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汉室操戈 » 第二十六章 迁都前奏!

第二十六章 迁都前奏!

    可是荀彧却在一个异族横行的边关竟然做到了让百姓穿暖吃饱。

    所以蔡昭姬也不打算离开了,而是留了下来,并开了一个学堂,给那些百姓家的孩子传授知识。

    而在不久之前,蔡昭姬听闻雁门要开设学院,而学院正在筹备中,在招募教师,便去找荀彧,想要当教师。

    蔡昭姬到了太守府,经人通报,进了太守府。荀彧听闻是蔡昭姬前来便亲自迎了出来。

    蔡昭姬见到荀彧便拜道:“小女子见过荀刺史。”

    荀彧回道:“蔡小姐快快免礼,不知蔡小姐前来所为何事?”

    蔡昭姬回道:“小女子听闻荀此时正在为雁门学院招教书先生,小女子想试一试,可否?”

    荀彧当然答应下来,回道:“蔡小姐乃是我大汉有名的才女,如今愿意屈尊来我雁门学院,真是蓬荜生辉啊,欢迎欢迎。”。

    因为蔡昭姬在当时可是很有才名的,再加上她还有一个当世大儒的爹,荀彧怎么能不同意?

    蔡昭姬又问道:“那不知我能做些什么?”

    荀彧回道:“蔡小姐就负责编纂雁门学院的教材,需要什么你尽管开口就是。”

    蔡昭姬一口答应了下来,开开心心的去上任了。

    蔡昭姬不仅自己投入到了学院的筹备当中,并且给洛阳的父亲捎去了一封书信。

    说明自己的情况,并且想让她父亲也来。因为蔡昭姬知道,蔡邕一辈子不求做官,只希望传道授业,学子满天下。

    所以,收到女儿的书信以后,蔡邕开始犹豫起来。不久又收到荀彧的邀请函,于是便决定去雁门。

    蔡邕想让几个好友和自己同行,于是便把好友马日磾和卢植请到了家里。

    三人正在一起饮茶,蔡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好友马日磾和卢植道:“二位,可有听说过雁门学院?”

    二人听后,互望了一眼,卢植开口道:“听说过,并且并州刺史荀彧还给我下了邀请函,想要我去雁门书院任职。”

    马日磾也点了点头道:“是啊,我也收到了。”

    蔡邕听到后,问道:“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可否要去试上一试。”

    马日磾回道:“我倒是很想去试试,毕竟如果有一天能像颍川学院那样,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我也是很欣慰的。”

    此时的卢植也对当今朝廷充满失望,尤其是董卓的专权,让他很是看不惯。于是他也同意了。

    于是三人便约定时间一起前往雁门。

    要说蔡邕、卢植、马日磾这三人,在当时可谓是大儒。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其才名自不必多说。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卢植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品德。

    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他也是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

    他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

    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

    其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

    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

    马日磾,字翁叔,扶风茂陵人。东汉后期大臣,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官至太尉,可以算是位极人臣了。

    他与蔡邕的关系非常的好,为救蔡邕不惜得罪权贵。,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人商定好离开洛阳的时间,便各自准备去了。

    不久,三人便携手弃官而去。当然,三人出洛阳还是伍琼的帮衬。伍琼也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刘协。

    刘协知道伍琼前世就是因为对董卓阳奉阴违,被董卓回到洛阳以后给杀害了。所以刘协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于是便借机见了伍琼一面,指示伍琼下一步计划,刘协问伍琼道:“伍卿,你本部兵马有多少人,有多少愿意誓死追随你的?”

    伍琼陈思了一下道:“回陛下,臣本部兵马虽然不多,只有五千人,但是与臣皆是过命的情义,敢问陛下有何吩咐?”

    刘协道:“既然如此,那便太好了,朕听人奏报,有人在董卓那告你私自与叛逆勾结,朕想董卓一定不会放过你的,所以你要早做打算啊。”

    伍琼急道:“陛下,计将安出?”

    刘协道:“你也不要着急,你回去以后召集手下人马,我命人带你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先隐匿起来,等候命令。那里粮草资重一应俱全,你只管把你的兵马操练好即可。”伍琼应诺而去。

    其实那个地方就是赵融带军队藏匿的地方,极为隐蔽,刘协便命暗夜给保护起来,以待后用,这不伍琼就用上了。

    刘协安排完伍琼以后,又找来高顺,给高顺安排下一步任务。本来高顺死活不依,因为高顺想要护卫刘协周全。

    刘协费了好半天才让高顺改变主意,最后高顺无奈的领命而去。

    安排好一切以后,刘协突然感觉一阵轻松,暗道:“但愿这千年古城能够保存下来。”

    话说董卓回到洛阳以后,第二天便召集众臣商议迁都之事,众臣一听,顿时有一群老臣出来反对,其中以黄琬、皇甫崇和朱儁为首。

    要说这三人,可是有大大的来头,可谓是灵帝时期的柱石一般的人物。

    黄琬,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人。东汉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

    早年时即聪慧善辩。为官之时,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被诬陷为朋党,遭禁锢二十余年。

    直到光和末年,才为太尉杨赐举荐,解锢拜为议郎,后来又迁任青州刺史,再转回洛阳任侍中。

    中平初年,拜为将作大匠,历任少府、太仆。

    后出任豫州牧,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政绩为天下表率,被封关内侯。

    董卓秉政之时,征召黄琬入朝为司徒,又迁太尉,进封阳泉乡侯。

    皇甫崇,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