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方渔重生记 » 第三章 井底得灵珠 返家情更怯

第三章 井底得灵珠 返家情更怯

    对新生活的期待使得方鱼越发的想早些恢复身体,好逃出这个井。他望着井口天空,此时已是傍晚,天色逐渐的暗了下来。

    四肢的酸痛,五脏六腑的疲劳,让有四十年修炼经验的方鱼知道刚才自己一定是经历了大痛苦,这需要时间来恢复。

    十一岁的方鱼现在是气感中期,已经可以做到对内气稳定的感应。

    气感是修炼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因为太过初级,只被分成了初、中、后三个阶段。划分规则也非常简单:能对内气有感应,就达到气感初期;能随时感应到内气,就到达气感中期;能感应到内气是从何而来、又去到何处,也就是感应到内气的运行,就达到气感后期。

    气感的下一个阶段是炼气,炼气期被分做初、中、后、巅峰、大圆满五个阶段,巅峰也称为小圆满或圆满。

    修炼者进入炼气期的标志是可以做到内气的周天循环,即从经脉的各处将内气聚集起来送入丹田,再从丹田将内气导出送回经脉。这个过程需要在修炼者有意识引导下进行,而非无意识的自然运动。能做到有意识引导的周天循环,就是炼气初期。

    而整个炼气期的修炼,就是在内气的导入导出过程中使其不断增长,同时,存储和运行内气的丹田和经脉越来越强壮、有韧性,可以容纳更多的内气。

    心动期是炼气期的下一个阶段,和炼气期一样被分做初、中、后、巅峰、大圆满五个阶段。

    在整个修炼生涯中,修炼者有很多心动的时刻。比如第一次感受到内气和它的运行轨迹,每一次突破境界等等,但为什么特别有一个叫心动的阶段呢?

    首先是因为这个阶段是气从内敛而外放的转变过程,外放的“气”让修炼成果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可以去影响外面的人或物,不再只是修炼者自身的锻炼。

    其次是与神识的产生有关,或者说这个阶段产生的是神识和念头的结合体——神念,所谓心动实为神动,神随念动,是为心动。

    心动期的神念是无法离开修炼者的身体的,要做到脱体而出一般需要先天境界的修为。这个阶段神念最大的作用是内视,内视是对修炼者自身的探查,看到自己体内的五脏六腑,内气的运行等等。

    心动期真气随着修炼,会表现出一些属性特征,比如水属性、火属性等等,大多数人表现出的是五行属性,也有人会表现出如冰、雷等特殊属性。

    通过有经验高手的探查或将真气释放到测试仪器上,就可以检测出真气的属性倾向,从而针对其真气特点,制定修炼方案,使得修炼者的进步更快。

    这也就是内气和真气的区别之处了。

    内气也叫内力,是一种存在体内的气,没有属性之分,或者说内气是各种属性的“气”的混合体。内气人人都有,不论是否修炼,只是表现形式不一定是气态,所谓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就是说“气”是基础,它演化出了精、津、液、血等等。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人体都是由不可见的微小粒子组合而成,微小粒子才是基础,人体的骨、肉、精、血等等都是微小粒子不同的组合方式,“气”也是如此。但因这种观点未被证实过,所以,也只是作为一种观点存在而已。

    然而,“气”和“精、津、液、血……”之间的转化,却在修炼中时刻被证实,或者说修士利用了这种转化过程进行修炼。

    人的身体负责体内各器官、各种物质的平衡。当人的身体发现经脉内的内气空虚时,就会驱动各个器官将“精、津、液、血……”转化为内气以补充;反之,当人的身体发现“精、津、液、血……”的缺失而内气充盈时,会将内气转化回来。到这种转化是人的身体为了保证其自身的平衡自动自发而做,无需人的主动意识参与,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修炼者的修炼则是先以法诀驱动经脉中的“气”,将之送入丹田储存起来,造成经脉中“气”的空虚状态,然后身体感应到这种空虚,将“精、津、液、血……”转化为“气”以填充经脉。待经脉填充满,修炼者再次驱动内气到丹田中……如此反复。当丹田中的内气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内气运动以锻炼丹田,或将之送回经脉,以滋养经脉、五脏六腑、骨骼或肌肉。

    这样一个循环,称为一个周天;对全身上下所有经脉的内气的逐一收集并积累到丹田,再逐一送回所有经脉中,称为大周天。一个大周天包括十二个周天,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

    修炼就是不断搬运和堆积内气的过程,而要想内气可以顺畅的流动,首先经脉要通畅,其次要宽阔,再次要有韧性,这些都是修士在炼气期要实现的目标。

    修炼也是内气不断被压缩的过程,通过压缩以提升内气纯度和品质,真气就是在内气数次压缩之后形成的一种具有属性倾向的高品质内气。

    内气的修炼有前人各种经验可以参考,这些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总结、提炼和验证,就形成了功法。

    以三合派炼气期的修炼者所需功法举例:内气方面的功法有聚气诀、凝气诀等;经脉方面的功法有脉经、三叠经络诀等;五脏六腑方面的功法有养身六君决等;骨骼方面的功法有锻骨诀等;肌肉力量方面的功法有增肌聚力诀等。各家门派和势力对炼气期修炼功法有不同都叫法,修习倾向也略有不同,但修炼目标都是一样的。

    那么学会功法之后,反复修炼是不是就可以快速晋级?

