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唱出元代青花瓷,我的音乐能成真 » 第164章 草莓达人

第164章 草莓达人

    李海龙之所以和荆山混,是因为那时他们校外总有一帮小流氓,对着冯蕊吹口哨,那些人老想招冯蕊。

    上高中时,冯蕊长相虽然不出挑。

    但她身材特别好。

    她那时身高就超过一米七了。

    虽然比纯身高,她不如将近一米八的端木岚。

    但冯蕊的腰线超高,有种脖子以下全是腿的既视感,那双大长腿比端木岚都不遑多让。

    并且不像端木岚上围那么平整。

    冯蕊上面的营养也很好,不是端木岚那样的偏科选手。

    总之就是她身材相当成熟,很勾校外小流氓的眼球。

    加上她性格比较开朗,大咧咧的,就像个疯丫头似的。

    这让她在高中时期,很招校外那些流氓混混的注意。

    李海龙知道自己单打独斗干不过校外的那些社会闲散渣子。

    要真有事了,他知道荆山会替他出头。

    但李海龙担心的事情却没有发生。

    那些校外的混混知道冯蕊是荆山的弟妹后。

    就不怎么招冯蕊了。

    毕竟,冯蕊不是端木岚那样的超级校花。

    只是个身材不错的黑妞疯丫头而已。

    他们没必要为这样一个疯丫头和真正的“疯子”交恶。

    那时的荆山,在校外那些小混混眼里,就是个打架不要命的真“疯子”。

    谁没事都不愿意轻易招惹荆山。

    得到荆山的庇护,李海龙在高中阶段,算是过的顺风顺水。

    而且因为荆山和冯蕊都喜欢打篮球,之前没打过篮球的李海龙,跟着瞎凑热闹,居然练出了一手不错的三分球。

    那时在景山中学,荆山号称樱木,李海龙号称三井。

    可惜李海龙学习不怎么好,他高考成绩很不理想。

    最后考去了东北一所二本上大学,学的还是不怎么吃香的农业学。

    那时李海龙家住东四十条,工体旁边。

    离荆山家不算远。

    大学时,每逢寒暑假,李海龙都会找荆山来玩。

    不像其他高中同学,一毕业就不怎么联系了。

    李海龙和荆山关系保持了好长时间都没断。

    李海龙是少有的几个见过荆山大学时期女友的高中同学之一。

    一直到荆山和大学女友分手,退学自己去做生意。

    两人的联系才渐渐变少。

    那时李海龙也出事了。

    那年李海龙上大四,再有半年就能顺利毕业。

    结果他和人打架折进去了。

    出来就被学校给勒令退了学。

    冯蕊对李海龙倒是不离不弃。

    甚至忤逆她家里意思。

    不惜和父母闹翻,也要和李海龙结婚修成正果。

    在冯蕊看来,李海龙大学没能毕业,她是要担一定责任的。

    当年那场让李海龙折进去的架,就是因她而起。

    那时她去东北找李海龙玩。

    两人晚上去吃夜宵。

    冯蕊不小心把酒撒到一个喝多了的大哥身上。

    不等冯蕊道歉,那大哥猛的耍起酒疯,起身就抽了冯蕊一个大嘴巴。

    那熊掌一样的巴掌,差点没把冯蕊给抽晕过去。

    这李海龙能忍?李海龙当即杀心暴起!

    在那喝多了的大哥问他“你瞅啥”时。

    李海龙嘴里嚎出一句:“我瞅你马勒戈壁!”

    不由分说,抄起折叠椅就教了那大哥做人。

    连同那大哥另外两个喝多的朋友,全被李海龙用折叠椅给抡进了医院。

    仨大哥颅骨全被李海龙给抡裂了,可见他当时下手有多狠!

    要不是那仨大哥的脑袋瓜禁造,他仨就被李海龙给送去阎王那报道了。

    那仨大哥在当地都小有背景。

    事后非要弄死李海龙不可。

    后来官家出来调解。

    李海龙父母跪求三位大哥手下留情,把工体旁边的房子卖了,赔了仨大哥一笔巨款,这才换了李海龙的自由身。

    那之后,李海龙家就从小康之家变贫民之家了。

    其实李海龙家之前条件就不怎么好。

    这一架,让李海龙自己前途毁了不说,还连累父母没有瓦片遮身。

    这事给李海龙打击很大。

    自那以后,李海龙就变得沉默寡言。

    和以前朋友都不怎么联系了。

    恰巧那时荆山混的也很差,有上顿没下顿那种,他也不好意思联系以前的朋友。

    于是俩人就这么无可奈何的失联了。

    后来这么多年,他俩对彼此的情况都不怎么了解。

    由于两人都没拿到大学毕业证,所以混的都比较憋屈。

    但李海龙比荆山还是强那么一点的。

    因为他就算再崴泥,再人生低谷。

    身边还有父母和不离不弃的冯蕊陪伴。

    也正是靠着父母以及冯蕊的支持和鼓励。

    李海龙在人生谷底没徘徊多久,就重新站起来了。

    他家之前在东四十条住着的时候,是住一楼。

    他父亲年轻时出了工伤,腿上留了残疾。

    后来就提前病退了。

    赶上他母亲那时下岗,也没工作。

    两口子就把一楼阳台打通了,把半个家改成了小卖部,在小区里干起了个体营生。

    把房子卖掉以后,他们全家都没了营生。

    只靠他父亲那点病退的退休金勉强度日。

    那时他家在昌平远郊有个关系不错的亲戚,家里盖了几座草莓大棚。

    他们当地人都是盖好大棚后,把大棚租出去,让外地人来承包种草莓。

    听说了李海龙家的事后,那亲戚就叫他们一家三口,回昌平老家安身。

    把草莓大棚低价租给了李海龙一家。

    并手把手的教会了他们怎么种草莓。

    李海龙大学时是学农业的,种草莓正好对口。

    那时他正处在人生低谷,心气比较低。

    于是就留在了昌平远郊,陪着父母一起辛苦劳作种草莓。

    种草莓和种地差不多,是个特别辛苦的力气活。

    李海龙心知自己坑惨了父母,便主动挑起干力气活的重担,尽量不让父母太辛苦。

    他们一家三口,就靠着一个草莓大棚,勉强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

    站住脚后,李海龙发挥了他农业专业的特长,找老同学从东北那边引进了据说是来自于岛国的更优良的草莓品种。

    并在昌平大棚里试种成功,这一下就打开了他家大棚草莓的销路。

    在昌平种草莓的第三年,李海龙摇身一变,成了引领当地潮流的草莓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