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义搏青云天 » 第二章 余义初登场

第二章 余义初登场

    :小影,扶我起身。余义说着一手搭到小影肩头,借力起身。

    起身的男子身长7尺7寸,弱冠之年,剑眉星目,面如冠玉,鼻梁挺拔,朗朗如风间柳。束发三叉金光冠,身披金丝吞云蟒袍,胸前闪着荧光的是洁白无暇羊脂玉盘,此人不是别人就是余义。

    余义望着自己这偌大的宫殿,心里不禁暗爽,拉起小影就准备出门瞧瞧。推开房门,气派二字不足以形容这大院,一汪池塘上搭着一座拱桥,走过拱桥绕过石屏才看到院落大门。门外牌匾上漆金镌刻着康年殿。

    :殿下,您这是要去哪啊?小影一路小跑紧跟着余义。

    :出宫!备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乔十四已经完全加载了这个世界余义的记忆,那宫内的戒律教条都使他十分反感,他一心向往宫外的逍遥自在。

    余义一手接过马奴牵来的“红枣儿”,单手一撑跨步上马,撒野似的狂奔起来。敢在这皇宫内骑马的也就非这二殿下莫属了,不一会的功夫余义便“溜”出了宫,只留下拴在城门口的“红枣儿”。

    走在这高凉城喧哗的大街上,余义满心欢喜,等会是先吃酒呢?还是先问柳呢?正当余义犹豫不决之时,只见周围百姓都纷纷朝一处赶去,边跑边吆喝着:朱笔邻来了!朱笔邻来了!

    朱笔邻,当今文坛大家,妙笔生花,弟子遍天下。坊间素有“北孟千,南比邻”的美传来形容他的影响力。余义寻思着:他怎么来高凉城了?待我去瞧瞧。

    余义扒开酒馆门口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看到大厅内端坐的一儒雅老翁,面前围坐着七八个书生气质的男子。此人正是朱笔邻,他身后的一女子头戴面纱,同样安静端坐。

    朱笔邻见门庭若市的场面,捋须含笑交待店家:让门外的客人们都进来吧,我朱笔邻游教四方,传道讲学,从不吝啬。

    听到这话,门口围观的百姓蜂拥而入,余义也混杂在人群中落坐。大多数百姓只为一睹这“南比邻”的风采。而余义心想:虽说凉国和巴南国交好,也只是建在同仇敌忾的基础上,鬼知道什么时候就又开战了,我倒要看看这老头葫芦里究竟卖着什么药?

    :在坐诸位,比邻这厢有礼了。说着朱笔邻一作揖仪式感十足。

    :当今天下十三州分封七国,北辰乌蜡金独占四州制霸北方,武凌国万世平也对其俯首称臣,凉国与我巴南国交好,两国联合则北辰不敢侵之,此间唇亡齿寒之际,老朽愿为两国的情宜贡献绵薄之力,下月的谷雨时节,老朽在巴中城的春江亭设宴,宴请各国文人雅士赏杜鹃,品春茶,论国家!朱笔邻手舞足蹈的说着,周边人群不断的传来叫好的低语。

    :非也!非也!声音是从楼上传来,此人边说边下楼。

    :朱公所言,巴南与凉国唇亡齿寒,众所周知巴南国君主刘安是满国刘平的同胞兄弟,若是北辰真的对巴南图谋不轨,那也是和满国唇齿相依。说话间,男子已经来到朱笔邻面前。瞧见男子的余义刻意向后挪到了不起眼的位置。

