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484 没有列传

484 没有列传

    《史记》没有“墨子列传”再说

    儒墨显学,这在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尤为显明,尤其是墨学,除具有其他学说共同的特点外,深刻的科学实践,逻辑思维更是墨学的独特之处,在诸子百说中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甚至达到与希腊毕达赫拉斯、赫拉克利特的高度,非常不简单。儒家孟子说“天下之言,非杨即墨”,也见得墨学的独领风骚。

    就是这么影响赫然的墨学,在大名鼎鼎的《史记》中,只有区区24个字: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只有这二十四字的记述,而且是在《孟子荀卿列传》中。

    为什么?

    有人说,太史公疏忽了,先秦各家太史公都有言行列传,唯独墨子没有,仅仅在孟子荀卿列传中附缀姓名,大概是太史公没有去详细的考证,也太大意了。——这是疏忽说。

    也有人认为太史公不可能疏忽,以他的记史风格,一定做过列传,只是后来亡佚了,至于亡佚的原因自有别说。——这是婉转一点的亡佚说。

    更有一种说法尤为直接,肯定太史公做过墨子列传,因为某种政治原因在后世被删削掉了。——这是删削说。

    儒墨尖锐对立,这点很明确,墨子先是从儒,后弃儒自创学说,对儒家有过激烈的批评,在具体的政治主张上也有强烈的排斥。因为这,就有人提出司马迁尊重孔子,推崇孔子,墨家站在孔子儒学的对立面,太史公不喜欢,加之太史公时期政治上独尊儒术,迎合现实需要,太史公没有单独为墨子立传。——这是想当然说,似乎太小瞧太史公了。

    站在儒家的角度,支持太史公儒家说,站在道家的角度,认为太史公道家说,各取所需,在儒的角度,如上面所说,太史公在尊儒抑墨,觉得墨家不值得细述,太史公作史要考虑到时代背景,兼顾自己的个人偏好。——这是如上种一模一样的臆想说。

    还一种看法说,太史公对墨子的二十四字记述已经表达了他的意见,这二十四字足够了。说你看墨子的出身有了,学说主张有了,与儒家联系有了,这些还不够吗?墨学中提到的节用尚贤之类的,儒家也主张,记了儒家没必要再浪费笔墨写墨家,而且认为太史公对墨学中的非儒思想,尚同思想非常抵触,非常反对,不符合政治需要,不值一记。因此对太史公进行批评,说什么太史公故意隐瞒历史,操纵史料,没有客观的去记史。

    ——这样一来,既打击了墨家又批判了太史公,私心昭然若揭。

    但是这种说法的人忘记了一点,墨学中最光辉的是什么,是他的科学实践,是他的尚同与尚贤,还有他严密的组织架构,权威的墨家领袖,这些才是墨家史料在历史上被消失的重要原因。太史公杂记百家,不可能疏忽墨学这样一种当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最可能的原因便是太史公的“史记”按照当权阶级的意志被删削,墨家被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