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云梦奇闻录 » 第九十七回 平安城伯牙遇宝琴(上)

第九十七回 平安城伯牙遇宝琴(上)

    伯牙见子牙去意已决,也只得与子牙分别。这子牙恭恭敬敬的趴在公孙央的脚下说道“义父,子牙此生没有为义父尽孝,望义父恕罪。”公孙央双眼红肿的说道“我老鬼此生能有你这样的义子。也是无憾啊!”子牙又趴在伯牙的脚下说道“多谢师傅传授我本领,有机会子牙定要报答。伯牙点了点头。最后这子牙又向趴在子嚣的脚下说道“师兄,我与你虽然相处的时日不多,但是你我的感情胜似亲生兄弟,将来你有了师弟或者师妹,一定要将他们带来,看看我。”子嚣两眼垂泪,用力的点着头。

    向众人道别后,这子牙变成一团白光,缓缓的向高空飞去。子牙说道“义父,师傅,师兄,有机会,你们一定要来看我啊。”子嚣热泪盈眶道“下次在林中见到白兔,不要即刻扑杀,那个也许是我呢!”

    子牙闻言,哈哈大笑之后,慢慢的消失在了高空之中。

    见子牙走后,这伯牙说道“夏先生,我们此时还身处战事,就先不陪您了。”夏先生说道“三位身有要事,我这半大老头,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忙,三位回去,见了三元和修水先生,还有依依姑娘等人,一定要替我问声好。”

    三人应了一声以后,飞到到空中,画了几个圈后,向黄羊岭飞去。

    这三人在空中正飞着,伯牙耳中突然传进来一阵琴声。这阵琴声伯牙极为熟悉,不用分辩他就听出,这是当年师邝在湖边轻扶的琴发出的琴声。伯牙不禁浑身一阵,呆在了空中

    见自己的师傅,呆滞的停在空中,子嚣十分的疑惑,他闻道“师傅,怎么突然停在了这里?怕不是遇到了故人?”

    伯牙感慨的说道“虽然不是什么故人,但却是一件旧物,你们请随我下去,我们晚些时候再回黄羊岭吧。”二人点点头,随着伯牙向下飞去。三人摇身一变,变成了三个道士。公孙央最为年长,变作一个身穿青色道袍,的年老道士。伯牙变作一个身穿白色道袍,面容清瘦的年轻道士。二人身边则跟着一个,身穿红色道袍的小道士,这小道士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怀中抱着一个黑色的长条包裹。

    二人缓步走进了一座城池,城墙匾额之上写着“平安”二字。伯牙看见匾额想起来,修水先生说过,他和折铁,便是在此处相遇,折铁在这里,曾经凭借自己的智慧,接助朝廷铲除了一伙,在这里盘踞多年的恶霸。

    二十年过去了,这里依然那么的繁华。虽然大街上车水马龙,但是伯牙依然能够清晰的分辨出那琴声的出处。他带着子嚣一路前行,没一会儿,便来到北门,一座庄院前。

    二人驻足静听,发现此琴声音有些悲伤,于是伯牙上前一步,轻拍院门说道“这街上车水马龙,可是院内却传来悲伤的琴声,不知这里的主人,有什么悲伤之事?”

    伯牙话音刚落,屋内琴声骤停,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些慌张的打开了门。

    这年轻人见屋外的三人,虽然穿着朴素但是气质不凡,于是他恭敬的将三人引了进来。来到客厅,三人落座。这年轻人恭敬的问道“我叫庄新之,不知三位尊姓大名,从何处来?”

    伯牙道“我叫伯牙,这是我的师叔公孙央,这是我的徒弟子嚣,我们从百花山而来。路过贵府门前,听的琴声中透着悲伤,因此前来探访。”庄新之说道“我父亲重病在床,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见好转,我没有办法,故而只能抚琴,为父亲解疼。”

    伯牙闻言,看了看公孙央,公孙央对伯牙点了点头,这伯牙手捋须髯道“本人略通医术,如果不疑,就让我,来为你父亲看看如何?”庄新之笑道“我看这位先生气质不凡,您一定可以治好我父亲的病。”

    说着起身将伯牙请进了里屋。此时的屋内,坐着好几个人,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躺在床上,轻声的呻吟着。周围还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妇人坐在椅子上,正在用手绢轻轻的擦擦着泪水。

    见进来一个清瘦的白衣人,男孩子迎了上来急切的问道“您是前来给我父亲治病的大夫吗?”伯牙笑了笑,对屋内之人说道“本人略通医术,你们全可放心,你们父亲的病,并无大碍。”说着他从身旁的子嚣怀中,取过自己的宝琴说道“诸位不用回避。只需听我抚琴。”

    说着伯牙将自己的宝琴放在腿上,轻扶了一曲。这床上的人即刻呼吸平稳,不再呻吟。那女孩子十分的惊喜,急忙扑到床边,轻声的呼唤着父亲。

    那床上之人,用手颤颤巍巍轻扶着女孩子的头。那个妇人一见,也扑到床边,小声的叫着自己夫君的名字。伯牙说道“不知厨房在哪?我去给他做碗热汤,喝下去定会痊愈。”

