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领路人 » 第四十八章 都元敬

第四十八章 都元敬

    都元敬二十五六岁年纪,不到七尺的身材略显消瘦,坐在床沿上,从怀里掏出为数不多的碎银子,愁眉深锁。此次赴考,只剩这么点银子了,不足以支撑他的花用。

    会试还没有放榜,放榜之后,还要殿试,这花用可不少,虽然自己省吃俭用,也是不够,这要怎么办呢?

    能够上榜,就能功成名就,资助自己的人多了,不用为没钱发愁。但是,自己那成绩真心不怎么样,落榜的可能性更大,一旦落榜,就会无人问津,这回家的盘缠又该怎么筹措?

    都元敬越想越是犯愁,愁眉不展,皱成了一个川字了。

    砰砰砰。

    敲门声打断了都元敬的思绪,收起为数不多的碎银子,疾步来到门后,打开门,只见一个身着绫罗绸缎的中年人站在门口,问道:“你是谁?”

    中年人自报家门,道:“在下傅炜。敢问可是都元敬都公子?”

    都公子?出身贫寒的自己怎么成了公子?如此敬称自己的还是头一回,都元敬有点不真实,把傅炜上下一阵打量,傅炜身着华贵,手拿名匠之作的折扇,头戴冠,这必然是个贵公子,心下好奇,问道:“都某可没有阁下这般贵人好友,不知道傅公子找我何事?”

    傅炜抱拳行礼,笑眯眯的,亲切之极,道:“都公子大名远播,傅某闻名久矣,今日一见,果是不凡,都公子人中龙凤,前途不可限量。”

    都元敬苦读诗书,三更半夜挑灯夜读,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夸他的人就没有几个,当然唐寅要算一个,不过那是反着夸的,就是嘲笑他笨。傅炜如此这般盛赞,还是头一回听见,都元敬大是欢喜,道:“傅公子谬赞了。傅公子请进,快快请进。”

    “叨扰了。”傅炜告声罪,进入屋里,关上门。

    都元敬请傅炜坐下,他坐在傅炜对面,问道:“不知傅公子找我何事?”

    傅炜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道:“听说都公子是唐寅的邻居,可有此事?”

    说到这事,都元敬就不好意思,老脸一红,他和唐寅是邻居不假,却是两个极端,唐寅的成绩好到爆,早就名闻乡里,而他却是苦读多年,声名不显,是陪衬唐寅的绿叶,道:“邻居是邻居,就是不大往来。”

    唐寅老是嘲笑他笨,还往来个毛。

    傅炜听出都元敬对唐寅的不满之意,很是满意,笑问:“都公子对鬻题案如何看?”

    一提起这事,都元敬立时来了精神,道:“唐寅肯定鬻题案了。”

    鬻题案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假的,是子虚乌有,都元敬却是笃定为真,傅炜有点意外,问道:“何以见得?”

    都元敬愤愤不平,道:“读书考科举,何等之难,我苦读十余载,夜夜挑灯苦读,不到夜半不歇息,纵是如此,我勉强上榜,名声不显。他唐寅日日游山玩水,走亲访友,却是名声显于乡里,高中乡试解元,岂有此理?”

    傅炜暗中嘲笑都元敬笨,你这样的笨蛋哪里懂得天才的世界,唐寅天纵之才,岂是你能比的?但是,这话不能说,嘴上赞赏不已:“是极是极。听说唐寅此人目中无人,不把都公子放在眼里,总是爱嘲笑都公子,可有此事?”

    唐寅取笑都元敬那是家常便饭,对此事都元敬是记恨在心,道:“唐寅目空一切,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大度,不与他计较。”

    你都恨成这样了,还不计较,这话也太假了,傅炜道:“都公子可愿报此仇?”

    都元敬早就想要报复唐寅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一听这话,忙道:“要如何做?”

    傅炜压低声音,道:“要报复唐寅并不难,他鬻题一事就是良机,切不可错过了。你只需要召集一批读书人,到皇宫前叩阙上书,咬死鬻题案为真就行。”

    这也太简单了吧?都元敬有些难以置信:“就这样?”

