的身影。

    他的内心之中,两个声音不断在天人交战。

    心中一个叫理智的小人喊道: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能如何?

    不经历十年的学习,没有司马徽等荆州望族的熏陶,他根本成不了后来的千古一相!

    而另一个叫贪婪的小人却抗议道:伟人都是天降的!

    孔明必然是龙章凤质的,你要是能把后世的知识体系,还有在罗马积累的战争经验教给他,难道不比荆州那帮一辈子都没读过百万字的酸儒强!

    到底是来个养成系,还是结个善缘,十年后再见?

    刘煜在反复挣扎中,终于进入了睡眠。

    这一睡,就睡得稍稍有些过了头。

    待到他走出帐篷时,青壮们都已起身,正围坐一团看刘氏家的婢女取食水上山。

    不同于荆钗布裙的营中妇女,这些婢女都是上襦下裙的打扮,系着统一的青色绢条。

    襦裙质地极薄,被晨风一吹,立刻贴服在人身上,纤毫毕现地将那曼妙身姿勾勒出来。

    黄虎看得眼红心热,一边搓着手,一边舔着唇道:“你们瞧没瞧见那走在第三个的大婢,那腰细得还没俺一巴掌大呢!”

    吕杨哼了一声,瞟他一眼道:“尔懂什么,看女子不能只看腰,屁股大的才有趣!”

    黄虎不信,只觉吕杨甚是无趣,正见早上伺候母亲早饭的徐盛回来,立时抓住他问道:

    “徐大哥,吕杨是个没眼力的,你且看这些大婢中哪个最佳?”

    “看什么看,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整队启程,莫不是你也要去贵人家做个大婢!”

    徐盛一张冷脸青得发黑,把黄虎吓得连退三步,众人立时讪讪散开。

    刘煜知道徐盛被自己昨日的话刺激到了,英雄虽可生于草莽,但断不会自甘下流。

    徐盛这锅汤,自己一直是小火慢煲,如今看来是要到火候了。

    徐盛上前见礼,刘煜拉起他来,对着车队方向侧目道:“徐郎,你且看那刘氏部曲如何?”

    其实刘氏家部曲也多已起身,正在首领的招呼下,向前聚拢。

    刘煜虽然没看过汉律,但也知私人着甲乃是犯法,自己下山后,便将甲胄收起。

    但是刘氏部曲中多有穿铠着甲者,这些人到了首领面前,纷纷舞刀弄枪,好不威风。

    “脚步虚浮,使刀无力,乱搓搓聚成一团,不过一群土鸡瓦狗耳!”徐盛见过曹军,平日又有刘煜熏陶,此时心气眼光早已过人一等。

    他冷哼之下,忍不住向山间一指道:“还不若那山间少年所领的家奴。”

    刘煜抬眼观瞧,却是诸葛亮正对二十名黑衣仆从训话,仆从们个个挺胸叠肚,目露精光,看起来颇有英武之姿。

    “那彼等与我营中青壮何如?”

    此时青壮已经集合完毕,整个队伍成正方阵列。

    人人面色肃然,阵中鸦雀无声。

    前三排人将长矛直指向天,晨风从江中吹过,四米长的矛尖纹丝不动,反倒袭来一阵肃杀之气。

    “猎犬比之于野狼耳!”徐盛淡然一笑,扬起头颅便向队中走去。

    刘煜见此胸中也升起一股豪气,拔出腰间短剑,示意全队启程。

    “尔等且住,我家主人有令!”

    昨日那豪奴从山上奔下,傲然叫道。

    没有等到回答,反倒是百多双冷厉眼神齐刷刷瞅了过来,那豪奴气势登时矮了半截,颤声道:“我家主人说,尔……汝等若愿护我车队到开阳城中,必有所报。”

    “哼。”刘煜从鼻孔中挤出一丝不屑,按剑转身道:“都报些什么?”

    “报……,钱、粮、布帛都可商量。”

    “能给多少?”

