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汉室操戈 » 第五十六章 罢黜皇帝!

第五十六章 罢黜皇帝!

    刘协顿时一脑门黑线,这家伙还不到四十岁,怎么已经迂腐成这样了,读书都读傻了。

    刘协解释道:“当然不能让董卓知晓,否则你我皆会身首异处。你可愿随我等一起离开?”

    伏完可不傻,他刚才只不过是有些震惊罢了。

    他知道,如果皇帝和皇后都跑了,那他这个国丈怎么能脱了干系!

    到时候恐怕自己的家族就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他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背叛刘协,将刘协要离开的消息告诉董卓。这样可能还会加官进爵,可是一定会换来千古骂名。

    而第二个选择便是追随刘协拼一场!如果真的逃出去,那他依旧会换来荣华富贵!

    即使失败了,最起码也换的个千古流芳。

    伏完下定决心,坚定的对刘协道:“陛下,臣乃大汉之臣,更是陛下与皇后的亲人,臣定当誓死追随陛下。”

    刘协点了点头,道:“国丈大人,真乃无双国士,朕在此谢过了。朕在此向你承诺,以后你不论犯了何等罪,朕必免你一死。”

    伏完拜道:“臣谢陛下隆恩!”

    而杨修也回家和父亲杨彪说了此事。

    杨彪听后也是大为震惊,可是更多是感动!

    只见他向着先帝的陵墓跪拜道:“先帝啊,你看到了吗,你生了一个好儿子,一个好皇帝啊。”

    然后杨彪回身问杨修道:“修儿,陛下有没有说要带哪几位大臣离开?”

    杨修回道:“只有父亲您和国丈伏家。”

    杨彪一愣,然后问道:“那王允大人,皇甫将军,朱儁将军都放弃了吗?他们可是我大汉的柱石啊!”

    杨修赶忙回道:“父亲糊涂啊,陛下此次离开,兹事体大,如果败露,那我等,甚至是陛下都会身首异处!

    所以知道此事的人越少越好。此事一但泄露,恐怕这大汉就要变天了。”

    杨修没有吓唬杨彪,杨彪也知道,最后叹了口气道:“看来只能如此了,只盼各位大人吉人自有天相。”

    安排完伏完和杨彪,接下来就开始执行计划了。

    原本朝堂上已经成了董卓的一言堂,可是这段时间却有了一些变化!

    皇帝刘协在朝堂之上开始和董卓唱起了反调,并且越来越激烈,大有要从董卓手里夺权的势头!

    董卓有时恨不得将刘协碎尸万段,最后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废帝另立。

    当然有人不高兴,自然有人高兴,就比如那一班忠于汉室的老臣。

    他们看到刘协的表现,再看看董卓那张像死了孩子的脸,顿时一阵开心。

    可是有两个人却不是那么兴奋,便是杨彪和伏完。

    一天下朝回到王府,董卓气的到处砸东西,吓得宫女太监到处躲藏,一个太监躲闪不及,被董卓直接拔出佩剑给斩首了。

    董卓又开始挥剑,到处乱砍,边砍边骂道:“刘协小儿,你真是活腻了,咱家有机会定杀了你……刘协小儿,你等着……”。

    过了一刻钟,董卓渐渐平静下来,对属下吩咐道:“去吧李儒和贾诩给我找来。”那属下如获新生,赶忙离开了。

    没多久,李儒和贾诩一起来到王府,二人向董卓行礼后。

    董卓此时也消停了,问二人道:“咱家对这刘协越来越控制不住了,你们说说该如何是好啊?”

    李儒先开口道:“主公,属下也是如此觉得,再让其继续成长,到时恐怕会给我们制造不少麻烦啊!

    如今之计,便是趁其羽翼未丰之时,将之废掉,然后除之,方为上策啊。

    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备选。”

    董卓一听,顿时大喜,笑道:“哈哈文优之言甚合咱家之意,我看明日便废了他如何?”

    李儒附和道:“主公英明。”

    可此事看在一个人眼里,却是惊讶无比,这个人便是贾诩。

    他虽然没有说话,可是却是思绪万千。

    因为他又联想到之前的皇室遗孤,以及现在皇帝的所作所为,他对于这个皇帝越来越看不透了。

    先是先帝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私生子,如今当今陛下又开始在朝堂之上,与把持朝政的董卓唱反调!

    虽然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却把董卓给激怒了,于是便要废帝。,这难道会有什么联系吗?

    贾诩想到的这些,当然没有和董卓说,这也是他的生存之道。

    于是在公元193年冬,一天朝会上,董卓派人将刘协扣在了寝宫!

    而他将长安王刘威接到了皇宫,并且让其置换上龙袍,坐于龙椅之上。

    而董卓则坐于龙椅之侧。

    朝臣见状顿时一片哗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发生了什么。

    这时,一个黄门走上前,展开手里的圣旨开始读了起来:“大汉皇帝刘协不法祖德,不遵祖训,惟肆恶暴戾淫乱,不思朝政,只顾享乐。

    至高祖、光武之万世基业与不顾,恬为刘氏子孙,进奉天之命,罢黜刘协皇帝位,改封陈留王,择日启程封地。”

    黄门读完刘协的废帝诏书,又拿出一份诏书,展开继续读道:“国不可一日无主,今长安王刘威,少年老成,稳重持礼,故继承皇帝位,改元安庆元年,传于天下。因新帝登基,隆恩浩荡,天下大赦,举国同庆。

    雍王扶持朝纲数年,扶江山于不倾,功高盖世,今特封为汉王,加封天子仲父。

    加封司徒王允为太傅,任李儒为尚书令,封牛辅为骠骑将军,封吕布为卫将军,封李傕为前将军,封郭汜为后将军,封朱儁为左将军,封皇甫崇为右将军,封张济为镇东将军,封樊稠为镇南将军,封徐荣为镇北将军,封段煨为镇西将军。

    渤海王袁绍,封冀州牧,总领冀州军政。

    山阳王曹操,任兖州牧,总领兖州军政。

    河东王刘备,任司隶校尉,总领司隶军政。

    楚王刘繇,任扬州牧,总领扬州军政。

    雁门王荀彧,任并州牧,总领并州军政。

    平原王田楷,任青州牧,总领青军政。

    下邳王陶谦,任徐州牧,总领徐州军政。

    襄阳王刘表,任荆州牧,总领荆州军政。

    汝南王孔伷,任豫州牧,总领豫州军政。

    蜀王刘焉,任益州牧,总领益州军政。

    交趾王士燮,任交州牧,总领交州军政。

    西平王韩遂,任凉州牧,总领凉州军务。

    武威王马腾,任雍州牧。

    赵王刘虞,任幽州牧,加封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