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300章 风云廿年

300章 风云廿年

    《赵世家》·赵孝成王·风云廿年

    综观赵孝成王二十年,一直在打卫国战争,先后经历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抗燕之战,这三次战役都是关乎赵国存亡的大规模作战,长平之战前,赵国一直在执行扩张战争,搭乘五国伐齐的战车,进一步壮大。秦国发现五国伐齐最终获利的是赵国,就果断退出联盟,残齐已不足以威胁到西秦的东进战略,没有必要再扶持一个强赵出来。

    赵国的扩张让秦国很是忌惮,秦国开始将战略转移到自己的西南部,收巴蜀,历史的发展证明巴蜀入秦时秦人最终统一天下最为重要的收获,此后再无后顾之忧,尽可以将战略重心调整到东进上来,伐三晋之前,先行打垮南楚这个硬骨头,楚国被迫南迁,无力再干涉秦国东进。于是攻韩伐魏,韩国不能抗衡,不得已献出上党。

    上党郡守冯亭转而将上党郡转送给赵国,赵孝成王欣然接受,这一次提前引爆了秦赵决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乃至后来抗燕之战几乎都是赵国接受上党引发的。

    固然不能批评赵王接受上党,但是赵国长平之战所以惨败的重要原因是高估了赵国,低估了秦国,即便没有低估秦国,至少是过于自信了。长平之战完全是秦赵之间的大对决,没有任何一个第三方国家参与,秦人的优势在这场大战中展露无遗。事实证明,以秦国的综合国力,不是哪一个诸侯国可以单独抗衡的,合纵是唯一抵御秦人的法子。

    但是,长平之战两强相争,必有一伤,秦赵两大霸主硬刚,齐燕韩魏楚偷着乐。无论秦赵哪家赢,列国都能受到这场战事的利益,秦赵相斗互相损耗有利于缓和各国的压力。这也是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自始至终没有外援的一个潜在点。追究长平惨败的责任,赵王的外交无疑是第一败因。倘若依照虞卿的建议,赵国得上党,另割地拉拢魏楚,长平可保不败,不至于陷入到影响国运的一连串战争中去。赵国史将赵孝成王的失策归结为天意,归结为赵括无能。

    长平战败,赵国认输,割地赔款,也许是赵王顿悟了,给秦国多少地都不能满足秦人东进的欲望,还是听虞卿的话好使。赵王悔约,秦人盛怒围困邯郸,赵国亡在旦夕。于是赵王割地联合楚魏,才有了魏公子信陵君救邯郸的壮举,这一战邯郸守卫成功,魏公子无忌一战成名。邯郸之战再次昭示天下,唯有合纵才能抗秦。

    合纵好用,最终没有玩过秦人的连横,合纵是损耗国力的,与秦连横则受益匪浅。秦燕联盟,再次向赵国进行打击。邯郸战后,燕国趁火打劫,在赵国身上捅刀子,燕国攻于东,秦国犯于西。赵国谁都不怕就是怕秦国,哪怕长平邯郸之后一个遍体鳞伤的赵国也如此。十万赵军将二十余万的燕军打的稀里哗啦,燕都被围,无奈之下,赵燕谈和。赵国用实际行动告诉天下,除秦之外中原赵国还是说了算,一个残赵足矣,由此可知,赵国最霸气威武的赵武灵王给他的子孙们留下了多么宝贵的遗产,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就是中原之霸。

    赵国自其先人赵衰、赵盾直到赵烈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尽管有内斗,大体上政局平稳,赵孝成王尽管有长平惨败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邯郸之战,抗燕之战让赵国再次缓过劲来,但是此时的赵国已经很难屏障中原,最伟大的千古一帝嬴政开始走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