    傅炜从袖中袖出两锭五两的银元宝,道:“就是如此简单。这是花费所用,都公子尽管花用,不够我还会给你。”

    咕嘟。都元敬眼珠子陷在元宝里了,再也拔不出来,他家境不好,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呢,眼里闪着贪婪的光芒,不住咽口水,道:“傅公子请放心,我一定办成。”

    送走了傅炜,都元敬叫店小二送来酒肉,美美的吃了一顿,好多时间没有吃肉喝酒了,都不知肉味儿了,真是痛快。有钱了,以后顿顿要有酒有肉。

    ……

    倪岳府上。

    倪岳头戴乌纱帽,身着绯袍,官威煌煌,端坐在太师椅上。

    程堂坐在下首,抱拳行礼,道:“倪大人,鬻题案真相大白,实为傅瀚欲夺礼部尚书高位,指使华昶诬告我爹,还请倪大人仗义执言,还我爹清白。”

    倪岳晃着雪白的头颅,道:“程堂,你放心吧,此事发生在我礼部,我岂能坐视不理?傅瀚好大的狗胆,为了荣华富贵,竟然做出如此下作之事,我岂能容他?我这就去见皇上,一定要严惩傅瀚,还程大人清白。”

    程堂站起身,向倪岳行礼:“那就多谢倪大人。”

    就在程堂面见倪岳时,李莹和程壎四处奔走,动用人脉关系,官员们纷纷表示,要向弘治上书,还程敏政清白。

    ……

    御书房。

    弘治召集首辅徐溥,阁员李东阳刘健谢迁他们商议鬻题案。

    弘治脸色难看,语气严厉,道:“朕万万没有想到,傅瀚这个老臣,为朝廷效力数十载,竟然利欲熏心,做出如此下作之事。程敏政少小成名,身负高行,望重天下,是朝廷栋梁,更是朕的老师,要是朕一时不察,冤枉了程卿,朕何以向天下交待?朕有何面目见老师?”

    程敏政拥有超强记忆力,过目不忘,再加上他刻苦好学,因而学识极为渊博,尽心尽力教授弘治,弘治受益良多,至今感念,在他的心目中,一直把程敏政当作老师看待,而不是臣子。

    弘治脸色不善,恨恨的道:“如此恶劣之事,朕即位以来,从未有也,必须严惩,朕之意傅瀚立时下狱,要洪钟严加审讯。诸卿,以为如何?”

    徐溥身为首辅,自然是他率先表态,道:“陛下,鬻题一案证据确凿,铁证如山,傅瀚触犯大明律,自当严惩,让刑部严加审讯自是应当。”

    弘治重重颔首:“嗯。”

    鬻题案终于审结了,李东阳很为好友程敏政高兴,道:“陛下,鬻题案子虚乌有,除了严惩傅瀚之外,还当立时释放程敏政,还他清白,恢复唐寅徐经功名。”

    这是应该的,弘治没有异议:“自当如此。”

    这事议定,就要执行,就在这时,杨鹏急匆匆赶来,禀报道:“陛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弘治脸一板,喝道:“杨鹏,你休得胡言。青天白日之下,朗朗乾坤,哪来的大事不好?”

    杨鹏忙禀道:“陛下,上千学子聚集宫门外,叩阙上书,指责程敏政鬻题,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要求严惩程敏政唐寅徐经等。”

    说着,递上都元敬他们的联名上书,道:“陛下,这是学子的联名上书,请陛下过目。”

    弘治接过,展开一瞧,一片血红,触目惊心,震惊不已:“这是血书?”

    杨鹏颔首道:“是呀,陛下。鬻题案朝野震动,学子愤慨,泣血上书,还请陛下明察,还学子以公道。”

    翻看着血书,每个名字上就有血印,足足上千,弘治心里翻江倒海,道:“傅瀚下狱,程卿出狱之事,暂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