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超级学霸闯大宋 » 38 飞奴南飞传号角

38 飞奴南飞传号角

    发生在中原大地的战争,远在南方的宋军很快就收到了战报。唐朝时就已经有人用信鸽传讯,到了宋朝,信鸽已经成了军事、商业讯息传递的重要选择,宋人都称信鸽为飞奴。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驻扎于江西的岳飞元帅,他在江南西路绞杀各路土匪,厉兵秣马、训练士卒。

    他连发了几封奏书,请令北伐。,朝廷上下吵成一片,迟迟没有回复,主要还是去年李横北伐失败,让朝廷心有余悸。

    “元帅,末将昨夜得到细作的飞鸽传书,中原义军起事,襄樊李成的两千军被义军火攻歼灭。”一名满脸络腮胡子的粗壮大汉,声若洪钟,“不但如此,连登封都已经被关胜老将军率军攻占。此正是吾等北伐之时啊!末将牛皋去岁北伐兵败,请大帅一定以我为先锋,洗雪前辱。”

    旁边一名壮硕的少年也跃跃欲试,“父帅,听闻那义军首领刘大郎才十六岁,儿今年也十六了,请爹爹定要让孩儿为先锋,儿必不让他专美于前。”

    岳飞长子岳云十二岁就入军中,小小年纪即在军中厮杀,每战必争先,军中人皆称他为“赢官人”。

    “军中议事哪有你黄口小儿说话的份,军国大事岂是你小儿辈争风斗气儿戏,再多言休怪吾行军法。”岳飞才三十上下的年纪,但多年军武厮杀,看起来威严无比,他在军中对这少年从军的长子从不徇私,严厉的不近人情,岳云犯了错,责罚比旁人要严厉的多。

    岳云一听他的话吓得不敢再言,贴到张宪身后。

    “元帅,别吓着云哥儿,末将也觉得该趁此良机全军北进,那李成占据江汉上游,如鲠在喉啊,只要他舟船齐备,随时可以举军南下,一日不除,朝廷根基一日不稳。”说话的是前军统制张宪,张宪与岳飞年岁相当,一直就是岳飞的铁杆,他是四川阆中人,最初给岳飞做小校,一起遍历生死大战。

    大公子岳云自十二岁从军,就由张宪带在身边手把手细心教育,如今岳云才刚刚十六,已经成了背嵬军有名的猛将,全军都叫他赢官人。

    议事堂里面大家正在热烈的讨论,外面又进来一员战将,穿着绿色绣袍,乃是岳飞的汤阴老乡王贵,现任中军统制官,与岳飞从微相随。

    王贵一脸兴奋,“大哥,大哥,好消息啊,洛阳潜伏的细作又有鸽信传来,河南义军首领刘大郎,在汝州以西,凭四百军歼灭了李成三千大军,一把轰天雷烧死了李成。襄阳群龙无首,我们当尽快北进啊。”

    “伪齐京西南路安置使李成竟然身死啦,鸽信在何处?”岳飞动容的起身急问。

    拿起小纸条,读出上面十几个蝇头小字,“刘大郎行通天手段,烈火焚山,霹雳声传百里,李成并三千军灭,。”

    岳飞不禁拍案叫好,“好个刘大郎,何方神仙如此英雄了得。让吾辈心生向往啊。”

    制置使参谋官朱梦说拱手说道,“李成是伪齐从三品的奉国上将军,刘大郎如此了得。元帅,我们正好以此坚定圣上与朝中诸公的北伐之心,当立即呈报临安行在。”

    “子亨,麻烦你书写一封折子,说明中原之事,再次请求北伐。”岳飞向他的同乡幕僚张节夫下令。

    “好,属下马上就去写折子呈给元帅过目。”张节夫拱手行礼,匆匆退出议事堂。

    岳飞起身下令,“此事详情还未可知,立即向北方派出斥候全力打听战况。杨再兴上前听令,命你率二百马军过江,谨慎哨探,不可浪战,探听鄂州防御情况尽快回禀。”

    杨再兴领命出厅。

    “岳云听令,命你带哨船十艘,精兵两百,向汉江上游探测,不许主动进攻,如有南来义军,立即引回。”

    岳云高声称若诺,兴奋的领命出厅。

    “参谋官朱梦说,你负责想方设法联络各方细作,了解北方战况,准备接应北伐。”

    “参谋官沈作喆立即着手准备粮草辎重,所需数目做好预案,以便提交朝廷。”

    “另外全军厉兵秣马,准备战船,一但朝廷发令,我们大军以雷霆之势北上中原。”

    众将叉手称诺

    岳云率战船北上才两天,就在襄樊水面遇到了由密谍带来的秦子骞。

    刘玉飞的大姐夫秦子骞,一到了方城地界就遇上了北上探听消息的密谍。

    在密谍的安排下,各路豪杰用快马、舟船接力输送他南下,日夜不停,仅用三天,就来到了汉江中,然后就遇到了岳云的哨探。

    岳云开心坏了,在船上忙不迭的问刘大郎的英雄事迹,恨不得连刘大郎身高多少、擅使什么兵器都问遍了。

    江上顺风顺水,只一天半就来到了岳飞大营。

    而此时杨再兴也接到从北部鄂州赶来的密谍,岳将军的密谍头子王大节从洛阳亲自赶来,从秘密通道水陆兼程,竟然与秦子骞同时赶到了岳飞大营。

    岳元帅聚齐了亲信幕僚,请人抬进秦子骞与洛阳来的密谍头目王大节,两名报信人长时间骑马,都已经累的走不动路了。

    因为王大节身份特殊,所以只召集了几个核心圈的人来,连牛皋、董先等人都没叫。

    秦之骞一见到岳飞,就老泪纵横,岳飞惊奇不已,“秦兄,未成想竟然是你来传讯,这些年你过得可好?”

    原来秦之骞原为太学生,之前也曾经短暂的在刘浩麾下参赞军务,与岳飞相熟,后娶了刘浩大女儿。汴京大战时带了十几名精锐士兵去汴京撤离家眷,接到了刘家众姐弟,但与老丈人刘浩、以及岳飞他们大军就此分开。

    “岳将军,可算见到你了,汴京一别多年,物是人非,我那岳丈如今在何处啊?我们全家寻他多年了?”秦之骞擦着眼泪问道。

    “刘老宣抚在汴京大战时,与我兵分两路,我打老宣抚旗号去汴京城下诱敌,他与当今圣上率大军埋伏,只是后来不知发生什么变故,我诱敌返回时,大军已经南下。自此以后再未有老宣抚的消息。”

    岳飞突然想起,河南烽烟四起的发起人叫刘大郎,今年十六岁,欣喜的问“莫非此次发起群豪的竟然是老宣抚的独子吗?”

    “正是我家大郎,今年十六岁,大名刘玉飞。”

    当下秦之骞就把大郎与众姐姐南下的过程一一道来,听得刘大郎扫灭嵩山群匪,河南英雄结义,连天峰火攻李成,灭杀二千厢军,又兵不血刃拿下登封城,众人皆拍案叫绝,都道老宣抚生的好儿子。

    秦之骞说的兴起,也是手舞足蹈,一旁王大节却面露不忍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