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唱出元代青花瓷,我的音乐能成真 » 第241章 《兰亭序》(中)

第241章 《兰亭序》(中)

    连续几天都唱出了九十分以上的高分,也助长了荆山要唱爆这首《兰亭序》的信心。

    这歌在周董的作品里,并不算是特别难唱的类型。

    除了中间那段假声戏腔稍微有点难以拿捏外,其他段落基本没有什么演唱难点可言。

    这歌带给荆山最大的挑战,反而是MV。

    这歌的MV拍的……都不是“烂”能形容的了。

    完全就是……让人一言难尽。

    荆山第一次看这歌的MV时,直接傻眼了,搞不懂这MV在拍个虾米。

    那时都2008年了。

    咱们祖国都开完奥运会了。

    这歌的MV却还在拍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套剧情,怎么狗血怎么来那种。

    后来一看MV的导演。

    荆山污了。

    原来支支MV是文山方拍的……

    有弹幕以后。

    这首经典的《兰亭序》,MV弹幕里就不怎么讨论歌了。

    全是类似这样的弹幕:

    【这MV拍的跟闹着玩似的,无关风月——真的是“无关风月”啊,我笑不活了!】

    【文山啊,答应我,下次别拍MV了。】

    【歌很经典,女主角夏如芝也是周董的御用女主角,但这MV……怎么拍成这样了?】

    【文山啊,隔行如隔山,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去写词吧。】

    【姓方的,你说你除了把周董拍的很帅外,还拍了个暇?】

    【导演文山,让我大开眼界,哈哈!】

    【文山啊,咱们耗子尾汁可行?】

    【文山导演对中华风画面理解的有点太形式主义了。】

    【文山,你能不能别这么不务正业,踏实写词它不香吗?】

    【文山啊,当导演也需要天分的,你还是老老写词去吧,拜托了。】

    ……

    由于当年被这首MV打击的太重。

    后面只要再看这歌的MV。

    荆山就有点忍俊不禁的感觉。

    这番正式挑战。

    荆山心态端的倒是很稳。

    没被文山方自我陶醉的MV所影响。

    特别顺畅的开始了《兰亭序》的挑战:

    “……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

    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

    ……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

    文山MV拍的烂到家,但大家仍旧选择原谅他。

    就是因为这歌,词写的太美了。

    配合上周董的曲,荆山很容易就唱出感觉来。

    即便是看着很烂的MV,荆山仍旧很有沉醉感。副歌之后的戏腔。

    荆山拿捏的相当到位。

    虽然他的气仍旧有点短,但应付这首慢节奏的作品,已经绰绰有余了。

    歌曲后半片。

    荆山唱的依旧投入:

    “……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湮灭~

    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徒留胭脂味~

    ……

    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

    ……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

    ……”

    荆山一气呵成的将歌曲唱到了最后。

    音乐落下了。

    但MV还没结束。

    文山方在MV最后用静止的字幕介绍了《兰亭序》——

    【兰亭序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该书帖完成於东晋永和九年,距今一千六百五十五年。现传世所见之兰亭序为唐代书法家摹本,真迹据传在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之乾陵内。乾陵位於陜西乾县城北,至今完备,尚未被盗。】

    就像这个字幕介绍的一样,很多历史学家都猜《兰亭序》的真迹就在乾陵里,还没被挖掘出来。

    但也有民间人士称,乾陵早就被盗空了,所谓未挖掘,只是一个说辞罢了。

    历史上针对《兰亭序》的踪迹,更盛行的看法是——

    这传世名帖,随着对其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入葬,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了。

    这里面是有典故的——

    在大唐贞观年间,文韬武略的李世民对书法情有独钟。

    尤其喜爱“书圣”王羲之的墨宝。

    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广为搜罗王羲之作品。

    每每得一真迹,世民便视若珍宝,馀兴来时摹揣度之,体会其笔法兴意

    领略其天然韵味之后,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却。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使得学王之风在贞观年间大为盛行。

    据载,李世民曾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

    至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

    虽然所藏墨宝甚丰,但始终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本。

    一国君主,却不能得到前朝稀世之珍品,太宗每一念此,便闷闷不乐。

    据说,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兰亭集序》,把它视为传家之宝。

    而这一书法史上的旷世奇作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这就要把时间拉回到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了。

    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后称《兰亭序》。

    王羲之是在半醉半醒下,乘着酒兴即席挥洒而成,书法极其自然流畅,姿态飞扬。

    据说王羲之第二天酒醒后写正稿,再怎样写,都不如《兰亭序》草稿写得好。

    王羲之自知以后可能再也无法写得更好了,便格外珍惜这篇作品,当作传家宝,赠与儿子王献之。

    之后这传家宝在王家一路传下,一直传到了第7代孙智永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