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袁氏为王 » 第二十三章 流言

第二十三章 流言

    “退朝”随着小太监尖细的声音,众大臣向外走去。

    退朝出来后,这会还是身为“小弟”的曹操来到了袁绍身边,“本初,刚才是否有些孟浪了。”

    “何止啊,这下你的官职可是保不住了,哈哈哈。”袁绍还没开始说话,袁术的声音就插了进来,明显是非常开心的语气,看着袁绍吃瘪,袁术感觉现在天也不是那么冷了。

    袁绍闻言翻了个白眼,曹操也是没搭理幸灾乐祸的袁术,拉着袁绍去向外走去,“走,本初,咱们去喝酒。”

    “哼”袁术一甩衣袖,寻找袁槐一起回家去了。

    “本初,此次治理天灾,需要操的时候直言即可。”曹操边喝酒边说。

    “孟德有心了,刚才朝堂上还得多谢孟德的仗义执言。”袁绍举杯示意。

    两人开始谈论起了朝堂的局势,如今宦官当权,民不聊生,朝廷从上到下官员们只顾着敛财,没有几个是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大汉风雨飘摇,曹操也是非常的担忧,袁绍笑笑,心想,没事,你马上就会更担忧的。最后喝尽兴的两人被袁绍亲卫各自带回家。

    而洛阳呢,一时间,袁绍于朝堂上预言大旱,被满朝官员嘲笑,最后依然坚持让官员和百姓屯粮或者蓄水的消息不胫而走。信任袁绍的开始积极响应提议,蓄水,屯粮,不信任的则是心里嗤笑一声。仿佛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一样,一时间,人生百态尽显。

    甄家自搬回中山老家以后,甄逸就开始发病了,目前还勉强可以行走,因为甄俨无心商场,家里一应事务都交给了三儿子甄尧,甄尧从商天赋不错,短期内就撑起了甄家的一片天。此时甄尧也是听从袁绍指示,在北方大量采购粮食,以此应对这次的大旱。

    糜家也在糜竺的指挥下在南方大量收购粮食。颍川荀家,荀彧也在劝说荀爽大量采购粮食,“文若啊,你居然如此看好袁绍吗?”荀爽作为荀氏八龙之一,本身才能并不低,而且自家优秀的后辈也如此劝说。

    “叔父,纵观袁绍为人,温文尔雅,才能出众,彧相信以袁绍的性格不会说出不实际的话,而且,太傅袁槐不也是默认了么?”荀彧充满智慧的眼神,“叔父,过一阵子,彧和荀攸已经准备跟随袁绍去往渤海,造福一方百姓,顺便看看是这世界不是真的那么大。”

    “袁绍已经计划好要去渤海郡了吗?看来袁绍在朝堂上的提议是有备而来啊。”荀爽略微思索。

    “是的,叔父。”

    “文若,你是我荀家最出众的,叔父知道你决定的事是正确的,你也不容易改变主意。但你不考虑在朝廷上为官么,要知道陛下也十分看好你,一旦陛下任命,你可是能跟在陛下跟前呐。”荀爽还是有心让荀彧留下,天子脚下还是比在外谋官强的多。

    “多谢叔父,彧之前也有想法,陛下跟前任职或许会直达天听。但彧前一段时间被袁绍的一番话语打动了心思,想沉下心来为百姓做点事情。”荀彧三观重塑后,表示我应该为这个民族奋斗一下。

    “既然你和公达下定决心,随袁绍去往渤海,叔父有一件事要叮嘱你。”荀爽看着荀彧,表情严肃的说:“荀家也只能你们两个人待在袁绍那里,勿要再去推荐荀家之人。”

    “彧知晓。”荀彧也清楚荀爽的言外之意,躬身答道。

    荀家还有荀湛,荀衍,荀粲等杰出之人,这些世家也不会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面,分散投资,这样只要有一个篮子成就大事,世家就依然还是世家,真的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信得过袁绍的百姓们开始了储存粮食,信不过的百姓们也开始储存粮食,毕竟粮食是硬通货,大家都在储存,自然就开始跟风,一时间,粮食价格也是大涨,并且这种现象也慢慢扩散了开来,扩散到了南方北方。

    此时的袁绍正带着二百虎贲军在到处挖井,对外面的传闻根本不搭理,也没空做出解释,光洛阳周边就打了五六口井,还要去别的州郡,颜良文丑带着剩余的虎贲军在蓄水,特别是黄河上下游。因为袁绍是陛下亲自任命的,所以沿途的各个州郡也都极力配合。

    袁家也动了起来,在豫州老家汝南郡开始挖井,蓄水,豫州刺史王允,也是刚刚接手豫州不久,对于豫州本土顶级世家袁家自然不敢不听。王允出生世家王家,王氏家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当地影响也很大,威望颇高。王允自小意气非凡,立志长大后不仅要继承和发扬父辈的传统,所以数年间勤文练武,而且还心忧国家,有益于东汉社会。此次受到袁槐示意,发动豫州各个州郡的力量积极配合。

    太尉杨赐看到袁家的影响力之后,连夜进宫见到了灵帝刘宏,“启禀陛下,议郎黄婉,政绩卓然,治乱有功,可出任青州刺史。”

    黄婉少年有才,少时就已经成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远近文人学士都对他刮目相看。习文章、阅经典。前一段时间被太尉杨赐举荐为议郎。

    “孤知道议郎黄婉有大才,只是黄婉刚升任议郎,时日尚短,待其有些政绩之后,可升任青州刺史。”刘宏非常欣赏有才能的人,对这些人可谓相当厚爱。

    “陛下英明”杨赐拍马屁道,他的目的本来就是加强自身的实力,如今达到了目的也就成功了。

    “杨爱卿呀,这段时间,孤看见国库收益不丰,终日很是忧愁。不知爱卿有没有办法解决一下?”爱财的刘宏眉头紧锁。

    “陛下,西园不是已经修建完毕了吗,国库为何还会短缺?”杨赐疑惑的问。

    “西园是修建完毕了,可是国库也空了。昨日张让、赵忠给孤出了一个主意,在全国范围内增收地亩税,农户每亩地得收益抽出十钱以充盈国库,美其名曰,修宫钱。杨爱卿觉得如何?”

    杨赐听完也是一愣,这种损害百姓利益的主意也能想出来,真不愧是宦官。这主意虽然短期内可以令灵帝的国库堆积如山,但是隐患得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