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夏纪神游 » 第三十八章 用经典诗文讨好才学美人

第三十八章 用经典诗文讨好才学美人

    不知活了多少年月的丘夫子听闻易三郎之言,也是感到奇特:这易家三郎似乎格外的重视安危——惜命啊。

    丘夫子表面倒也没有露出什么奇怪的神色,只看着易三郎轻声道;

    “这青龙原主已亡,并无意志残留,珠子之中只余无主精气与散乱的本源,并不会有害于人,反而有极大的益处!”

    易三郎闻言送了一口气道:

    “甚好。”

    方才回答丘夫子先前所问。

    “龙,乃传说中的神兽,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兴云布雨,擅变化、飞天潜水,拥有无尽伟力。《大夏简史》中记载,夏前时期有《张果星经》云:青龙生羽翼,为真龙,乃龙祖之形,与‘凤、龟、麟’并称四灵,属木,司天地东渊,掌东方七宿。”

    丘夫子点头赞许道;

    “史书已然读的不错。有些龙类会凝练龙珠,凝聚一身威能和精华。此珠源本确是长春珠,又内蕴龙气本源,想来是被一头青龙凝练为了龙珠。青龙属木,生气最重,长春珠也是天地生机汇聚而成,二者相合,纵使未成道途之人也能借此长生于世!只是其中生机过于内蕴,若不得其法,只能长期随身侵染以受滋养。”

    易三郎拈了拈珠子,诧异道:

    “世间果有真龙?为何从未曾听闻?还是龙族隐世不出了?夫子可曾见过?”

    这一问就是一连串的,着实是易三郎的风格,哪怕是被刘全提醒过,自己也特意注意过,可一到关注的问题,还是忍不住这个习惯。

    “龙族当然曾经存在,只是确实是近千年难见现世了,或许大多灭亡了罢。百年前我曾于外海见过一头金龙蹈海,此后再未听闻有真龙现世了。”

    易三郎想了想,又问道:

    “那这珠子还算是长春珠吗?”

    “这珠子或许该称之为青龙珠罢。其能滋养元气、弥补肉身不说,其内的本源更是堪称无上至宝,小郎君不妨以精神观想之法映照,以念头沟通,再以己身念头统合其内的真龙本源,或可成一道神通。”

    “多谢夫子指点。”

    易三郎收起青龙珠,犹豫了一下。

    “小郎君还有何事?”

    “夫子,学生尚有一事相求?”

    “请说。”

    “不知夫子可曾听闻,学生曾被一方未知势力袭击,学生怀疑对方是为着青龙珠而来。”

    丘夫子闻言,澹然捋须道:

    “小郎君请明言。”

    “夫子,我家中大人定计,欲引蛇出洞,学生胆小惜命。斗胆想请夫子襄助一二。”

    “守藏馆专注诸夏文明发展传承,不涉外事。”

    “这......”

    丘夫子突然笑了笑。

    “青龙珠特性不凡,夏前之时真龙为天子象征,若是为大宗师极致之境的强者得到龙珠,或可以借之成就人王。”

    咦!这老夫子好似话中有话啊!

    “夫子的意思是?幕后针对我的人最多是大宗师?”

    丘夫子再捋须,微微点着头,拾起先前放下的卷牍。这样子,已经是有点示意送客走人的意思了。

    但这老夫子实在是和蔼难得,又是名垂于世的当世圣贤。易三郎实在不愿放弃拉拢这个助力。或许不该说是助力,应该说是世所仅见的大靠山、大粗腿!

    “我家外祖先前曾入守藏馆为学生寻求精神功法。据说是以著述典籍交换的。不知,学生是否可以典籍交换一时庇护?”

    丘夫子平淡的放下卷牍,看着易三郎,含笑道;

    “小郎君观想之法系出《太阴观想法》,老夫观之,其中掺杂了些佛门思想,演化出了太阳之象,此象确实古今罕见,大日焦灼有燃尽精神之虞,你所演之象确是有生发内壮、外驱邪魅之意。”

    “不若,你整理大日观想之法交于守藏馆,老夫派遣一弟子暂且护你一二。”

    话至此,丘夫子笑容愈发和煦——这等表现似乎不是圣贤该有的啊,难道这就是专事文明传承的缘故?

    也好,丘夫子为当代守藏史令,其弟子当非凡俗。

    易三郎借来笔墨纸张,默写出《大日观想法》交于夫子。又犹豫着道:

    “夫子,学生偶得上古经文一篇,囊括世间至理......”

    “足够了。纵有上古至道经文,仅此篇观想之法已足够在此次事件中换得护持你身。去吧。”

    这话又再度出人意料,先前还直截了当的要大日观想法,现在有更贴近大道的真经,却又直接拒绝!这样的行止着实让人不解......

