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悍妻威武 » 第四章赶集

第四章赶集

    姜薇瞥了一眼他身后沉甸甸的背篓,“不。”说完,抱着萧安走出院子。

    路过一户大门敞开的人家时,坐在院子的身穿浅棕色麻衣的汉子正在编着竹筐,听见脚步声,抬头见是他们,面色欣喜,立刻问道:“清南,又去镇上卖肉?”

    “嗯。”他淡淡的应了一声。

    李根连忙走出来,“给叔称十斤。”

    “这不快到年关了,家里还没买肉,丫儿他们嚷嚷了几天,要吃肉。”

    萧清南闻言放下背篓,随便拎了两块肉递给他,李根数了五十文铜钱给他,“清南,先给你五十文,剩余的五十文改日再给你。”

    萧清南似乎习以为常,接过铜钱,点了点头。

    姜薇见此,皱了皱眉,这男人也太好说话了。

    她走了过去,直接从李根手里夺过一块肉:“这块,你改日再买。”

    这人明显想赖账,刚才她瞧见他布袋里有足够的铜板。

    李根一愣,随后看着萧清南道:“清南,这?”

    她饱含深意的看了他一眼,若是他敢同意,今日就别想好过了。

    萧清南似乎心有所感道:“改日再买。”随后背起背篓,直径的走了。

    姜薇轻飘飘的看了一眼李根,勾起唇角,赤裸裸的嘲讽,随后抱着萧安跟在萧清南的后面。

    李根的面色难看,低骂了一句:“贱妇!”

    ……

    两人一娃一路也没碰见什么人,出了村子,翻山越岭,山路崎岖,十分不好走。

    萧清南无意瞥了她一眼,见她面色轻松,脚步稳当,身子亦没弯曲,对于多年习武的他,一眼看出她习过武,心下的怀疑更大了。

    足足走了两个时辰,才到了镇上,青石板铺的地面,两旁坐落高低不一的屋子,门前摊贩云集,吆喝声一片,嘈杂不已。

    习惯了清净的姜薇,竟有些难受,萧安见她眉毛皱成一根直线,很贴心的用两只小手给她捂住耳朵,“娘,这样就不吵了。”

    声音小了不少,姜薇好受了许多,轻轻吻了一下他的脸颊,“安儿真乖。”

    萧清南眼神一暗,漆黑的眸子打量着她,这人转性为何如此之大。

    “你带狗蛋去前面的面摊吃面。”说着将身上的五十文铜钱全部给她。

    姜薇摇头,“先买些包子,垫下肚子,等肉卖完了一起吃。”

    说着朝不远处的包子铺走去。“老伯,包子怎么卖?”

    “菜包一文两个,肉包一文一个。”老安笑眯眯的看着她道。

    “四个肉包、两个菜包。”姜薇数了五个铜板给他。

    老伯接过,问道:“一起包,还是分开。”

    “分开。”

    老伯点了点头,用树叶分开将包子包好,递给她。

    姜薇转头对着萧清南道:“放背篓里。”

    萧清南接过,拿了一个肉包给萧安,其余的反手放在背篓里。

    两人找了一块空地,将背篓放在地上,然后站在一旁沉默。

    萧清南伸手接过正在吃包子的萧安,对着姜薇道:“你先吃。”

    “嗯。”

    姜薇拿起背篓的菜包,吃得十分迅速。

    吃完了两个菜包,姜薇接过萧安,“你吃。”

    萧清南拿着肉包,心里有些复杂,他刚才以为菜包是给他的。

    只吃了一个肉包,萧清南便没有吃了。姜薇疑惑,“不好吃?”

    随后面色严肃:“你受伤了,需要吃饱。”说着弯腰将背篓里的肉包强行塞给他。

    见他吃完了,她才移开了视线。

    这时,有个挎篮的妇人,用手翻看了背篓里的肉,“这野猪肉新鲜吗?”

    “昨日杀的。”萧清南道。

    “多少钱一斤?”

    “十七文一斤。”姜薇接过话道。

    刚才路过卖肉摊,她留心了一下,猪肉的价格大概在十五文一斤。

    “太贵了,能不能少一些。”

    妇人也知野猪肉难得,肉质比家猪要好上许多。

    “你出多少?”姜薇对于讨价还价这事,十分生疏。

    “十三文!”

    “不卖。”她想也没想直接拒绝。

    妇人被她严肃的语气,吓了一跳,面色不愉,大声道:“你这人怎么这样,不卖就不卖,凶什么凶。”说着提着篮子就走了。

    姜薇杏眸闪过一丝不解,望着萧清南问道:“我刚才凶她了?”

    见他嗯了一声,凝眉,她刚才已经很正常了。

    萧安小声道:“娘,你要像我一样笑,这样人家才会买肉肉。”说着咧着嘴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刚才娘的表情像是要吃人一般,把他也吓了一跳。

    姜薇见状嘴角僵硬的上扬,随后又面无表情。

    萧清南眼底闪过一丝笑意,他竟觉得此时的她有些可爱。

    没过多久又有人来问,是一位大叔,穿着墨蓝色袄子,指着背篓的肉问道:“小兄弟,这肉怎么卖。”

    这次姜薇站在旁边,没有吭声,她也知道她不是做生意的料。

    萧清南道:“十六文一斤,不讲价。”

