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何为江湖何为剑 » 第一百七十三章 硝烟散去,战事燃起

第一百七十三章 硝烟散去,战事燃起

    周大为是憾山境,蒋芸也是憾山境,可为何一位憾山境会如此不堪一击?

    坡顶这个蒋芸是假的!

    真的蒋芸呢?他死了,他四天前就死了!

    女子死士刺杀的就是蒋芸!

    蒋芸为何要死?因为他找不到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他不知道自己的大军是在为了谁而战,他也不知道自己效忠的还是不是那个东唐。

    蒋芸是儒将,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

    东唐现在是姓孟姓杨还是姓周,他不知道,但总归不是姓姜。

    既然君不再是君,儒将还是儒将么?

    所以蒋芸决定一死,他死国。既然蒋芸要死,宁无谋便要利用他这一死,使得蒋芸的死重于泰山,使得蒋芸的死能对此间战事一锤定音!

    蒋芸的死是真的,这是一处蓄谋的苦肉计,南通背地里用的美人计岂能逃过东唐上下的法眼?宁无谋和蒋芸还有两国的大将都不是傻子。

    至于军心,只要是将不乱,军便不乱,何况一直发号施令的本身就是宁无谋。

    周大为发现,原来真正的傻子是他,是南通的朝堂。

    周大为在坡顶看着下面如草芥般倒下了士兵,口中溅出三尺鲜血就此一命呜呼。

    周大为是气死的,也是蠢死的。蒋芸也是如此。

    南通北线的十万兵士消耗殆尽,周大为战死,南通还有什么?

    南通还有兵,最后的八万兵马,这支部队本身是阻击南越国大军的部队。春晓被一剑拔除之后南越国便退兵了,本身这场战斗就不是南越国的国力可以参与的,即便是打赢了南越也捞不到任何好处。

    八万兵马闲置了下来,可却没有了将领,这八万人本来是交给徐世杰指挥,可徐世杰在此前已经被春晓暗杀了。

    南通此时缺兵,无将!

    如果秦叔班在此,可能南通国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但秦叔班不知去向,而王云却已经确确实实的来到了东唐军中!

    兵不可无将,南通最后的希望要交到谁的手上?似乎,只能是南通王亲自带兵了。

    其实还有一个人最合适,但却最不合适。

    那人也是百战名将,经历过多场大战,曾经和蒋芸王策齐名,而且阻击过徐世杰的大军,那人叫夏侯,从出云归降的夏侯。

    关于要不要使用夏侯,南通动荡的朝堂一直争论不休。

    一切的争论都结束于夏侯的一句话“在下的家人,都死在了出云!”

    这一句话已经能够反驳一切的非议,各国大将在出征的时候都会有家眷留在都城内,就是怕大将通敌叛国。

    夏侯叛了,夏侯的家人全部都死了。

    夏侯不可能再回到出云,即便是他想回去,出云也不会接受他。

    他现在就是一只丧家犬,需要向新主子证明他是一匹狼。

    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南通最后的八万部队在夏侯的带领下北上!

    不久之后,南通王就体会到了当年大曌国君的心情。然而除了骂一声三姓家奴之外,他又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夏侯的行军路线很诡异,孤军深入,而且选在了一处极易被埋伏的地方安营扎寨。

    军师华武对夏侯的行军路线本身就颇有微词,安营扎寨之后更是与夏侯大吵了一架,夏侯也不含糊,一枪挑破了华武的胸膛。

    “你这条狗命,下去好好给我兄弟道个歉!”

    华武死了时候满脸惊诧的看着夏侯,他以为夏侯什么都不知道,却没想到他一开始就知道。

    当初华家在投靠夏侯的时候,唯一引起徐世杰注意的就是这位能呼风唤雨的方士华武。徐世杰把这件事情说与了南通的朝堂,华武便就成了他们的策反目标。

    策反华武刚开始是很不成功的,但是最后华武倒在了一个女人的手底下。

    十二名死士中让人看一眼就欲罢不能的第一女子。

    英雄总是难过美人关!

    自那以后凤霞关的守备情况南通便了如指掌,这才有了关外的那一场大捷,这才导致了王途和刘青的战死。

    也正是因为华武一事的启发,剩余的十位女子死士才会想到以小人物影响大局的战略方针。

    华武是一个试验品,也是一匹丧心病狂的野狗,为了女人坑害了自己的父兄和三十万出云的军士。

    华武死后,南通最后的部队遭遇了夜袭,混乱的军中已经没有人再发号施令了,因为夏侯自杀了。

    八万人就像是八万无头苍蝇死在了荒郊野岭,如果他们知道夜袭的只有不到一万人不知该作何感想。一场完全没有抵抗的一万人对八万人的屠杀!

