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何为江湖何为剑 »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战斗至徐世杰出现之前,南通军士战损已经超过十万,徐世杰出现之后,东唐留下了三万多具尸体,总的算下来,双方各损失十万兵马。

    但是东唐丢了平原城,而且他们初一开战就是处于绝对的兵力优势,地势优势之下。

    正可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蒋芸还未到达京城,平原便已经失守!

    平原城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唐王的耳中,出人意料的没有起任何波澜,仿佛一切都是注定的一样。

    唐王病了。

    一切朝政交给了左右丞相,而朝政也没得处理,因为上百名官员都跪在了宫门外,官员外面是学子,学子外面是百姓。

    他们在请愿,一个月以前还在痛骂蒋芸的人,如今全部都在为蒋芸请愿,似乎只有蒋芸才能挽救东唐于水火。

    人就是这样,比你强的你骂,不如你的你还骂,做了你不开心的事你更骂,出事的时候便第一个想到你经常骂的人。

    唐王病的正是时候,海清何塞的意思很坚决,蒋芸不可能再赴平原城,平原守将之职由德州将领李林成暂代。

    唐王下了一道圣旨,意思是说你李林成要守住德州,千万不要贪功冒进,无过便是大功。

    东唐居然会示弱,这是很难得一见的事情。

    东唐一直以来都以最强大诸侯国自居,事实也确实如此。

    三场大战,临城之战损敌七万余,虽然失守,但是给与了南通大军重创!

    东路军徐世杰的部队十万大军在王云的牵制之下未建寸功,王云一万五千人对阵十万居然还是胜多败少。

    平原大战,几乎全歼南通西路军,若不是关键时刻召回了蒋芸,怕是此时三十万大军已经尽数被屠戮殆尽。

    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之下,南通占了东唐的南疆,徐世杰与周大为互换战线,本来狼狈不堪的徐世杰居然拿下了平原城,本来一只被放弃的军队建立了自开战以来最大的功勋。

    从场面上来看似乎是南通占尽了优势。然而事实上呢?

    南通军队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两个字——举国。

    南通在拼命,而东唐呢?王策的二十万大军还没有动,平原城还有二十万精锐守在德州,在如此形式之下东唐还敢关一位久居盛名的大将军。

    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东唐还没有尽全力。东唐的余力或者在南通的蚕食之下消磨殆尽,或者一口气吃掉南通的六十万大军,从此灭亡南通。

    在很多人看来,后者的机会更大一些。

    很多人里面就有西蜀王李自华。

    李自华突然命歧关守将林旭出兵,方向在东北。

    两国之战中居然出现了第三方,西蜀要伐唐?

    东唐固然强大,但若是面对两大帝国的进攻,也难免捉襟见肘。

    可怪就怪在李自华的指示上。

    林旭率领五万大军驰援平原前线,没有说驰援的是东唐还是南通。

    既然李自华没有明说,林旭自然也不会去问,那这驰援就有了讲究。东唐南通在决战之前,肯定是远远观望,然而,一但战事有了眉目,那到底是驰援东唐还是驰援南通?是驰援战胜方还是驰援战败方?

    林旭的大军走的很慢,一日行军三十里,到达平原需要一个多月。

    在林旭看来,德州城一个月之内打不起来。

    因为他了解李林成,东唐朝廷更了解李林成。

    李林成何许人也?他做将军的时候蒋芸王策还在穿开裆裤。二十年前对北边大梁的战事,李林成和林旭分别就是东唐和西蜀的两位主将,二人曾有过多次交集。

    李林成给林旭的感觉就是稳,若没有九成九的把握,肯定不会出兵,这种战法适合守成,不适合进取,所以当时的军功被两位小将夺了去,那两人便是蒋芸和王策。

    李林成非常务实,做将军的时候对下属一丝不苟,做了下属之后对将军也是一丝不苟,在平原的这么长时间里,一直都没有摆资历,也没有以蒋芸的老上司自居,东唐上下对他的评价就是能识大体,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跟林旭想的不差,李自成在接到圣旨之后,屯粮,筑墙,巡逻,就是不出城。

    徐世杰叫阵叫的嗓子都哑了,也没个人搭理他,秦叔班策划了两次夜袭,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很快就被镇压,李林成乐的做一个千年王八,徐世杰急的额头冒汗。

    林旭还在权衡着利弊,却没有发现马车上还多了一个人。

    他那位貌美如花的小妾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胳膊肘一直捣他,林旭不耐烦的说了一句:“死娘们大白天车上发春?”

