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449 奇缘

449 奇缘

    《楚世家》·楚平王·阴谋家(1)

    玉璧奇缘

    初,共王有宠子五人,无適立,乃望祭群神,请神决之,使主社稷,而阴与巴姬埋璧於室内,召五公子斋而入。康王跨之,灵王肘加之,子比、子晳皆远之。平王幼,抱其上而拜,压纽。故康王以长立,至其子失之;围为灵王,及身而弑;子比为王十馀日,子晳不得立,又俱诛。四子皆绝无後。唯独弃疾後立,为平王,竟续楚祀,如其神符。

    这是楚共王选嗣的趣事。“请神决之”,不知道楚共王怎么就用这样奇特玄妙的手段来选择接班人。一方面共王没有嫡子,正夫人没有给他留下儿子。按规矩,在庶出的儿子中共王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确定接班人,但是共王太有些儿戏,请神决之,也就是说让上天来决定继承者。就算共王儿戏也就罢了,偏偏他没有接受上天的安排。这次“请神决之”的结果,小儿子弃疾才是最应该继承国君位置的,平王幼,抱其上而拜,压纽。楚共王没有采纳上天旨意,而是任命庶出的长子康王。

    关于楚国太子,相信各自有自己的政治势力,既然没有嫡子,那么五个庶子都有希望都有资格来继任国君。共王郑重其事、非常隆重的采用“请神决之”,又放弃了“神决之”的结果。如果按照“请神决之”的方案,小儿子弃疾最当立,其次楚灵,其次康王,另外俩儿子“皆远之”。

    那么共王死后,康王立,康王死,楚灵弑君,楚灵立,弃疾造乱,是为楚平王。事实的发展确乎是按照“神决之”的安排。唯独弃疾後立,为平王,竟续楚祀,如其神符。

    太史公采纳了左传的说法,把这个故事老老实实的记述下来,但没有表达意见,反而在太史公曰中对公子弃疾做了批判: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几再亡国!太史公说弃疾“以乱立”,明确的表达了太史公的态度,他不相信那个玉璧的传说,他认为公子弃疾是通过造乱登上国君位置的。

    那么为什么《左传》这么不厌其烦的去记述这个故事呢?

    首先《左传》是儒家一派的史书,站在儒家的立场,对楚康王、楚灵王这样“国人谓不谷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的楚君采取贬抑的态度,楚康王一生在与晋国纠缠,最终与晋国共霸天下,实际上这时候的晋国疲态尽显。到了楚灵,更是野心勃勃,连陈国蔡国直接灭了设置为县。儒家的根本理念是恢复周礼,遵从王制,像楚康楚灵这类的楚君,中原哪一个国家都不会支持。相反,楚平王却显出了与楚国历代国君迥异的风格,简直像极了谦谦君子。

    你说,中原诸侯喜欢康王呢还是灵王还是平王呢?毋庸置疑,自然是平王,因为平王一即位便把蔡国陈国给恢复了,还废止了楚灵的移民政策。这对中原国家是好事,但是对楚国却相反。而《左传》是站在鲁国的立场来记史,只能也只会歌咏平王,尽管平王的私德很成问题,后来的史家还是给他一个“平”的谥号。事实上,弃疾才应该得一个“灵”字。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几再亡国!对楚国言,平王弃疾差不多算一个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