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373 桑间濮上(下)

373 桑间濮上(下)

    《卫康叔世家》·桑间濮上·郑卫之音(下)

    一、看那些郑卫之音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热烈而浪漫的青年男女春天聚会,快乐的游玩,活泼的说笑,礼物相赠,这正是男女自由的爱情生活。)但是在后世大儒的眼里,这不是什么乡村爱情,而是淫奔。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现代人认为这就是热恋少女的婉转表示担忧的情诗。在后儒眼里不能这么说,而是说这是讽刺当时的国君,真是可笑。

    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气怄啊,不念旧情轻分手呀!

    沿着大路走啊,抓紧你的手啊。莫要嫌弃把我丢啊,抛却恩爱不肯留呀!

    (相送还成泣,只三四语抵过江淹一篇《别赋》)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年轻夫妇的有爱生活)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青年男女的恋歌)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戏谑的男女恋人)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一往情深的少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坦率真诚的辣妹子)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爱的幻想)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喜见情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不见恋人)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知心爱人)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偶遇)

    我们没有看出其中的“淫”,倒是觉得生活趣味活泼,情感自然,真诚,不虚伪,委婉与含蓄。后世读《诗》,对郑卫之音颇不以为然,所谓郑卫之音多淫靡。桑间濮上,多半是记叙青年男女私会之诗,被后世道学家读出了“野合”的意味,于是大加挞伐,认为不合体统。

    二、桑间濮上

    对于郑卫之音的非议,孔子有“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的表达。孔子不喜欢郑卫之音,只是认为郑卫之音是礼崩乐坏的象征而已。个人以为孔子本身是反对在正式的场合玩这些,并不是对乡间百姓的挞伐,否则,孔子岂不是不通人情?

    当然因为孔子的言论和态度,在后儒眼里,无限上纲上线。对郑卫之音的批判毫不讳言其厌恶:“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包括普通百姓,甚至国君,还是更喜欢通俗音乐。

    魏文侯曾经对子夏表示:“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庙堂乐曲听了犯困,反倒是郑卫之音愉悦身心,

    齐宣王就更为直白:“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甚至可以说,作品的本身没有问题,是批判的人出了问题,有个故事。睦山和尚一日牵一尼姑臂膊,尼姑嗔怒,说“和尚还有这个在!”,睦山反唇相讥“却是你有这个在!”我不过拉你一下,你想哪儿去了?——你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