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何为江湖何为剑 » 第二十四章 黄粱城(尾)

第二十四章 黄粱城(尾)

    少年步行,街上一切都还没有变,衙役们依旧无精打采,天桥下还是那个说书人,百姓们还是艰辛而不屈的活着,月春楼还是那座月春楼。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眼中看到了一些希望。

    少年两指并拢,向着烟雨楼匾额上方喊一声“走你。”

    秋水剑应声而动,月春楼如蒙秋雨,一座剑阵笼罩着月下春色,阵眼之处便在匾额下方,匾额下方悬着一把剑,那把剑是铸剑宗鬼剑王维所打造,如今为洪七所驱使。秋水剑阵中仿佛有游鱼游动,游鱼剑阵中如有源源秋水,南北剑阵,互为通意。

    少年入了楼,过了前厅,穿过竹林,看见一位道姑。

    严红英清汤挂面,穿了一身道袍,挽了一个道髻,左手执拂尘,右手在逗弄一只小松鼠,石凳上还放着一根竹鞭。

    见少年来,严红英双手捧上一把紫竹剑,少年持剑,感受到了竹林风啸。

    “要走了?”严红英问道。

    “真的,不再上去坐坐?”严红英未语先羞,眼光不经意间还扫到了那根竹鞭,身上顿时一阵酥麻。

    有一只大手,揽住了她的纤腰,二人气息越来越近,眼睑在即将触碰之前缓缓合拢,少年凑到她耳边,轻轻低语。

    一瞬仿佛就是永恒,少年已经到了城门。

    严红英坐在石凳上,两行泪水挂上尖尖的下巴,她身旁坐着一个紫衣小姑娘,与先前的紫云姑娘似是姐妹。小姑娘握住了她的手,眼神中没有紫云的怨气,多了一分竹林的清秀。

    “他,说了什么?”

    严红英满脸泪水,她在笑,她在想:“你这么美。如何就动了凡心?”

    少年在城洞之中,看着一个闭目养神的老叫花子,缓缓坐下,拿起葫芦喝了一口酒递过去。

    老叫花子也喝了一口。

    “呸呸呸,你小子给我喝的什么马尿?”

    “这是我老师以前最喜欢喝的酒。”

    “付清颜那小子啊”老叫花子似有思索。“他最喜欢喝的,是我老叫花子的酒!”

    “这个葫芦,啥用?”

    “没用,能装东西。”

    “装多少?”

    “只要是死物,想装多少装多少!”

    “果然是海晏葫芦,前辈保重!”

    老叫花子不再理他,仍旧闭目养神。

    城门口有两个衙役持朔而立,却不是了之前那两个人,这二人站的笔直,如一棵松,似一座峰。

    少年还未走到凉棚,只见那邋遢汉子连滚带爬跑了过来,额头磕的崩崩直响:“七公子饶命,七公子饶命......”说话之间,还从衣服里掏出一张万两的银票。

    少年并未看他一眼,就要走去,突然少年转身在凉棚里坐了下来。那邋遢汉子六神无主,只能跪着爬到少年面前,一张万两的银票放在桌上。

    少年喝了一口凉茶,也并不清凉。

    “你去帮我办几件事,办不成,死,办好了,赏。”

    “七公子您说,就是上刀山下油锅,我吴某人眼都不眨一下!”

    第一:你去把这银票送给聚客来的老板王掌柜,叫他开一座四层酒楼,前面是饭堂后面是戏台,戏台必须是最著名的戏子,让他把那条小巷子买下来,坐北朝南的,必须是王家的族人,居南的,是戏子,仆人,最重要的,鸭子不能变了味儿!

    邋遢汉子连连点头。

    第二:告诉马家,城外有土匪,劫富济贫的,要招,无恶不作的,要剿。

    邋遢汉子表示听得明白。

    第三:“他叫什么名字?”少了指了指一个一字横眉的大汉。

    “小的姓张”,那大汉抱拳回答。

    “书吏府缺个人,你去吧”

    “小的不识字。”

    “天桥底下有个老秀才,去跟他学。”

    “是!”一眉汉子离了众人。

    第四:去找那个姓刑的捕头,扇他耳光,扇到他想明白了为止。

    “这,如何才算想明白?”

    “你就扇他,扇爽了便是。”

    “好,我明白了。”

    第五:我走路慢,那天那匹马不错。

    “得嘞,小的给您弄来。”

    “去吧”少年不再说话。

    这几句话,听在老叫花子的耳中,落在了他的心上,老叫花子心动便是天算,算到最后感叹道:“老秀才的眼光比我好啊!”

    不到半日,邋遢汉子便牵着一匹骏马而来,正是那日的鬣云骢。

    少年转身上马,邋遢汉子却没有松开马绳,少年投去了一个询问的眼神。

    “七公子,小的有赏么?”

    “赏你继续在这城门口!”

    “哎”,邋遢汉子如释重负。

    “替我收钱。”

    说罢,少年策马狂奔!

    猎云青葱马,紫竹开天剑,口含圣人语,铸剑一少年!呦吼吼,少年从未如此畅快!摘下葫芦喝一口酒,还是痛快!

    邋遢汉子愣在城头,城头内的老叫花子拄着一根磨圆的拐杖,拿着一个破碗,向天桥走去,口中还有唱词:“喝了我的酒,还抢了我的城头,喝了我的酒,还抢了我的城头哦~!”

    少年不知道,在他离去后,黄粱城内三年间海晏河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三百年里,张家出了四任宰相,马家走出去三十多位将军,严红英从此竹林结庐,静修道法,不再过问世事,月春楼的大管事换成了一位叫紫云的姑娘。

    月春楼对面开了一间茶馆,茶馆的掌柜的叫林丹,林丹再也没有杀过人,她卖的茶叶寓意很好——太平猴魁。天桥底下说书人的身边少了个稚童,多了个老叫花子,说书人不再说洪武,改说洪七。

    九州大陆上,聚来客的烤鸭名号越来越响,直到今日,各大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可以看到聚来客的招牌。

    直至万世,黄粱城内只认一个天——洪福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