    大叔考虑了一下,这野猪肉只比家猪贵一文,价钱也算便宜。

    “给我称五斤。”萧清南问隔壁摊贩借了一杆称,动作熟练的称好,“五斤二两,算你五斤。”说着将肉递给了他。

    “那谢谢小兄弟了。”大叔笑呵呵的数了铜板,递给他。

    萧清南转手就递给了姜薇,姜薇将它们放进布袋。

    守了半个时辰,背篓的肉只剩一个猪头了。

    萧清南也不守了,将背篓背在背上,几人就去街上买需要的东西。

    去了一趟布庄,先给萧安买了一双鞋子,穿在脚上。

    随后姜薇给萧安和萧清南一人买了两套厚实的袄子,再买了两床棉被、两匹布,花了差不多将近二两银子。

    将东西装好在背篓,姜薇就打算去粮庄买米,突然萧清南拉着她的手道:“你也买两件。”

    “我有。”原身的衣裳不少,且布料不差。

    萧清南拉着她不放,似乎她不买她就不放。

    布庄的老板娘见状,眼睛都眯成一条线了,满脸笑意,走上前道:“妹子,你家相公心疼你,你就买两身吧。而且年关将近,穿身新衣裳图个喜庆。”

    姜薇面色有些无奈,“就那件浅绿色的。”

    萧清南接过话道:“将旁边那件红色的也包上。”

    “好的,一共是三百文。”

    老板娘动作利索的,将两件衣裳包起来,放在萧清南的背篓里。

    姜薇也没说什么,直接数了三百文给她,随后牵着萧安出了布庄。

    萧安穿着新鞋子,走路小心翼翼的,生怕打脏了。

    姜薇盯着他的鞋子,思量了一会道:“安儿,回家我再给你们做两双鞋子。”

    原身是会做针线活的,她学也应该费不了多少功夫。

    “真的吗?娘做的鞋子可好看了。”

    萧安见过娘做过鞋子,是一双大大的鞋子,上面绣了白云,特别漂亮,他以为娘是给爹做的,却从没看见爹穿。

    见姜薇点了点头,萧清南眼底幽暗,这般看着,她到是像踏踏实实的过日子的人。

    随后几人又去了粮庄买了五十斤大米,本想多买了些,但考虑到萧清南受伤了,便打算先买点等过了年关再出来买。

    最后几人又去医药堂,大夫看了看萧安的脚,“没事,擦点冻疮膏就成。”

    姜薇点了点头道:“劳烦大夫替我相公看一下腹部,昨日上山打猎,被野猪角拱伤了。”

    说着姜薇伸手将背篓接下,示意萧清南将衣裳解开给大夫看。

    “小伤,不用看,过几日就好了。”

    姜薇见他不动,也不跟他废话,直接伸手解开他的腰带,将衣裳给他撩起,将绷带给他解开,巴掌大的伤口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萧安顿时眼泪巴巴,“爹。”

    “没事,别哭。”萧清南看着他温柔道。

    大夫用手碰了碰伤口的边缘,没有红肿,证明没有感染,而且伤口已经开始结痂了,“无事,买瓶金疮药,过不了几日便可痊愈。”

    姜薇心放下了,“金疮药和冻疮膏一共多少钱?”

    大夫回答道:“金疮药有些贵,一两银子一瓶,冻疮膏三百文即可。”

    萧清南系好衣裳,抬起头道:“只要冻疮膏。”

    姜薇直接给了一两三百文,“大夫,给我包上。”

    拿着药,几人又去铁铺,提了一口铁锅,最后决定花六文钱坐驴车回村。

    饶是这样,回到村子天色已是灰蒙蒙的。

    回了家,姜薇拿着被子铺床,萧清南去做饭。

    等吃完饭,几人上床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萧安今日也累了一沾床就睡了,留下两个大人在黑夜中对视,萧清南伸过手一把将她搂了过来。

    姜薇冷着脸,声音很轻:“你做什么?”

    萧清南一本正经回答:“冷。”

    ……

    第二日,天色大亮,她才睁开了眼睛,眼神闪过一丝杀意。

    姜薇套好在外衣,走出房间,见萧清南正在院子练武,眼神徒然凌利,直接出手袭向他。

    坐在灶台旁凳子上萧安,见两人打了起来,有些怕,以前娘也喜欢打爹,只是爹重来没有还手过,今日还是第一次。

    他迈着小短腿,跑了过去,使劲的推着萧清南:“爹,你放开娘,你说过男子汉是不可以打女人的。”

    萧清南闻言放开姜薇,对着他道:“没打你娘,我这是和你娘闹着玩的。”

    姜薇往后退了几步,脚有些发软,萧清南立马拉住她,关心道:“怎么了?”

    姜薇甩开他的手,转身回房躺着。

    萧清南见她走路有些僵硬,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

    “狗蛋,在家照顾你娘,爹出去一趟。”

    回屋拿了银子,萧清南大步走了出去。

    去了村中吕郎中家,吕郎中正在院子晒药材,见他走了进来,笑着问道:“清南,你怎么来了?”

    萧清南犹豫了一下,见院中只有他二人,淡定道:“吕爷爷,昨日,伤了她。”说着耳根竟泛起了红晕。

    吕郎中也是过来人,笑了笑,“我这就给你拿药。”

    他回房拿了一个小瓷瓶,递给萧清南,靠近他的耳边小声说了用法。

    萧清南故作镇定的点了点头,“多少钱?”

    “不要钱,改日你上山猎着野味给我送一些来便可。”

    吕郎中也知他家捉襟见肘,有个败家媳妇,还有个时常打秋风的娘,日子不好过。

    萧清南点了头,同他道了谢,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