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第51章 正谲之辩

第51章 正谲之辩

    齐桓晋文的正谲之辩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春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然而,桓公死,齐国霸业不再,文公死,霸业延续百年。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曰,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为什么孔子褒扬的齐桓公后世不如有批评意味的晋文公呢?

    宋代大儒朱熹也议论过齐桓晋文,与孔子所谓颇有点儿出入。

    “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朱熹的看法,齐桓晋文心皆不正,都是打着仁的旗号。那么孔子难道不明白吗?不可能不明白。但是孔子仍然褒扬齐桓,好像说假仁也是仁啊,仁术也是仁啊,至少是表现了一些仁的。

    到了清代,又有新的说法“清儒反其说,谓谲者权诈,诈乃恶德,而权则亦为美德。晋文能行权,不能守经,齐桓能守经,不能行权,正是各有长短“。

    清人为晋文翻案,认为晋文之谲是权变而非狡诈,权变是智慧,应该提倡。

    “孔子皆极称齐桓、管仲,然《论语》甚少称及晋文,孔子之意,岂不可见?又下章,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此即桓之正。晋文便不能及此。惟齐桓一传而衰,晋文之后,世主夏盟,常人以成败之见,皆艳羡于晋文,孔子独持正论,固非为两人争优劣。“

    孔子非常清楚齐桓为人,当然知道桓公晚年的那些国事家事,知道桓公的私德,知道桓公的凄凉晚景。但是孔子偏偏隐去了齐桓公的这些负面东西,推桓公为正,就是因为桓公尊王攘夷,主盟不以兵车,不是依仗的武力暴力,因此谓桓公为正。

    说实话,孔子的做法也有失点儿公道,无论春秋还是论语,都是单向的宣扬,褒善隐恶,有利于他老人家思想的极力推崇,有所碍的闭口不谈,这样的例子有不少。

    齐桓晋文事上,从事功成败看,显然晋文更胜于齐桓,孔子偏偏不多言一句晋文,反而大加称扬齐桓管仲,“如其仁如其仁“,为什么?

    齐桓更利于他老人家的“仁道“学说,更利于他老人家的“复周礼“,才不管齐桓是真是假。

    然而历史的事实却是,符合孔子理论的齐桓霸业昙花一现,被评为谲的晋文后世霸业百年有余。

    大约可知孔子一派的思想在实践上常有不足,特别对于社会乱局常常表现为束手无措,事功上不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