    :哈哈哈哈,多谢这位先生赐教,还未请教先生尊姓?朱笔邻面露笑意的拱手问道。

    :晚辈李凡,乃是凉国典客之子。在朱公面前不敢赐教,只是抒发己见。李凡莘莘的说道。

    :原来是凉国大鸿胪李九哲之子,难怪这么气宇不凡,既然李公子对治国之道颇有见地,你我可以辩一辩。朱笔邻一席话大气不失礼数,高下立判。

    :刘安,当年和其兄刘平拒水锁桥起义,一同打下益、雍、禹三州。刘安不尊兄命独占雍州、益州,自立为王,这是不忠之举。两国交好,巴南却暗中蚕食我大凉边境,这是不义之举。反观我大凉君上余承乾,历代忠良守边疆,忠义两全,和你们巴南交好也从未侵占你们一草一木。李凡慷慨陈词。听得周围的百姓是热血沸腾,余义咂咂嘴,真是马屁精啊。当今七国不都是造反起势么?这两人真是乌鸦笑猪黑。

    :旧国破,而新国立!凉国不再是凉州!余君主也不是余州牧了!今朝的天下哪有什么忠义可言?朱笔邻一席话结结实实的打了李凡的脸,言外之意你余承乾才是名副其实的叛国之贼啊。

    :你!李凡被教训的不知如何辩驳,指着朱笔邻嗔语。

    这同样让坐在人群中的余义略感不适,你在我家门口骂我爹!这我就坐不住了!

    :谁说这天下就没有忠义可言了?余义也不准备隐藏身份直接起身说道。

    看见余义,李凡的马屁功力立刻显现:二殿下!臣李凡拜见二殿下。殿下万安!

    :行了!行了!起身吧。余义平日最讨厌溜须拍马之辈,摆摆手打发道。

    一旁朱笔邻惊讶,一是震惊余义果真如坊间传闻的俊朗挺拔,一表人才。二是震惊这皇子怎么会隐藏在人群中,莫非这一行早就被监视了,可不能得罪余家才好。心想着便连忙作揖躬身拜见:老朽朱笔邻,见过皇子殿下。

    :朱公,请不必多礼,您是当今文坛圣贤,余义在此像您求教。余义边说边扶住朱笔邻的双肘。

    :本宫以为,当今天下,适逢乱世,豪杰辈出。有位大将军镇守狭山关十余个春秋,保一方太平,与妻儿分别十余载。守的就是一个“义”字!余义铿锵有力的说道。

    :殿下说的是满国大将军李柒渊,李将军。确实是忠肝义胆!朱笔邻满意的点头回应。

    :有一位将军救主于乱军,背着昏迷的君主杀出重重包围,徒步跋涉百余里,失一目,折二子,换来君主的霸业开创。天下人都夸赞其“忠义”!

    :没错!这位正是我巴南国镇国大将军南宫泰,南宫将军。朱笔邻应声说着便不自觉的看了看身后的蒙面少女。少女也在微微颤动。

    :还有一位前朝大臣,死谏明志,奈何君主昏聩,听宵小之言,落得个死无全尸!余义慷慨激昂地说着。

    :林泰斗,实在可惜了啊!不过殿下您所言都是当今庙堂高光,少之又少啊!朱笔邻也情绪激昂得回应着。

    :那这位呢?这位无官无禄,门下弟子八千,遍布十三州,与青州泰斗孟千齐名,古稀之年依旧为天下苍生而奔走于野。余义心中暗爽,你骂我爹,我就夸你,夸的你下不来台。

    :哈哈哈哈,殿下真是有经纬之才,老朽惊叹矣!朱笔邻说着,不禁对眼前的少年多了几分赞赏,心中赞叹,余承乾倒是有两个好儿子啊,一个能文,一个能武。

    :朱公谬赞,我只是直抒胸臆。父王为我取名余义,便是想我能像这将军,泰斗一般,做义薄云天之人。余义道来。

    :好一个!义薄青云天!朱公夸赞完,又接着问道:殿下可愿下月来巴中城春江亭一叙?

    余义后撤一步,躬身作礼道:不甚荣幸,义定当赴会。余义说着心中暗暗寻思:这朱笔邻当真是天下最有名的人,能与他交好一定对父王和大哥有所帮助。再者说了,那南宫泰的小女儿南宫小雪是他的亲传弟子,我到时定要一睹芳颜。

    余义没有想到跟在朱笔邻身后的不是别人正是南宫泰的女儿南宫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