    对修士来说,努力修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要考虑身体的承受能力,过度的修炼不仅不能提升,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说反复的将经脉的内气聚集到丹田,使得身体不断催动五脏六腑产生新的内气以补充经脉,那么五脏六腑靠什么来补充呢?靠食物、丹药、灵物的补充都是在一定限度之内,超出了,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一般修炼者都以感觉中身体器官的疲劳为修炼的上限,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加快修炼的目的,给身体造成的负担也可以通过之后的休息、服用药剂或进食营养食物等方式进行补充。

    这也就说明了修炼是一种花钱的行为,食物要花钱、药剂更要花钱。

    那么修炼者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内气吗?

    从外界获取的是灵气,灵气通过人体吸收转化为内气,蕴含灵气的叫灵物。灵物相对于药剂和食物来说,更直接、效果更好,只可惜修炼世界万年以来,那种能轻易获取并直接食用的灵物早已稀少。

    灵气本质上是和真气一样的东西,所谓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灵气来自大自然,存在于矿物、草木、灵兽等灵物之内,草木和矿物吸收日月的精华,灵兽通过进食含有灵气的草木、矿物等获得灵气。

    修炼者通过特定方法或功法,也可以从矿物、草木等灵物内吸收灵气,转化为自身真气。

    空气中的灵气量也非常大,但空气本身更加庞大,所以灵气相对于庞大的空气是很稀薄的。后天修士是无法吸收和利用空气中存在的灵气的,只能用某些方法提升浓度后吸收,比如某种聚灵阵法。先天修士是可以利用,但相对于他们庞大需要,空气中灵气太稀薄了,若仅利用空气中的灵气来修炼,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初级修炼者的修炼行为可以被总结为两条路,第一条是:进食获取营养以补充人体消耗,收集经脉中的内气存储丹田,丹田的内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锻炼丹田或者经脉,同时反哺人体各个器官、骨骼、肌肉等;第二条是:获取灵气,转化为内气、锻炼丹田或经脉,同时反哺人体。

    明显第二条路更直接,进度也会更快,但可以直接使用的灵物很珍贵。

    内气的感应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因为除了自行体悟之外,还可以修炼气感法诀,更可以由高手将真气送入体内来帮助感应。

    极少数感应不到任何内气的人被称作绝脉者,绝脉者在人群中的占比很低,只占不到半成。停留在气感初期的人占了总人口的四成半,这些人偶尔可以感应到内气的存在,但因为感应不稳定,无法通过内气修炼来强身健体。

    剩下五成人里,气感中期占了其中的六成,剩下的则可达气感后期。停留在气感中后期的人虽然一时无法使用内气进行修炼,但通过对某些内气功法的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也能做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气感后期的人中,约有一半的人可以夸过气感阶段,突破到炼气期。这也就是说,全体人群中有一成的人可以突破到炼气期。

    炼气期的修士中,约有一成可以突破到心动期。此外,还存在一些不经过炼气期,直接突破到心动期的人群,比如修习浩然之气的大儒、专精一道的匠人等等。他们的心动期修为,也就只有神念修为了。这对于有特殊天赋,却没有气感的人来说,是一条突破的捷径。

    心动期到融合期的概率在两成左右。融合期突破到筑基期,是后天突破到先天,概率不足半成。

    也就是说一万人里有大概一千多人可以突破气感阶段到达炼气期,有一百多人可以突破道心动期,有二三十人可以突破到融合期,但突破到筑基期的强者,运气好了一万人里能出一个两个,运气不好则根本没有希望。

    尽管这个万中不足一的概率看着很小,但站在整个大陆乃至所有大陆万亿人口的基数上看,但先天期修炼者已经是非常庞大的群体。

    现在的方鱼已经处在气感中期,属于庞大的人口中,可以修炼的那一半人群里,这么想想也是不错的。只可惜这对于想爬出井的方鱼来说还远远不够。身体的严重消耗让方鱼只能这样躺在井底,现在他更多的是在琢磨,怎么样快速恢复身体。

    “修炼者的内气可以聚集成束,依心念指挥在体内游动,并作用到需要的部位,这种内气就可以被称作真气。”这是书本上对真气的标准定义。

    但普通人并不这么认为,在世俗观念里:气感期被感应到的内气是内力;聚集成束,可以被心念指挥的内气才叫内气;能外放的内气叫真气。因为外放的内气可以被检测到,甚至被看到,这才是真正的“气”,所以叫真气。

    专家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喜欢自以为是,并不太参考世俗观点——或许当时这个制定规则的专家也只是个世俗认为的内气阶段呢?!

