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201章 结与国之欢心

201章 结与国之欢心

    《魏世家》·魏昭王

    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二年,与秦战,我不利。三年,佐韩攻秦,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六年,予秦河东地方四百里。芒卯以诈重。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八年,秦昭王为西帝,齐湣王为东帝,月馀,皆复称王归帝。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阳之城。

    十年,齐灭宋,宋王死我温。十二年,与秦、赵、韩、燕共伐齐,败之济西,湣王出亡。燕独入临菑。与秦王会西周。

    十三年,秦拔我安城。兵到大梁,去。十八年,秦拔郢,楚王徙陈。

    十九年,昭王卒,子安釐王立。

    魏国到了魏襄王时,国势日衰,在西面,秦国彻底控制了河西之地,要知道河西本来就是秦国辖域,自魏文侯时吴起伐秦,一举将河西归入魏国版图,这是魏国的鼎盛时期。到魏襄王时,魏国霸权丧失,秦国国内变法图强,开始渐渐的挑衅魏国。魏惠王时,尽管魏国在国际上也遭受过不少挫折,但是相对来说国力还算一流,秦国并不太敢与魏国发生冲突,随着秦国日强,开始有了染指中原的想法,无疑突破魏国是东进的第一步。

    对于魏国来说,到了魏襄王以后,彻底陷入四战之地,东有齐国连挫魏国,西有秦国蚕食河西,南有楚国也时不时的趁魏国之危,昔日的诸侯霸主,沦为二流国家,不得不在列国间玩弄外交手段,尽管如此,魏国还能勉强维持局面,在夹缝中苟延。

    魏国有段时间的短暂复兴,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五国伐齐,对于齐国魏国可是恨之入骨,徐州相王表面上对齐国的服输,实际上魏国意欲借此挑拨齐楚矛盾,目的也真的达成了,但是魏国复仇齐国的梦想始终存在。而齐国也恰恰给了他机会,齐国灭宋是酿成五国伐齐的根本事件,主要运作国首先是赵燕魏,推手是秦国,楚国名为援齐实则趁火打劫。这一战齐国差不多要亡国,从此之后齐国就没再抬起头过,魏国也趁此机会将宋国疆域兼并,形成了失地于秦,得地于宋的补偿。

    魏昭王借五国伐齐的机会狠狠的出了口恶气,魏国从此以后的形势就是臣服秦国,畏秦如虎,没法子,魏国毗邻秦国,秦国大刀阔斧的变革后,又挫败楚国,收巴蜀,可以说后顾无忧,尽可以长驱向东,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像魏国东南西北各有虎视眈眈,面对秦国,只能采取媾和割地的办法,“量魏国之物力,结秦国之欢心”。

    五国伐齐,表面上各国都有所取,魏国也报了当年桂陵马陵之耻,但是最为受益的当属秦国,没有了齐国在东方的制约,秦人更可以铁骑无当。魏襄王时尚能在纵横之中维持一个动态中的平衡,要么合齐抗秦,要么连秦抑齐,虽说大环境恶劣,却也保的国土完整,齐国一蹶不振,秦国更加肆无忌惮,魏国直接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