    丘夫子打量着手中的《大日观想法》,看着犹豫不舍离去易三郎,轻身笑了笑,转身间,如同泡沫般失去踪影。

    待易三郎回到府中没多久,有雇仆前来禀告,礼部左侍郎孔华孔文昭来访,邀请易三郎相见。

    孔文昭,那个风华绝代、以女子之身成为朝中大员的的美人。

    易三郎暗想:此人莫非就是丘夫子所说的弟子?

    匆匆前往正堂拜会。

    易湛与刘全二人陪着孔华在正厅中饮茶闲话。易三郎步入正厅,恭谨行礼口称“易来拜见孔侍郎。”

    孔华回礼道:“小郎君安好。”

    易三郎看着此人和然大气之态配上那张堪比网络精修图的面容,总觉得世间不该有这般妖孽。

    这种人若是扮成华丽女装,姿态柔媚一些,怕是传说中祸国殃民的妲己、褒姒、杨贵妃也不见得比她美。

    也许是见多了类似的目光,孔华洒然轻笑道:“小郎君这般盯着我看,可知失礼?”

    易三郎回神,听到易湛和刘全皆有轻咳声,知道是在提醒自己,可你长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难以移开目光啊!

    暗中啐了自己一下,将尴尬之色掩下,再作揖道:

    “侍郎见谅。我听闻‘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此人之常情。侍郎气度风貌令人心折......”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果是世间至理,不知此语出自何处啊?”

    “学生喜欢读书,也不记得在那本书中看到的,此时已有些记不清了。”

    知慕少艾是说少年人情窦初开,知道爱慕美丽的少女,用来形容少年人的美丽情感。易三郎被这位大美人所慑,一时说出华夏古语,猝然间也不好解释出处,干脆推脱记不得。

    略微观察了一下孔文昭有些动容的神色,还好,应该没生气。不过此人气度容貌着实如神仙一般。

    孔文昭看着豆丁般的易三郎自诩少年,心中有趣,问道:

    “小郎君既然读书颇多,可还记得其他类似的语句?”

    随着这话问出,因为此人绝世容颜带来的距离感稍稍减退,易三郎心中无语,我就是个九漏鱼,一时间哪能记得许多。

    “一时也想不起来,不过学生几年前曾偶然看到过一册残卷,书册内容大多已不可辨认,其中倒是有一首诗勉强可辨别一部分。学生见了孔侍郎,心中蓦然想起。”

    孔华有些好笑,她本就是名传当世的美人,世间爱慕她容貌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为她写诗文的也不知凡几,若非她才学不凡又拜了丘夫子为师,只怕因着容貌就有许多灾劫纠缠。只是不知这孩童所言的诗文又能有什么样的新意。

    转念一想,到底是个孩童,也正应了那句“知慕少艾”,是以想表现一番,吸引注意。心中有些自得,又好奇这闻名京城的病童说的是哪篇诗文。

    须知她的容貌之美盖压当世,又身为礼部左侍郎,世间描写美人的诗文自是大多听闻过的,只是被“知慕少艾”一句引起兴趣,是以作出一副倾听的姿态。

    易湛与刘全平日里知晓三郎乖巧老成,却是没想到这孩子到底是被孔侍郎容貌所惑,表现不似平常沉稳,彼此对视一眼,暗自担心这孩子将来会不会贪恋渔色,此时外人当面也不愿斥责,只是心中却已不约而同下定决心,要在这方面做些引导......

    几人心思沉吟间,易三郎自顾念出几句诗来。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现,

    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的《清平调》,虽是为了吹捧杨玉环的貌美倾国,却是完全不落俗套,甚至可以说仙气盎然,不愧谪仙人之名。

    孔华双眼迷离,沉浸在清平调的诗意中,无意识呢喃般念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渐渐面色泛起桃红色。

    刘全拈着胡须呆滞在场,“若非群玉山头现,会向瑶台月下逢。”

    易湛神色诡异莫名地看看孔华,又看看自家小儿子,他虽是专攻兵家的大才,但这等传世经典的诗文,还是能感受其中瑰丽缥缈的美。只是自家三郎才十岁,怎么会对二十七八岁的孔华吟出这样的一首诗......

    刘全松开被自己无意识揪得发疼的胡须,他是明经科的同进士出身,学识广博,世间大多流传广泛的诗文他都听过,但三郎念的这首诗他从未听过,偏偏此诗的才气、意象皆是传世经典级别的,心中不由有些怀疑此诗的出处。

    “三郎,此诗是何人所作?”

    此言一出,沉浸在诗意中的孔华清醒了几分,眼中精光烁烁,配上面上桃红之色,本就雍容典雅的容貌愈加貌美。而心中泛起不靠谱猜测的易湛也回神看向易三郎。

    易三郎本就关注几人的反应,这时坦然道:

    “诗人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