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禹谟 » 第一章 乙(上)

第一章 乙(上)

    乙(上)

    上海地图上,这一大片民居,叫“浦南新村”。柳梅装潢的小区门墙上,钉着一块铜牌,上面镂着四个隶体黑字:浦南三村。新村的格局,均差不多,均由一二十幢小高层组成。小区围墙,均是一圈高矮差不多的铁栅栏。铁栅栏上,均爬着一样的藤本植物。小村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居民委员会。每座楼,是一个居民自治单位,由楼长负责管理。楼道,是居民自治小组。组长,一般请一位住家楼层较低,热心公益,身体健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阿姨兼任。小组长的日常工作不多,治安是重点。兼做卫生、宣传,等。比如,登记外来租住人口,派送分装垃圾袋,灭杀老鼠蟑螂药饵。有时,为了配合运动,也组织本组居民完成居委会,或楼长派发的突击性任务。比如,申请廉租房登记,低保户入室调查,庆国庆歌咏比赛。楼长,组长,均不拿政府奉禄,也不入组织部门花名册,是老有所乐、发挥余热的志愿服务。

    那天,柳梅刚把木工家杂安顿好,便跑到二楼沈阿姨家报到。六十多岁的圆脸阿婆,满面笑容地接过柳梅的身份证与沪上暂住证,目光在证件照与柳梅脸上快速溜了一个来回后,马上敛起笑容,以居民小组长惯有的和善口气,外加三分严肃的神情,对装修工程提出具体要求。简言之,三个不准。一不准超时作业。师傅听好,上班的人走了,屋里厢没人,你才能动斧头。二不准乱倒垃圾。装修的刨花木屑碎砖石水泥渣,拿蛇皮袋装装好,袋口扎牢,堆在楼下指定地点,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清运走。三不准带不三不四的人来装修房过宿。最后,阿婆强调,在上海做工,师傅要遵章守纪,奉公守法,争当一名优秀外来务工者。柳梅在上海混了这么多年,关于装修工程的规矩,早已烂熟于心。不过,她听了沈阿姨的三个不准后,还是谦恭地点点头,笑着说,保证按组长的“三不准”要求贯彻执行,保证以实际行动,争当优秀外来务工者!沈阿姨听后,笑容马上回到脸上。

    小区西边穿镇而过的大道,叫浦南奉公路。这是一条双向六车道区际公路。北头,连着黄浦江边的浦东大道,南边,连接南汇奉贤那边的外环。全长,一百多华里。越过南端外环,车行十多分钟,便是杭州湾滨海别墅区。节假日,右侧大道上,一串一串的高档轿车,候鸟般地往南飞去。度假结束,一拨一拨飞回来。浦南镇远离市区,镇子周围,绿树、农田、河流环绕,空气清爽,人居环境不错。中心大道两侧,菜场、超市、医院、酒店、银行、学校,均齐全。缺点,交通不够快捷。镇中心,离西边最近的地铁口,有十多公里。好在三四条公交钱从镇上穿过,上车后,可便捷地直达地铁口。这里的生活节奏,比地铁通过的地区慢一两拍。上海新版地图上,小镇东边,已经标出了地铁虚线。南边的大学城,去年开始招生。东北首的自贸区,明年,最迟后年,便会开园。从这边经过的地铁,直通在建的迪士尼乐园。地铁终点站,便是杭州湾新城。地铁通车后,这一带的二手房,肯定会升温。所以,柳梅夫妻从沪西跑到这边来,就是看中了这一带潜在的装修市场。浦东出租屋那边,出脚比这里方便,亲朋好友邻里乡党也多,手头的活计,年头做到年梢,不会断档。可是,那边的装修市场,竟争很激烈。价格战,材料战,工艺战,打得火热。草根为人实诚,做工精细,终于在同行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手上这套装修房,缩在小区西南角。小区围墙外面,是两条大道相交的十字街头。小区正门朝西,面向浦南奉公路。柳梅去菜场,习惯从南侧门出脚。苏北人的传统观念,坐北朝南,为居家正宗。南侧门,设为小区正门才对。柳梅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跟草根讲时,草根却把嘴一撇,说,BJ大学的正门,不就朝西么?柳梅听后,觉着也是。上海的阿公阿婆,好像也与柳梅的想法一样,没啥事体,总喜欢坐在南门口树阴底下的椅子上摇扇子。小区的西、北两处大门,人气并没有南门这边旺。

    大清早,南门口已经坐满了乘凉的阿公阿婆。

    南门外的沿街底层,是一溜低矮的小店房。五金店,小超市,水果店,洗脚房,一家紧挨一家。大门里侧,也簇着一堆小门脸。有菜摊、水果店、小吃店、剃头店等。有的店家,在小门脸上面,拿竹竿往外出挑一截布蓬。布蓬底下扩大的地盘,能多放几只蔬菜篮子或水果篓子。晚上,摊点上灯火通明。老板,伙计,邻居,街坊,男人,女人,坐在板凳上闲聊拉呱,不时,拿眼睛朝店堂里“哇啦哇啦”响的电视屏幕瞄一眼。大门里侧开店的老板,多为上海周边的江浙人。这些人,在上海斯混多年,也讲一口几乎乱真的沪语。他们与小区住户交流,也是满嘴的“交贯”“虾虾侬”“格么好”。

    小区里,有小吃铺,有粮油店,有卫生站,还有小菜场与便民小超市,遇上刮风下雨,柳梅才会去光顾。晴天,她喜欢穿过马路,到对面的大菜场去买菜。那边的菜场门口,有一溜天南海北的早点店。苏州小笼包,苏北桶炉饼,上海汤圆,武汉杂锦面饭团,云南米线……每天,柳梅都会换着花样买给老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