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298章 HD之战

298章 HD之战

    《赵世家》·邯郸之战

    秦国在长平大破赵军后,又发动了邯郸之战。两次大战役间隔时间在两年之内。邯郸之战的起因是赵国悔约,拒绝割地赔偿给秦国,秦国于是盛怒而长驱直入包围邯郸。

    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郸。

    从结果看,赵国成功挫败了秦国的灭国之战。,长平之战惨败,邯郸之战小胜,其中的原因在哪里?这无关乎赵国临阵换将,免廉颇任赵括,也无关乎秦国逼迫白起自杀,而有关乎天下局势。换一种说法,长平之战,赵国所以惨败是一己之力正面硬刚秦国,没有联合六国抗秦,因为以赵国的综合国力根本打不起与秦国的决战。

    难道赵国不知道秦国之强吗?非也。长平之战前,赵国从来没有正面跟秦国冲突过,为什么,很简单,知道打不过。长平之战也是因为赵王贪恋上党之利不得已正面对抗秦国。从战事的过程看,不管是廉颇还是赵括,都不能战胜,失败是注定的,只不过四十万赵军被坑杀对赵国的消耗太大了,代价太大。长平之战对赵国来说别说取胜,不败是最好的结局。那就是将秦国拖到谈判桌上来。

    赵国正确的做法是执行虞卿的建议,“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虞卿认为仅凭赵国的力量不足以抗秦,必须联合楚魏,为什么没有齐燕的事?赵国连年攻打齐燕,就别指望齐燕出兵来援了。重宝赂于楚魏,甚至不惜割地给楚魏,刺激楚魏来救援,长平可保不败,这样赵国得上党,楚魏也从赵国那得到利益,损失的是秦。此所谓伐谋伐交。

    可惜赵国没有这么做,低估了秦国灭赵的决心,认为与秦国消耗下去,固守长平寄望秦国退兵,结果是自己先撑不住了,去借齐国粮食,齐国不借,长平惨败。援兵指望楚魏,后勤指望齐国,两方面赵国都没有处理好,又耗不住秦国,惨败是必然的,与廉颇无关,与赵括无关。要么放弃上党,要么联合楚魏,别无胜算。

    邯郸是赵国国都,邯郸若亡,赵国就差不多了。赵王好像顿悟了,这次听从了虞卿的话。

    秦索六城於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於齐而取偿於秦也。而齐、赵之深雠可以报矣。

    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

    虞卿建议与其割地给秦不如割地给齐国,既拉拢齐国抗秦,又消除了齐赵的仇怨,一举两得。齐国加入了抗秦的计划,魏国也相随而至,于是合纵成功。然后深交楚国权臣黄歇,赵以灵丘封楚相春申君。

    由此可见,长平之战所以败,非关乎将帅,在乎赵国不自量力没有走合纵的路线,而邯郸保卫成功,恰恰是依赖于齐楚的后援。当然,另一个角度说,邯郸被灭,赵国危矣,秦人东进更是一片坦途,六国胆寒,赵国的存在无疑是各国西面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