    这庄新之便将伯牙,带到了厨房之中,伯牙净了手之后,便开始切菜剁肉,不一会儿,便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肉羹。这个人喝了肉羹之后,身体大有起色,没一会儿的功夫,竟然自己坐了起来。庄新之大喜,拉上两个孩子,一起跪在了面前伯牙的身前。伯牙急忙伸手相搀。

    众人重新落座之后,庄新之说道“这位先生您真是神仙下凡,仅用了一首琴曲,一碗肉汤便就下了我父亲的病。不知怎样感谢先生。”伯牙摆摆手说道“举手之劳不言谢。”

    庄新之见伯牙不肯受礼,于是说道“想必先生是个琴师,如果先生喜欢,我把自己的这把宝琴送给先生。”说完急忙跑回屋内,将那把宝琴抱了出来,交到了伯牙的手中。这伯牙接过琴,用手在琴身上慢慢的摩挲,琴身上留下的五道抓痕,至今依然清晰可见。伯牙百感交集,竟然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泪。

    见伯牙突然落下泪来,这年轻人急忙起身问道“先生这是何故啊?难道你知道此琴的来历?“子嚣急忙递上手帕,伯牙沾沾眼泪说道“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此琴的声音,没想到时隔多年,我又能与之见面。因此百感交加。不禁流下泪来。”

    年轻人说道“据我父亲说,这琴是我家所传,没想到先生与我家竟然有如此的渊源。我虽然拥有,但是对于这把宝琴的来历浑然不知,还希望伯先生赐教。”伯牙长叹一声说道“据我师傅说,此琴为一个叫师邝的年轻琴师所有,有次他路过一个叫百花山的地方,他来到了一处水边,开始抚琴,可没成想,那琴声居然吸引来了一只山中的猛虎。”

    年轻人说道“后来这个师邝与猛虎结为了知己是吗?”伯牙笑道“是啊,怎么你也听过这个故事?”年轻人之说道“这把琴的背后就刻着这个故事,起初我不知道其中的寓意,今天听先生如此一说,我才了解其中的寓意。”伯牙噢的一声,将琴翻过来后,果然发现琴身底下,寥寥数笔刻着一幅画,正是当年自己蹲在师邝身边,静静听琴的情景。伯牙百感交集,他用手擦擦湿润的眼角。

    庄新之说道“先生既然喜欢,可弹奏一曲。”这伯牙将自己的宝琴交给子嚣之后,这把琴,放在了腿上,他会想起往事,便用一根弦,轻扶了起来。屋内的众人,便极为恭敬的或坐或立,静静地听着。一曲结束这庄新之说道“没想到先生琴艺如此之高,竟然用一根弦弹出如此美妙的琴声。”伯牙笑了笑,含着泪水又扶了几曲。

    这时有一个男子说道“是这位抚琴的恩公,救了我吗?我崔某人甚为感激啊!”接着一个男子身穿官服走进了屋内。看见伯牙和子嚣,这官拱手道“是这位先生出手搭救吗?我崔泰感激不尽!”伯牙起身笑道“大人能够痊愈,在下感激不尽。”这官上前一步,充满愧意的说道“请先生在我府中休息几天,本官还有公事需要处理,不能陪着先生坐谈,希望先生恕罪。”说完又深鞠一躬,坐上轿子,急急忙忙的出了门。

    这时那个妇人走过来,到了个晚礼说道“我夫君确实公务繁忙,怕是又要去衙门处理公务,希望这位先生勿怪。”

    那庄新之送走了父亲之后,走过来也说道“我父亲公务在身,不能与先生长谈,希望先生不要见怪。”伯牙摆摆手说道“我看崔大人一心为民,实在让我敬佩不已。既然公务在身,我们也不必打扰。”二人落座之后,伯牙问道“我看这位公子充满书卷之气,不知是否考取功名?”

    庄新之闻言长叹一声道“前年虽然进士及第,但是朝中那个有人说我是靠着父亲的门路,才得了这个名次,我父亲盛怒之下,便让我回家教授弟弟妹妹读书。”伯牙说道“敢为尊父现在官居何位?“庄新之说道“我父亲现在官居平安巡府之职。”伯牙闻言笑笑说道“现在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我想终有一天,公子会有锋芒毕露的时候。”

    二人又寒暄一阵后,伯牙拱手说道“我们还有别事,就先行告辞了。”新之急忙起身说道“家父请先生在家小住,怎么这就走啊?”

    伯牙笑道“我看这位崔大人,公务要紧一时半会儿也是回不来的,因此我们权先告辞了。”这庄新之说道“既然先生要走,那么就请先生收下这把宝琴。”伯牙笑笑说道“这把琴是你的祖传之物,还是你好生留着吧。将来也许还有大用。”见庄新之有点手足无措,伯牙便从桌上拿了一个苹果道“那么这个苹果就算作回报吧。”说着与公孙央和子嚣,慢慢的出了屋。

    庄新之领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将伯牙和子嚣一起送出了门。三人路过袁家老酒坊的时候,还买了两壶黄酒。他们出了北门后,兄妹三人又送出了十余里之后,这才拱手分别。离了这平安城,这三人便飞到云端。

    这时公孙央问道“伯牙啊,我们现在去哪里啊?”伯牙说道“我们好容易出来一趟,索性多走几个地方,我带你们去趟京师,那位师邝此世做了皇帝,而且现在已经驾崩,二位陪我,先去看看他的陵墓,再去见见我的二弟和岳兰。我已经二十年没有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