    抬头却看到了莫古青。

    林旭的反应跟他的那位小妾一模一样。

    “你......你......龚先生?”

    莫古青很满意这个称呼,既然还称他为龚先生,那说明林旭不会撕破脸,既然不撕破脸,那就可以谈一谈。

    “龚某人说过,日后定为将军鞍前马后。”

    “先生就不要再取笑林某了,当日未能将你截杀,今日可是来取林某人的脑袋?”

    莫古青在五万大军之中悄无声息的潜入了林旭的马车,凭林旭的修为都没能感觉到他的存在,而且,他已经看不出莫古青的深浅,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此人无剑!

    他当然也听说了莫古青曾与白泽并立在望东楼顶,虽然天机阁未发榜,但是在江湖人眼中,莫古青已经成为超越李探花的人族至强!既然超越了李探花,自然是无剑道。

    莫古青并没有揭穿他的想法,也没有坦露自己目前的境界,仅凭他儒释道三教贯通的手段,也不会畏惧一个憾山境,何况,他不用出手便能取林旭的首级。

    “将军严重了,在下只是一名随军的军医而已。”

    “先生,你就给句痛快话,入我大军,究竟要如何?”

    “我只是想看看,想看看战争。”

    莫古青回答的很实在,他沾惹了八部天龙众的因果,便要去承担,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止战。

    仅凭武力止战就是痴人说梦,哪怕天机榜前十加起来也要被战争的洪流淹没,开天境凤毛麟角不假,憾山境也不能说多,但是若把各国各族的强者加起来,十几个憾山境殴打一个开天境不成问题。

    既然不能武力制止,那便只能游说,若游说还不行,就要以战止战。

    这件事情说起来很容易,但几乎没人能做到。所以,要想制止战争,就必须了解战争,若要以战止战,便要有自己的军队。这便是莫古青的想法,他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去弄懂庄老夫子口中的——民。

    莫古青的这句话算是给林大将军吃了颗定心丸。

    “那,依先生所见,此战谁能获胜?”

    “谁能获胜我不敢说,但是将军若战则必败无疑!”

    莫古青语出惊人,林旭拱手道:“先生何以教我?”

    莫古青反问:“将军为何而战?”

    林旭为何而战?自然是因为君命,可是除了君命,似乎没有了其他理由。

    南通要扩张,东唐要守家,他们都有各自为战的理由,而林旭的五万大军,就像是无根浮萍,既不是义兵,也不是守家,所以,这只军队没有归属。

    没有归属感的军队自然也就不会有荣誉感,没有了荣誉感自然也就不会悍不畏死,在战场上越怕死越容易死,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如果说战事稍有不利,那就会兵败如山倒,五万大军看似人多势众,实则弹指间灰飞烟灭。

    林旭恍然大悟,无论如何,五万大军不能出击!

    他终于明白了李自华的用意,这五万兵马就是西蜀留在东唐战场上的一颗钉子,这颗钉子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但是碍眼,虽然很碍眼,可两边都不会主动去招惹她,等到西蜀有了最后的决断,那这颗钉子就会变成一块跳板,一柄长枪!

    “多谢先生之言!”

    林旭在宽敞的马车中起身作揖,随即下达了一条军令,全军绕道!

    于是,本身行军速度就极慢的西蜀部队以龟速绕路而行,期间将军和侍妾还去游山玩水,身边多了一位军医。

    李自华对林旭的行为没有任何的非议,这便更加坚定了他缓行军的策略。

    南通已经在东唐南疆设立了小的行政处,各地的官员任职也都有了新的认命,王策的大军始终在黄河北岸扎营,对面的人由徐世杰变成了周大为。

    徐世杰还在德州城下不停的骂娘,李成林还在德州城里看着秋风为你写诗。

    对峙了两个月,时间从初秋到了深秋,眼看就要入冬,冬日不利于作战这是基本常识,这场大战跨一个年头对于南通来说本来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可如今不同,他们有了东唐的南疆,粮草储备相当于多了一个季度,而且运输距离减半。

    东唐更不介意打持久战,他们本来就占着地利人和。

    可怕只怕南通军队若是就此停战,那东唐就要损失大面积的国土,朝堂上下对此一点都不担忧。

    就算是行军速度再慢,林旭的大军还是到达了前线,这比他自己预期的还晚了几天,不过另一方面他所料不差,两个多月以来德州与南通最大的战事就是几千人的厮杀,不伤筋不动骨。

    三大帝国都有了动作,小黄后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