    然而,世俗也常有短视的时候,在修炼者群体中,虽然也把这种可以外放的内气称为真气,但这只是真气的初级阶段,除了表现出力量的特性,并没有其他用处。在心动期,随着修为的提升,真气开始有了属性的倾向,这种有属性的真气才是修炼者群体认可的真气。

    所有修炼者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五行齐全的,不然这个婴儿也活不下去。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饮食等因素,会逐渐造成五行的不平衡;当开始修炼之后,由于所学修习功法等原因,会加剧这种不平衡。

    当心动期修炼者进行真气检测时,就会将这种五行的不平衡表现出来,有的表现为真气的属性倾向,有的倾向过大导致某些属性的真气过少,干脆检测不出来。当然,大多数情况是五行不平衡,即五行都有,只是哪个属性多一些、哪个属性少一些。

    当真气的属性倾向被知晓后,修炼者会刻意的修习这种属性的功法。长期修炼属性功法,会使神识在潜意识中帮助修炼者梳理真气,让亲近的属性真气更加强大,不亲近的属性真气或被自循环或者被及时消耗掉。

    五行的平衡不是更好吗?为何要这么在意不平衡或缺失问题?

    因为这和修炼的难度有关。对于修炼者来说,真气属性越纯粹,修炼效果就越好,进境就越快,后天突破到先天就越容易,而先天修炼者则是每个势力的核心战力。

    但人是五行的结合体,五行在维持人体的运转,单一五行属性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很大。所以,要么真气属性是非五行的特殊属性,要么就要对属性的缺失进行补充,以平衡身体。

    再深入一些分析:五行属性真气的产生是来自人体的五脏六腑等器官,是不受人意识控制的无意识行为。根据“气”与“津、液、精、血……”的相互转化原理,既然身体器官能产生五行之气,那它们同样要索取真气或者要营养滋养。真气被用来修炼,就只能通过营养饮食、药剂、丹药或者灵物来补充缺失。但是营养饮食效果差,药剂杂质多,长期服用需要解毒排毒,丹药则太贵,而灵物更难得一见。

    故此,要培养一个绝品资质的纯属性修炼者,所需不仅仅是财富,最好有一个药剂师或者炼药师跟着,随时长期提供其所需丹药。很显然,培养纯属性修炼者的机会是归大门派、大家族所有了,也只能归他们所有。

    从这个角度来说,修炼者拥有两种五行属性真气,虽然修炼速度慢了一些,但是比单纯一种属性更有利于身体;拥有三种则更好,只是修炼就会慢了许多,突破境界的门槛更高;四种属性则更慢,更高门槛;五行平衡被戏称为“不求人”,资质过于普通,进境极慢,未来做什么都可以,做什么也都一般,突破每一个境界都很难,先天境界更几乎不可能,受到很大限制。

    真气五行属性带来的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是修炼者需要保持自己健壮的身体,一方面是修炼的速度,突破境界的难度。

    那么是否有可能从小就培养五行属性呢?这理论上可行!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孩子的体质继承自父母,有较大概率和父母的五行属性有重叠的地方。但这并不是什么确定的结论,孩子和父母五行属性相克的事情也很常见。

    此外,孩童十岁之前是身体发育期,打基础的阶段,过早的培养某几种属性的真气,会严重影响孩童身体发育,影响其一生的根基。

    能够提前预知孩童真气的可能属性,也只有等到炼气期了,只是这时候还没办法用仪器探查,需要真气高手以自身真气探查才能得知。但真气高手的探查很难做到全面,准确率并不高;而且即便当时探查准了,这个结果还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变化,因为从内气到真气,会存在内气被数次压缩的情况,而这个压缩会改变属性比例情况。

    只有当真气可以外放之后,用仪器测出来的结果才相对稳定。故此,人们一般会在心动期之前任属性真气发展,只专心打好身体基础。

    此外,在炼气期固然可以修习一些带属性的功法,以提升未来属性真气的纯度。但是,首先这个孩童的真正属性不知道,一旦修习错了属性功法,压制了其本身的属性,那很可能连突破炼气期都很难,这样做必然是得不偿失。毕竟能进入练气期的人只占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是很珍贵的。

    除了上面说的,解决五行问题办法还有很多,效果明显一些的可以通过服用丹药、灵物,到属性聚灵阵中修炼,长期一些的,可以通过调整每餐食物、佩戴的相关属性的物品,甚至可以通过与相关属性的人结伴同修等等,总之身体的平衡只需要大致的平衡即可。

    方鱼前世真气表现出水火两种属性,水可生木,火可生土,唯独缺少了金,于是得知此情况后,方鱼就有了常年保持佩戴金属器物和定期到金属性的聚灵阵修炼的习惯。

    方鱼这种资质在众多修炼者中已经属上等,他少年时心性跳脱,但在发生了很多事情之后,变得沉默坚韧。好的心性和上等资质的方鱼本应该有更大成就的!

    现在,拥有四十岁记忆的方鱼知道自己未来的真气属性的,尽管他前世对自己的真气属性一直有些怀疑,感觉自己应该是三种真气属性倾向,只是因为一些原因,那种真气属性倾向一直没有表露出来。

    在井底的方鱼胡思乱想着,他想找到可以解决身体酸痛疲劳问题的办法。

    想来想去,他只能把主意打在自己气感中期的内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