    夏侯是为谁而死的?是为了南通的八万军士还是出云的三十万军士众说纷纭。

    可是他却不能再活下去了,理由跟蒋芸有些相似,他一手断送了四十万将士的生命,这其中有阴谋,有背叛,但他是主将,无论如何他都要担主责。

    而且他的家人都死了,他的兄弟也死了,他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还是死了吧。

    死之前他想到的应该是一个朋友,一段不被人知道的友谊。

    十几岁的小卒子遇到了一个十几岁的书生。他们一个要投军,一个要赶考。

    他们斗过山匪,睡过地铺,也曾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

    后来他们一个做了小队长,一个做了书吏。

    二人不时常联系,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对当时的世道极为的不满,他们所在的那个国家叫大梁。

    小卒子扯了大旗造了反,跟了一位姓金的将领。

    小书生也扯了大旗造了反,还杀了一位号称大梁顶梁柱的曹大官。

    他们一个叫夏侯,一个叫文正。

    一个做了平南大将军,一个做了二十年的太守。

    王途死的时候,这两位自从小黄后篡权以来都没联系过的好友同时给对方写了一封书信。

    夏侯写的是“战”,文正写的是“降”。

    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各自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最终采纳了文正的意见。

    于是,文正上书弹劾夏侯谋反,夏侯便被迫投降。

    战,交给文正,三千兵马的黄粱城挡住了两国的二十万大军。

    降,交给夏侯,在南通的后方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在关键的时候炸响。

    于是,这颗定时炸弹炸掉了南通的最后一口气。

    夏侯的这件事情,整个出云东唐的联军之中只有宁无谋知道。

    所以他敢于安排王云带着一万人马就去夜袭八万敌军。

    夏侯生为了出云死为了出云,一人的生死居然就带动了数百万人的性命。

    功过是非都交给历史来评述,因为夏侯死了!

    出云和东唐的十几万大军三日便打到了南通王城之下。

    此时,西蜀林旭的部队却对着雁过门散修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南通的西北战线上还有十八辆河洛战车,雁过门还有几百名通天剑宗的弟子,林旭做的这一切无异于送死。

    如果李自成不出现在战场,这十万人真的就是送死。

    无剑道的一剑,天机榜第五的春晓就没了,李自成的一剑呢?

    十八辆河洛战车就没了。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李自成是拼着重伤才一剑毁掉了十八辆河洛战车,林旭的十万大军则是不计伤亡的堆死了几百名通天剑宗的弟子。

    西蜀为何要这样做?

    因为大局已定,再不出手恐怕就连一点油水都捞不到了。

    或许保存实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他们保存的实力真的就够了么?

    出云三千云英还在,孟凡还在,蛮荒部落的同盟还在,西蜀能够同时面对这些势力么?

    李自华兄弟做出了选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想要在谈判桌上增加一些筹码,谈判的内容自然是怎么瓜分南通。

    金银兄弟不会再出剑了,因为另外的三人始终没有动。

    南通王此时还能怎么办?他一把火烧了皇宫,自己也随之烟消云散。

    两年多的时间里,南通从握有东唐南境到几乎打下出云变成了三大诸侯国口中的肥肉。

    为何?因为信错了两个人。

    更因为贪!

    胃口有多大只能看嘴,看牙齿,若是张不开大嘴长不出獠牙,即便是吞下去不是噎死也是撑死。

    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东唐会在没有捞到任何好处的情况就会白给南通大片的土地是南通王犯得第一个错。

    在没有获得道路控制权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把军队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上这是南通犯得第二个错。

    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不知道休养生息,把本来安稳的国祚至于风雨飘摇之中是南通犯得第三个错。

    整个作战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线路和看法,不管几路大军都是在别人既定的路线上行走是南通犯的第四个错。

    然而南通最大的错误还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若是在打下黄河南岸之后便收手,陈兵黄河,保存住大部分兵力,那东唐就会是南通现在的处境。

    总想着多捞一点,最终把自己给捞没了。

    南通王死了,三国的大军居然是同一入驻了南通王城,林旭率领着不到五千轻骑在打败了雁过门和河洛战车之后狂奔千里与出云和东唐会师。

    任谁都知道,南通王城就是一张大的谈判桌,硝烟已经散去了,战事才刚刚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