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领路人 » 第三十四章 恩宠无比

第三十四章 恩宠无比

    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毫无价值,怎么就成了死人才是好人?不仅康海迷惑了,就是李莹和程壎也是一脸不解。

    程堂并没有给他们解释,而是道:“此时不是说这事的时候。”

    这是乾清宫,是朝堂,的确不是细究这事的好地方,李莹程壎康海不再追问。

    程筱落到李广手里,还不任由李广摆布?李广说是程筱自己所为就是程筱一人的过错,和辛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就不可能扯出傅瀚,不能拿到真凭实据,鬻题案依然无法告破,程敏政的清白无法恢复,李东阳很不甘心,想要再争取一把,程敏政冲他一眨左眼,李东阳知道程敏政心意已决,只得打消这念头,道:“陛下,臣以为程筱身为大理寺左丞做出如此无法无天之事,大理寺必须要整顿一番,程大人再关在大理寺已经不合适,当转至刑部。”

    他这是关心程敏政的安危,群臣大是认同,洪钟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李大人所言极是在理。陛下请放心,程大人转入刑部,臣自会依律办事。”

    他和程敏是好基友,不可能害程敏政的,弘治欣然同意,道:“把程卿关入大理寺狱,几害程卿性命,是朕的过失,转至刑部,如此甚好。”

    弘治知错能改,有唐太宗之风,如此当众承认错误,博得群臣好感。程敏政更是眼圈儿泛红,躬身施礼:“谢陛下,谢陛下。”

    程堂上前一步,道:“陛下,大理寺龙蛇混杂,极度危险,鬻题案相关人等再关在大理寺已不合适,当一起转至刑部。”

    辛镝把大理寺经营得跟铁桶似的,虽然辛镝的麻烦很大,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辛镝的人说不定会对唐寅徐经华昶不利,转到刑部非常有必要。唐寅是自己的偶像,必须要保护,徐经此人也不错,救他一救也是应该的,华昶是关键证人,更不能出事。

    弘治瞄了程堂一眼,微微颔首:“此言甚善。整顿大理寺这事,就交给谢迁。”

    谢迁忙领命。

    李广上前一步,道:“陛下,此事虽非辛镝所为,但他有失察之过,请陛下把辛镝交给奴才,奴才自然严办。”

    辛镝到了李广手里,就是回家了,所有的罪过李广都会给他洗干净,辛镝大是期待。

    但是,这点小心思岂能瞒过群臣?李东阳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此案尚未审结,辛镝当关入刑部为宜。”

    谢迁上前一步,冲弘治行礼,道:“陛下,臣附议。”

    刘健也是赞成:“陛下,臣赞成。”

    群臣纷纷上前表态,徐溥这个首辅一贯和稀泥,本不想表态,但是此事涉到朝臣和中官的争斗,他身为百官之首,不能不有所表示,道:“陛下,臣附议。”

    李广瞄了徐溥一眼,不再和稀泥,能从你嘴里听到一句明确答案,真是不容易,道:“陛下,辛镝与程筱毒杀程大人一案关联,当交由臣审理为宜。”

    这的确是关联案件,交给李广查办更有利于办案,弘治就要同意,群臣很无奈,中官李广太得宠了。

    程堂岂能让李广得逞,上前一步,道:“陛下,这的确是关联案件,可此案的疑点甚多,交由李公公审理自无不可,若是分开审理,刑部和厂卫审理更具互补,有利于审结。”

    洪钟已经是成精的人物了,立时明白程堂的意思,哪会错过这等良机,忙道:“陛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李公公审案是一把好手,臣自是佩服,不过臣打理刑狱多年,自认也不差,请陛下把辛镝交给臣,臣自当好生审理。臣查得案情,与李公公所查案情分开进行,当更有利审结。”

    群臣立即附和,一时间附和声此起彼伏,如此涉及朝臣与中官的争斗,百官自是要拧成一根绳。

    弘治认可这说法,道:“也好,辛镝就交给洪卿了。”

    一锤定音,再也更改不了,群臣的目光在李广和程堂身上溜来溜去,颇是诧异。

    中官李广身为当朝太监领袖,与百官争斗多年屹立不倒,恩宠不衰,可见其能了,但是遇到程堂屡次吃憋,要不是亲眼所见,群臣真不敢相信。这还是那个名闻京师的傻子么?

