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汉室操戈 » 第五十三章 天下封王!

第五十三章 天下封王!

    转眼已到了公元193年。

    原本应该在前一年就挂了的董卓,因为刘协的强行参与,此时还活的好好的,还当上了王爷,总揽国事。

    而此时所有的封王圣旨已经全部发下去了。

    其中反应最为激烈的当属北海孔融,言词激烈的拒绝了授王圣旨,并且大骂董卓窃国之贼。

    不仅辞王职,竟然还辞掉了官职,让何颙接替自己。

    而孔融则安心的办起书院,传道授业,从此北海书院在雁门书院之后也办成了平民书院,孔融自任院长。

    而何顒接替孔融以后,自认北海太守,任王修为东莱太守。

    再说冀州袁绍,接到圣旨以后开始犹豫起来,于是他马上召集手下众人议事。

    此时的袁绍手下真可谓是文武兼备。文臣有田丰、沮授、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辛评及辛毗等人。

    武将有河北四庭柱,鞠义、蒋奇、淳于琼、高干、朱灵、麴义、吕翔、吕旷、吕威璜、郭援、眭元进、苏由、韩莒子、王门……等人。皆属于一,二流人才。

    只见袁绍坐于中堂,手下人才济济。

    袁绍开口道:“诸位,长安朝廷发来圣旨,任我为冀州牧,加封渤海王,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一听朝廷竟然封了异姓王,顿时议论纷纷,乱作一团。

    这时田丰出列道:“主公,此事万万不可答应啊!

    当初以主公为盟主,十八路诸侯讨伐董賊,虽未成功,但是主公在天下的眼里乃是忠臣。

    如果主公称王,就承认了董卓把持朝政的合理性。到时候,我们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啊!

    我们如今应再次应陛下之密诏,联络群雄,讨伐董卓才是要事。”

    这时,逢纪出列道:“田元皓此言差矣,当初主公统领诸侯讨伐董卓,那时天下仍心向汉室。

    可如今却不同,汉室其鹿,天下皆可逐之。主公为何当不得一个王乎?”

    沮授也出列怒道:“逢纪,我等皆为汉臣,你怎可出此悖逆之论,你要致主公于何地?致当今陛下于何地?”

    眼看着众人要吵起来,袁绍脸色一沉,怒道:“够了,子远你来说一说。”

    许攸出列道:“主公,属下认为可以称王。

    其一这是圣旨,如果我们不接,那就是抗旨,抗旨不尊乃非人臣所为。

    其二我们只接受王位,却不执行职位,这样也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两全其美也。”

    田丰、沮授、逢纪、郭图等人皆不说话了。

    而袁绍也很是高兴,于是道:“如此甚好,就依子远之言。”

    于是经过激烈的讨论,其中田丰和沮授建议拒接圣旨,并且联络诸侯讨伐董卓。

    而逢纪郭图之流则赞同称王。

    其实此时田丰和沮授心里还是忠于汉室的,而逢纪郭图则是为了利益,毕竟水涨船高。

    最后袁绍还是听了许攸的建议,这样既会削弱皇家的权威,为更近一步打下基础。

    袁绍称王,并封审配为国相,许攸为长史。

    而刘备此时却是开心的不得了。

    毕竟他是皇室后裔,封王理所当然。

    再加上此时洛阳附近除了张扬占领的河内,其余地方皆归属与他。

    后来有黄巾军的刘辟和龚都率领兵马来投。还有文士简雍和孙乾来投靠。

    此时的他手下兵马数万,又占领了司隶地区大部,也是志得意满,于是想要接受封王。

    龚都和刘辟乃是豫州一带的黄巾余孽。

    两人在豫州一带可谓混的是风生水起。

    手下十数万兵马,到处烧杀抢掠。

    豫州牧孔伷虽有心杀贼,奈何实力有限。

    因为此时的曹操已经统一兖州,开始打豫州的注意了。

    所以孔伷便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应付曹操的事情上。

    然而龚都和刘辟似乎有点得意忘形,打起了南阳的主意。

    可是他们却触了袁术的眉头,袁术命纪灵统五万大军攻打黄巾匪寇,二人被打的无处遁逃,最终逃到了洛阳投靠了刘备。

    刘备对二人的到来,欣喜万分,更是以礼相待。

    二人看到此情形,也是颇为感动,于是便真心的效忠刘备。

    刘备也没吝啬,任命二人为校尉,依旧统领本部兵马。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

    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从开始就跟着刘备,他常作为刘备的说客,往来使命,。

    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

    简雍擅于辩论、议事。

    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

    与除诸葛亮外的人相处时,他都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

    这一世的简雍听说刘备在洛阳立足,没有犹豫,举家前来投靠刘备。

    孙乾,字公祐,北海郡人。

    刘备帐下幕僚。

    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

    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不久后便病逝。

    孙乾前一世是刘备在徐州之时才跟随刘备,而这一世,因为刘备早早便安定下来,孙乾便前来投靠了。

    这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前一世简雍和孙乾为刘备屡立大功,刘备也没有辜负他们。

    而这一世他们也是早早的追随了刘备,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

    再说刘备收到长安朝廷的圣旨以后,虽然也是欣喜万分,可是他还是没有自己做主,而是想要听听众文武的意见。

    待众文武到齐以后,刘备说道:“诸公,陛下遣天使送来圣旨,想要封我为洛阳王,不知诸位是和意见?”

    听到大哥要封王,张飞顿时大喜,哈哈笑道:“哈哈,大哥,你以后就是王爷了,兄弟我也是皇家人了。”

    刘备听张飞如此说,嗔道:“益德休要胡说,还要听听几位的意见。”

    简雍和孙乾相互看了看,出列拜道:“我等支持主公称王。”

    刘备又看向郭嘉,因为在刘备心里,郭嘉的建议才是最重要的。

    郭嘉心领神会,出列道:“主公,依属下之见,这个王要不要还看主公,主公称王,天下诸侯都称王,战国到来。

    主公不成王,天下诸侯亦有成王者,天下诸侯以此逐之,天下亦入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