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263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263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赵世家》·赵武灵王胡服·虽千万人吾往矣

    首先必须明确的,赵武灵王推行的是一次军事改革,这次改革极大的提升了赵国的战斗力。赵武灵王所以推行这次军事上的变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彻底打击西北边境的三胡,即林胡、东胡和娄烦。胡服骑射本质上是一次“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骑射之前,赵国的主力部队以及作战模式以兵车为主,机动性差,装备笨重,这种特点适合于平原作战。三胡本是游牧民族,往来迁徙无常处,而且地形多山谷丘陵,因此三胡的作战模式以围猎的特点,重点在于骑兵,弓箭,来去灵活,机动性很强。赵国多年与三胡的冲突都不能彻底瓦解他们的战斗力,就是因为车战的模式面对胡人的骑兵很难在复杂的地形上表现出作战优势来。

    赵武灵王正是发现到这一点,他认为要想对三胡进行有效的打击,必须用他们的方式,即建立一支骑兵劲旅来遏制胡人,从文化意义上说,赵国实行胡服骑射相当于自觉的与游牧民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融合,这使得在与胡人作斗争的过程中便与吸纳胡地民众,至少在文化理念上能得到胡人的认可,起到分化、吸收的作用。

    这是从骑射的角度来看,当然,像胡人一样建立骑兵,是克服北部边境的最有效的方式,属于军事上的改革,骑射的效用很容易理解,易于接受,这并不会造成阻碍。但是要效仿胡人骑射,必须胡服,让国人普遍接受这才是最麻烦的。不胡服不骑射,胡服骑射是一回事。骑射属于一种作战模式,但是胡服就不同了,完全是文化上的颠覆。

    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原王图之也。

    正如后来公子成所说的,中原是礼仪之国,讲究诗书礼乐,学圣人之所教,怎么可以学习胡人的文化呢。这是中原各国的普遍认识,也是一种骨子里头带有的自尊和虚荣,认为四夷之地属于蛮荒部落,非我族类,现在低三下四的学习胡人装扮,是自贬身份。骑射可以学,胡服不可以。

    服装饰物对于中原国家来说是一种文化传统,标志着身份地位、等级贵贱,更以此为荣,蛮夷之民可以学华夏文化,华夏之民不可以效仿蛮夷,譬如孔子的话,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夷狄这种文化落后的民族就算是由国家一样的政体,还不如华夏没有君主呢,没有君主但是有优秀的文化文明,这实际上是对边境少数民族的歧视,是一种自尊自大的表现。从文化的角度固然有他的道理。这是赵武灵王提出胡服后遇到反对的根本原因。群臣皆不欲。

    不胡服,骑射就是一句空话。当时的着装,上衣下裳,上衣宽大,下衣似现在的裙装,无法骑兵作战。胡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的冲击。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赵武灵王志在胡服,的确需要非凡的气魄与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