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237章 赵简与孔子补遗(2)

237章 赵简与孔子补遗(2)

    孔子自卫将入晋,至河,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及舜华,乃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犨鸣犊、舜华,晋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二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也,而杀之。……君子为伤其类者也。”遂还,作《槃操》以哀之。

    这个故事来自《孔子家语》。关于《孔子家语》这部书,现在的观点认为它的史料价值很重要,它是记录孔子及门人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唐宋以降,都怀疑这部书的真实性,但是往往又不能去证伪它,反而是“流传愈久,遗闻轶事,多见其中,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这也说明了这部书记载的一些东西有它特别之处。

    现在的考古发现,流传于今的《孔子家语》与出土的竹简本《儒家者言》颇为相似,因此今人以为这部书的价值甚至要超越唐宋以来的传统四书,被以为是“儒家第一书”。

    上面的故事说了些什么呢?孔子将要去晋国,据说是赵简子的邀请,但是中途听说晋国的两位大夫被杀,引发了孔子的感慨,“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这黄河水啊,滔滔不绝,阻隔了我的脚步,这是命啊!孔子为什么如此的悲伤呢?正如他自己的解释“物伤其类”,他欣赏的人在晋国被赵简子所杀,他也认识到即便自己去了晋国也没有什么意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其不欢而散,不如就此止步。于是孔子回去了,作了一首乐曲抒发自己的感伤。

    我们都知道,孔子周游列国无所用,他积极用世的心情非常迫切,听到谁要用他,巴不得赶紧就去。相关的记载,阳虎找过他,赵简子找过他,佛肸找过他,公山弗扰找过他,孔子都动心了。尤其是阳虎那句“日月逝矣,时不我与”,真是引起孔子心中一片涟漪。

    佛肸是赵简子的家臣,后来暗中投靠范氏中行氏,凭借着重要据点中牟背叛了赵简子。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孢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中牟毗邻卫国,当时孔子正在卫国游历,希望得到卫灵公的赏识,心都操碎了,甚至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引发了史上一桩暧昧的悬案。佛肸知道孔子这个人比较贤能,是国际上都了解的大学问家,想着让孔子来中牟帮他做事,主要是想借助孔子的名望来对抗赵简子。孔子想要去。子路不同意了,说老师你向来反对造反叛乱的人,为什么这次你要去中牟?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孔子的回答听起来貌似狡辩,不过也有他的道理,孔子说我是久经考验的人啊,坚强不屈,出淤泥而不染,就算他们心术不正,我也不会上他们的当。再说了,你不理解我啊,我真的想出去做事,我难道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葫芦吗?

    孔子为什么没有去我们不知道,但是孔子确实动心了,总算有用他的人,如阳虎所说“日月逝矣,时不我与”,但是范氏中行氏失败了,中牟也被赵简子控制,佛肸想利用孔子来对抗赵简子的算盘落空。不过这个故事后世一些儒家不以为真实,甚至要将一些叛乱之人招纳孔子,而孔子动心的记载从《论语》等典籍中抹去,认为这抹黑了孔子的圣人形象。事实上,春秋时期的孔子并不如后世拔高的那个孔子一模一样,是变化了的孔子,被意识形态利用了的孔子。

    这两件事可以理解为赵简子与孔子的隔空对决,,尽管赵简子有遵礼的言行,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在群狼环伺的晋国,是经历过血淋淋的斗争打下的天下,孔子不然,始终怀着美丽的梦想,试图用礼制来匡时救世,结果只能是徒增悲伤。赵简子与孔子都是同时期的大贤,一个晋国称霸,政治上纵横捭阖,一个缅怀王道,追求那美丽的梦想,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