    “粮百石,钱万钱,布帛另算,只要到我刘氏开阳宅邸便给。”

    那豪奴在刘煜的眼神压迫下,神情、用语都说不出的客气,额头隐隐还有汗珠冒出。

    “兄弟们,原地待命,贵人欲以粮草报我等昨日护卫之事。”

    刘煜朗声号令过后,心中暗道:你早说啊,肯给粮食,别说护卫你进开阳,就是把你抬进卧室都行啊!

    这乱世中,什么最贵,粮食最贵!只要手中有粮,刘煜就再没什么怕的!

    豪奴如蒙大赦,狂奔回去复命,又等待了半晌,刘氏车队才终于启程。

    走在最前面的是二十个着甲持矛的骑士,在他们身后还跟着近百步行带刀的护卫。

    护卫之间,有四台装有帷盖的马车率先经过,王仲说那叫辎车,十分贵重。

    马车两边有许多婢女打扮的妇人、少女随车行走,手中捧着各色的瓦罐、木盒。

    再之后是一辆敞篷的马车,王仲管那叫轺车。

    车内端坐着一位高冠博带的中年儒士,旁边是一个尚梳着总角的少年,生得肤色洁白,剑眉星目,挺着腰杆跪坐于车篷之下,正是昨晚遇见的诸葛亮。

    最后是十数辆牛车,上面装着许多草袋木箱,不用看,便知里面装得是粮草财货。

    刘煜率队尾行其后,青壮分成三队,成U型将运长矛、老弱的大车裹在其中,彻底将刘氏的队尾护住。

    诸葛玄见刘毅调度如风,指挥若定,侧身向侄儿问道:“亮儿,汝观此人如何?”

    诸葛亮先是双手贴额,伏拜于地,才起身回答:“昨夜只觉此人身虽草莽,却目光如炬。但今日天明,忽观其脑后有反骨,还请叔父择日斩之。”

    少年说得义正言辞,诸葛玄却抚须轻笑,直笑得诸葛亮有些懊恼:“叔父为何发笑?”

    “我突然想起一件旧事。”诸葛玄把身子转向侄儿,笑容可掬地说。

    “什么旧事?”少年也有些好奇。

    “汝初学相术时,每逢想吃鸡肉,便指着一只鸡对庖厨道:‘此鸡脑后有反骨,今日不除,他日必逃之’,你莫不是想生啖此人乎?”

    见叔父讥笑,诸葛亮却一点没有羞愧的样子,反倒盯着刘煜方向正色道:“眼角凌厉,其心必酷,食之有寒气。眉高隆准,野心必大,吾腹尚小,焉能容载。”

    侄儿年方十三,神情态度却如老儒一般,诸葛玄忍不住大笑,可是笑声未停,周遭却响起阵阵哭声。

    循声望去,只见前方流民已聚成浩瀚人海,悲号呜鸣之声从他们中发出。

    唤过一名小厮打探消息,那人回来时便道:原是开阳城中的泰山守军不放吊桥,也不许百姓私自过护城河。

    不多时,刘氏车队也到了护城河前,先锋中一名骑士打马扬鞭朝城池奔去。

    百姓们平日见惯了豪奴,一看便知道有大人物在身后,赶紧自发地让出一条道路让其直到护城河边。

    那骑士到得河边,高举手中木制名剌,朝着城楼上的守卒大声喊道:“阳都刘氏在此,速速打开城门,让我家主人进城。”

    汉子喊得生如雷动,城门官一时也没了主意,看他身边有士卒飞速跑开,刘煜猜测其多半是派人去向主官请示。

    过不多时,果然有一顶盔冠甲的将官站上城头,他循着守官指头打量了一番刘家骑士,便扶着长剑冷笑:“阳都刘氏,郡中冠族,好大的威风啊!”

    最后的尾音往上一挑,显然是轻蔑到了极点。

    那骑士却听不懂这话外之音,用木剌凌空一指喝道:“汝既识得我家,还不速速开门!”

    只听城头将官转身向城门官道:“臧帅有令:为防曹军奸细浑如城中,任何人物皆不得跨过护城河半步,如有违者,立时乱箭射死。”

    骑士正要喝骂,城头突然弓弦声响,连续三只羽箭,次第扎在了他身前五步的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