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在异界加点成圣 » 第二十四章 天,要亡朕大周

第二十四章 天,要亡朕大周

    异世界,大周王朝,建安城。

    “就是从眼前这东西里面,提取的食盐?”看着摆放在面前的盐矿,晋平公主眉宇之间带着迟疑。

    在模拟时,她通过自己的模拟器看到是成品,一粒粒雪白的食盐。

    可那提纯的过程却是看不到。

    这些,都是从那模拟器中看到的。

    说来也奇怪,自她透过模拟器看到提纯后的食盐,关于那食盐的介绍,也会逐一以文字显示介绍。

    就好像有人帮她鉴定了一样。因此,晋平公主对于她平时食用的盐有毒这件事,当然也就知道了。

    这时模拟结束,晋平公主便差人找来一块盐矿。她想试试从这盐矿中,能否提纯出那雪白的食盐出来。

    要知道,大周王朝上下,平时食用的盐,不仅味道苦涩,其中还携带毒素。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哪怕是这样,大周上下的盐的产量也不高。

    一些黑心的盐商为了追求更多利益,还在那盐中掺杂着泥沙。

    如此情况下,晋平公主自然是想快点将食盐提纯技术复刻出来,以此造福百姓。

    可面对眼前这白色盐矿,晋平公主不禁有一些发愁。

    这种东西,该如何操作,才能变成那洁白无瑕的食盐?

    “不管了,先试试再说。”

    趁着模拟器还在冷却中,晋平公主开始自己的实验。

    可无论她是火烧、水溶,除了那盐矿外表发生变化,都没能让其变成雪白的食盐。

    看着一地粉末的盐矿,晋平公主不禁有一些泄气:“方先生,到底是用了什么法子,才能提取出食盐的?”

    “公主,你这是?”柳翠儿看着晋平公主对着一石头,胡乱折腾,不禁开口询问道。

    “我是在提纯食盐,就是我们吃的盐。而且,提纯出的食盐,是那种白花花的,就和白雪一样。”晋平公主对着柳翠儿比划道。

    柳翠儿奇怪的看了晋平公主一眼,也不知道自家主子,是听谁说,能从这石头中提存食盐的。

    雪白的食盐?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见了。

    “莫不是哪个方士,暗中欺骗公主?若真是如此,定饶不了他!”柳翠儿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气。

    彼时,大周王朝四处乱象已生。

    在今年年初,大周王朝的西南区域便是滴雨未下,五月份宿米歉收,许多百姓家中开始靠着余粮度日。

    他们每天都祈求老天,能够下一场大雨,以缓解干旱。

    可到了六月,也未有一滴雨水,落在地上。

    随着温度逐渐上升,大片大片的庄稼逐渐枯萎,土地上的裂痕随着阳光,变得越来越宽。

    哪怕是这样,这些百姓还是心存希望。

    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没有等来雨水,来的是那数以万计的蝗虫,朝着他们席卷而来。

    土地上,仅存的绿色被这些蝗虫啃食的一干二净。

    面对这样的情况,西南郡守不仅没有上报旱情,还正常征收税赋。

    如此压迫之下,百姓最后一点活路被断绝。

    为了能活命,一些百姓开始了逃荒。这种情况也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也有少数心中尚存正义的官员,秘密上奏京城,将旱情上报。可都石沉大海,被尽数拦截下来。

    若是此消息上达天听,不知道多少官员要掉了脑袋。

    这些人,自是想尽法子将消息瞒住。

    逃荒的百姓,开始时,身上还有一些谷糠充饥,吃完了谷糠,便挖野菜。可那野菜很快就被人挖的一干二净。

    他们只能啃树皮。

    一些人饿急了,便开始吃观音土、雁粪。

    两者相比之下,很多人更愿意吃雁粪。

    起码,雁粪里面还有一些没有消化干净的种子,也不会吃死人。

    可雁粪如同野菜一般,毕竟少。虽知道吃那观音土必死无疑,一部分还是吃了下去。

    七月,逃荒已经形成一股浪潮,无数的百姓开始逃离自己的居住地。

    如此规模的大饥荒,已经彻底没办法遮掩?

    被灾民波及的郡县纷纷上书,请示天子。天子震怒之下,一大批官员丢了脑袋。

    随之,一件头痛的事情摆在案前。

    “派何人赈灾?”所有官员默不作声。如今大周情况,身在京师的他们自然清楚。

    官帑连年亏空,如今赈灾肯定拿不出钱粮。一旦被派往赈灾,就是一个要命的活!

    要知道,没有钱粮的赈灾,必定出事。一旦出事,可是要掉脑袋的!

    如此,这大周的朝上便出现了搞笑的一幕,凡是被认命赈灾的官员,便上书辞官。

    宁舍弃了头顶的乌纱帽,也不愿意接这烫手的山芋。

    还未等人选有着落,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大周南方笼罩。

    暴雨连绵数千里,田野尽数淹没,房屋损坏。

    南方最大的河-仓河,更是被暴雨冲毁。大量的河水灌入,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浑浊的湖面上,漂浮着无数尸体。有动物、也有百姓……。

    当水灾传到京师,已是几日后。

    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

    此前他们还彼此争吵这何人赈灾。

    可这事还未定论,又来了仓河泛滥。这种节骨眼,已经无人在敢说话。

    这段时间,被押入大牢可不少。

    “衮衮诸公,竟无一人可用!”看着沉默不语的大臣,老皇帝气的已经从龙椅上站起。

    他怒视这些平时巧言善辩的大臣们。论粉饰太平,溜须拍马,他们定能滔滔不绝。

    可到了现在,大周危难之际,没有一人能站出来!

    这时的老皇帝,才看清底下这群大臣的嘴脸。

    “报~八百里加急!边境告急!”

    “北狄八万铁骑破边境要塞,参将徐管战死,将士死八千余,被俘五千,溃万余。蛮夷铁骑在大周境内践踏,情势危矣!臣监军顾言急情上奏!”

    一道突如其来的急报,打破了老皇帝的训斥。

    听着边关告急,老皇帝一个踉跄,险些没有站稳。身后的太监连忙上前,扶住。

    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老皇帝此刻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饶是经历过无数风雨的他,此刻心中也伸出了一股无力感。

    “天,要亡朕大周吗?”

    老皇帝的心中,不由生出这荒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