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魏高祖 » 第四十三章:征南将军

第四十三章:征南将军

    “启禀陛下,古之圣人云,为人臣子当心怀社稷,勤思报国,为君解难。今有江南贼寇欺我百姓,夺我南郡,着实可恨。

    曹冲虽年幼,但却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愿举北方义兵率军击之,保我子民卫我河山望陛下成全。”

    曹冲的话打断了刘协的思绪,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能听到曹冲在满朝文武,尤其是曹操面前说出这番忠心之言,刘协还是很开心的。

    “公子爱国之心可嘉,令朕钦佩。可这南郡,路途遥远,战场凶险,朕怎舍得让公子以身犯险。不如另派一精干将领前往,多多增兵就是了。”

    “陛下!”曹冲一声悲呼把满朝文武都吓的一哆嗦。

    “陛下是恐曹冲年幼无才,无法胜任乎?”

    “公子多虑了,朕这都是为了公子的安危着想啊。”刘协目光温柔,言词诚恳。

    “陛下若真的关心草民,就应该准允此事。

    陛下可知?自冲闻南郡战报以来,已整整七日未眠,想我年方十四,头上竟生得几缕白发。

    若陛下不允我南征。怕冲只会枯死于家中。既然都是一死,死国可乎?”

    “这…”刘协有点无语了,都以死相逼了,我若是再不答应可就物极必反了。

    “不知丞相之意如何呀?”刘协转头看向了曹操,你是他老子,你总得管他吧,刘协这样想着。

    “臣无半点意见,一切听从陛下做主。”曹操闷声答道。

    哟,高祖显灵了,我竟还能有做主的一日?

    既然已经拦不住了,强行阻止只会与之交恶,倒不如送个顺水人情给他。

    曹贼,这可是你要我做主的哈,刘协把心一横,宏声宣道。

    “既是如此,那朕便封公子为征南大将军。食千邑,禄百石,奉旨南征。”

    刘协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大惊失色,就连曹操都睁开眼睛看了看他。

    “陛下,万万不可呀,寸功未立,怎可封此爵位,望陛下收回成命,另作他封。”果然,刘协话音刚落,就有文臣立马谏言。

    “哦?陈爱卿是认为朕的封赏不妥吗?”

    “岂止是不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从古至今,老臣还未听闻将军之职有如此封法。”

    陈长史挺直腰杆,即使冒着要被曹操杀头的风险,他也要说。

    “诸位爱卿呢,也皆是这般看法吗?”刘协环顾四周,问向百官。

    “启禀陛下,我等认为此次册封,虽稍有激进,但也无不妥之处。”文臣统一答道。

    “既是陛下圣心独裁,我等并无意见。”武将异口同声。

    “你们!”听到文武百官们都这样说,陈长史懵了,什么情况啊?曹冲现在受封的可是征南大将军。这可不是什么校尉偏将可以比拟的。当今天下超过这个职位的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

    寸功未立,便把一个这么重要的职位封给一个14岁的白衣,那大汉的军爵官禄等岂不是要乱套?

    陈长史也并非是愚笨之人,在好友的疯狂暗示之下。他终于明白,原来搞不清楚状况的是他自己。

    要知道这可不是曹**着刘协给曹冲封君封爵。若是如此,那倒还可以说上一说,谏上一谏。

    可这次是刘协自己非要给曹冲封的。刘协和曹操的意见第一次达成了统一。他们二人都不说什么,你一个长史插什么嘴?

    就算是刘协,今天要给曹冲封大将军。只要是他愿意,谁又能说什么?

    想明白这点后陈长史默默地退了回去。

    刘协扫了他一眼后对着文武百官说道。

    “既无人反对,那朕便下旨了。”

    不到一会,一道崭新的圣旨就写好了。“刘福,宣旨吧。”

    “老奴遵命。”刘福领旨后,站在曹操右侧的玉阶上,庄严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公子曹冲聪慧仁爱心怀社稷,吾特封其为征南大将军,处理南郡的一应事宜。特此召告天下,钦此。

    “臣曹冲叩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

    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被陛下封为征南大将军了。

    嗨,这事我三天前就知道了,还轮得着你现在来告诉我。

    这还真是奇了怪了哈,这征南大将军可是个顶高的官。怎么就莫名其妙的封给了一个14岁的孺子。

    这谁知道呢?这丞相天子的意思,岂是我等平头百姓可以揣夺。

    也对,这说来我家苞米地还没收呢,不和您聊了。

    慢走。

    ……

    自曹冲获封征南大将军以来,相府的门槛都快被人踏破了。

    其中绝大多数人说是来为曹冲庆贺。其实无非是想假借名义,在曹操面前露个脸罢了。真正来看曹冲的人其实很少。曹冲也乐得清静。

    这几天曹冲手握20万两白银,大肆的采购粮食,让人困惑的是。曹冲明明只有一万五千的人马,怎么竟快采购了近3万人的粮食?南郡也不缺粮啊。

    更让人不解的是,曹冲向曹操讨了上万个粮袋,这些粮袋足够装四五万大军的粮食。曹冲要这么多粮袋干什么?

    “世子奇思妙想,果真让人难以捉摸呀。”

    曹操没有理会荀彧,而是自顾自的看向演武场。

    “丞相在思虑什么?为何一言不发?”荀彧见曹操面无表情,故开口询问。

    “冲儿上表皇帝前,曾向我允诺,此战他必能击退东吴,保南郡万无一失。”

    “哦,好事啊,世子能有如此自信,丞相应该高兴才是。”

    “就是他太过自信了,才让我觉得有些不对。”曹操眉头紧锁,全无高兴之色。

    “怎么不对了?年少轻狂,人之常情。何况世子聪慧无双,骄狂些许也无妨。”

    “他这已不是自信和狂傲的问题。而是…”曹操欲言又止。

    “而是什么?”

    “而是仿佛他能看到结局,就像他人在许昌就已经能看见他在南郡的胜利了。”

    “丞相之意是…世子能预知未来?”荀彧轻声低语,表情惊疑不定,

    “倒也没这般玄乎,只是自冲儿大病后,他的言行举止我便有些看不懂了。”

    “那丞相还答应世子南征?”

    “是人是鬼,放在太阳里晒晒就知道了。我老了可冲儿还年轻,若经此一役能够暴露出什么问题,也好早日解决。”曹操长舒一口气,似乎把心中的郁闷一吐而空。

    “若世子能知臣相的用心良苦,必会感恩于心”

    “但愿吧…”曹操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