    程敏政也是惊奇,自己这个小儿子今天的表现太惊艳了。

    李莹特别自豪,这是我儿子,我身上落下来的肉。

    程壎睁大眼睛把程堂浑身上下打量一番,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小弟。

    康海很为恩公高兴。

    辛镝又瘫在地上了,落到洪钟手上,有他好受的。洪钟是程敏的好基友,岂会放过他?不把他的祖宗八代的破事挖出来,不会放手的。再说了,他投靠了中官李广,就是百官的叛徒,百官岂会饶过他?

    傅瀚一颗心七上八落的,辛镝落到李广手上,不会有事,他就不会出事。落到洪钟手上,辛镝能不能挺过来,很难说,一旦把他给咬出来,他就完蛋了。

    又是这小子破坏我的好事,岂能放过你?李广心生怨恨,道:“陛下,辛镝御下不严,有失查之过,他受审是应当。国有国法,程堂未经允准,擅闯大理寺,这是造反,泼天大罪,还请陛下严办。”

    程堂率领家丁打进大理寺,虽然救下了程敏政,却是闯了大祸,违反了律法,和造反没区别,弘治追究下来的话,不死也要脱层皮。这个李广真是个狠人,一下打在程堂的要害上,程堂很难翻身,任你有百张利口,千条利舌,也是没用。

    而且,李广肯定不会放过这种难得的良机,会把火烧到程敏政身上。不管这事是不是程敏政授意的,身为亲父,程敏政肯定是脱不了干系。就算脱得了干系,还可以利用此事,拿舆情做文章,逼弘治严惩程敏政。

    群臣很为程堂惋惜,却是无法为他开解。

    程敏政李莹程壎康海满脸焦急,想要为程堂开脱,程堂眼圈儿泛红,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随时会流下来,道:“陛下,我心念父亲安危,不顾律法,闯进大理寺救父,实是罪大恶极,还请陛下重罚,发配我去贵州。”

    贵州,在明朝是苦寒不毛之地,那里的经济极不发达,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再加上西南诸番骚扰边境,多有杀戮,发配到贵州那就是下地狱,程堂这自请处罚非常严重,和自寻死路没两样。

    李莹急得眼圈儿泛红,失声惊呼:“堂儿。”

    程壎也急得不行,把程堂拉到自己身后,守护起来。这个大哥虽然没有才华,更没有胆识,但这份亲情不错,程堂心里一暖。

    程敏政也急了,瞄了一眼程堂,只见程堂并不惊慌,若有所悟,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康海很为程堂这个恩公担心,见程堂并不惊慌,想到了什么,不再说话。

    李广瞄了程堂一眼,想到了什么,脸色难看,就要说话,就在这时,只见弘治脸上泛起微笑,很是赞赏,道:“程堂,你擅闯大理寺,有违大明律法,罪孽深重,说你是谋逆也不为过,朕念在你孝心可嘉的份上,就不予追究了。”

    如此重罪,竟然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轻易饶过程堂了,群臣很难相信,但事实俱在,不得不信。

    李东阳很有深意的瞄了程堂一眼,这个程家小少爷不仅不是传闻中的傻子,还精明过人,懂得投弘治所好。

    弘治谥号‘孝’,称为明孝宗,为何给他一个‘孝’字谥号?就在于弘治是个至孝之人,事亲至孝,他对孝之一字看得极重,程堂拿‘孝’字做文章,弘治不仅不会处罚他,还欣赏有嘉,道:“程堂,你有情有义,为救父甘冒奇险,是个‘大’孝子,不错,不错。”

    又一次夸赞程堂,这是第一几回了?而且,这次的夸赞,比起前几次更加真诚,更多赞赏之意。

    此案到现在暂时告一段落了,后面要等辛镝和程筱审理有了进展才能接着进行,程敏政离开时,弘治亲自相送,道:“朕失察,险误老师性命,朕甚是惭愧,这就送送老师。”

    不称程卿,而是称老师,可见弘治对这事还是很自责的,真心实意想要送送程敏政,这让群臣艳慕不已,恨不得和程敏政换换位置。可是,人家是帝师,自己不可能成为帝师的,只能眼馋。

    程敏政感激涕零,眼泪汪汪:“陛下,臣不敢当,不敢当。”

    弘治左手执着程敏政右手,亲自送出乾清宫,分别之际,拍拍程堂的肩膀,亲热的道:“程堂,你不错,不错。”

    弘治左手执程敏政之手,右手拍程堂之肩,这父子两人恩宠无比,群臣眼红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