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汉室操戈 » 第三十八章 袁绍据冀州!

第三十八章 袁绍据冀州!

    话说这沮授也是一个大才,沮授,广平人。

    他是冀州别驾,还当过两次县令。

    后来韩馥成为冀州刺史,沮授又当韩馥的别驾,又被韩馥表为骑都尉。

    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

    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

    话说沮授这一生跟了两个主公,可是他提出的建议,却都没被采纳,终于等到曹操,他还不跟人家。否则他的才能一定会施展的。

    再说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能开硬弓的士卒驻守在孟津。当他们知道韩馥要投降袁绍,带领军队飞速赶回,请求抵御袁绍,韩馥又没有听从。

    气的二人直接率兵北上投靠了公孙瓒,使公孙瓒实力大涨,也开始谋取幽州了。

    就这样,袁绍入主了冀州,自领冀州牧。给韩馥任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便没有再理会。

    不过袁绍入主冀州也不是很顺利。

    当他率军前来魏郡交接之时,突然有一支军队冲了出来,想要刺杀袁绍。

    不过最终被文丑率军给剿灭了。而谋划此次刺杀的正是耿武、闵纯和李历三人。

    三人也是为了韩馥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之后,韩馥将冀州刺史的印绶交给了袁绍。

    而占据河间国的鞠义看到袁绍竟然没有废一兵一卒便占领了冀州,知道自己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于是在袁绍的招降下,也投靠了袁绍。

    自此,袁绍也是彻底占据了冀州,成为了一方诸侯,拥兵二十余万。

    袁绍也因此收拢了一大批人才,武将降伏了张颌、高览、鞠义等等。而文臣方面收服了田丰、沮授、辛评、辛毗等人。

    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人。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爆发,张郃应募参军讨伐黄巾,成为了韩馥麾下的军司马。而韩馥投降袁绍,张郃也跟着投靠了袁绍。

    高览,武艺高强,浑身是胆,高义傲骨。

    到了袁绍帐下,张郃和高览渐渐展现了才能,后来和颜良文丑并称河北四庭柱。

    田丰,字元皓,原是韩馥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命田丰分掌州事。袁绍起兵伐曹操时,田丰建议袁绍应先固守领土,等到兵强马壮之后再攻打曹操,袁绍不听其言。

    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田丰为谋士。袁绍屯兵官渡时,田丰谏言此时的曹操刚攻破徐州,锐气正盛,不可与之交战,只可固守,且言出师不利。袁绍大怒,认为田丰扰乱军心,将田丰囚于狱中!

    辛评,字仲治,颍川人,向来辅助袁谭。原为韩馥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为袁绍出谋划策。

    仓亭之战后,辛评随袁谭往青州。曹操围攻南皮时,袁谭派辛评往曹操处约降,曹操以袁谭反复无常,不肯纳降,并劝辛评留于自己军中,辛评不肯归降。

    辛评回营后,袁谭因其弟辛毗在曹营中而见疑,恐其怀有二心,辛评气满填胸,昏绝而死。

    辛毗,字佐治,颍川人,辛评之弟,原是韩馥手下一小吏,后与韩馥归于袁绍。袁谭被袁尚打败后,派辛毗为使往曹操营中纳降。辛毗为曹操分析天下大事,言袁氏必败,请曹操先取河北之地,再图荆州,则霸业可成。

    曹操听后,感叹和辛毗有相见恨晚之意。后辛毗跟随曹操攻取冀州,审配见辛毗助曹操,便下令将辛毗老小八十余口尽皆斩首。辛毗跟随曹操后任议郎,后曹丕即位后,辛毗赐爵为关内侯,随曹真出兵伐吴,死后谥号肃候,配享魏文帝庙。

    此时的袁绍可谓是天下第一大诸侯,手下文武更是无数,其中武将有颜良、文丑、鞠义、高览、张郃、韩猛、淳于琼、蒋奇、高干、吕旷、吕翔、朱灵、牵招、马延、张南、焦触、苏由、吕威煌、郭援等将。

    而文臣有田丰、沮授、辛评、辛毗、许攸、郭图、审配、逢纪、陈琳、崔琰等。

    颜良,乃是袁绍手下第一大将,虽然其武力不及文丑,可是却是沉着冷静,深得袁绍信任。

    韩猛,乃是和河北四庭柱齐名的名将,其被称为四庭一柱中的一柱。

    淳于琼,字仲简,颍川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

    后来投靠了袁绍,在袁绍与曹操官渡之战时,镇守乌巢粮仓,被偷袭杀害。

    蒋奇,字义蕖,也是袁绍手下的将才,其在袁绍兵败之后,迅速为袁绍收拢散兵,让袁绍得以恢复实力。

    高干,字元才,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也是袁绍外甥。高干虽然在袁绍的军中排不上号,可是他的能力却是不低,虽然武力不高,统帅却是不低,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吕旷和吕翔是堂兄弟,他们武力尚可,能力也是不错,后来投靠曹操也混了个封侯,不过二人最后被赵云和张飞所杀,不过这一世就不一定了。

    朱灵,字文博,冀州清河国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官至后将军,封为高唐侯,谥号威侯。初为袁绍部将,后归顺曹操,随曹操征伐四方,屡建战功。是一个打仗不要命的主,甚至把家人的性命都搭上了。

    牵招,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人。牵招十余岁时为同县乐隐的学生,少年时便与刘备英雄同契,成为刎颈之交。

    中平年间,乐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牵招仍跟随直到学成。

    后来发生十常侍之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着危险收敛乐隐尸体,载其还乡。

    道遇山贼,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牵招垂泪恳求,山贼觉得他是个有义之人,放他离去,由此牵招声名鹊起。

    冀州牧袁绍辟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后袁绍近臣犯法,牵招先斩后奏,袁绍很欣赏他的果断,没有追究此事,从此牵招也是深得袁绍信任。

    话说此时袁绍志得意满,却不安于现状,于是想通过废了小皇帝,另立新君,来达到自己的政治抱负。此时的袁绍虽然看不起董卓,却以董卓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