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超级学霸闯大宋 » 42 帝王心术众臣惶

42 帝王心术众臣惶

    第三更来啦,明天继续三更!加油,哈哈哈!

    ------

    赵构看了秦之骞半晌,问道,“堂下莫不是刘浩卿家的大女婿吗?。”

    秦之骞出身太学,虽然没有官身,但交际广阔,长袖善舞。

    “正是学生秦之骞,靖康年间跟随岳丈在兵马大元帅府参谋军事,与官家、岳丈失散后,一直与岳丈家眷隐藏在河南乡野。苍天有眼,又能看到官家啦。”

    大姐夫当年也是太学的风云人物,太学几次锄奸、上书都少不了他的声音。秦之骞很知道如何说话,说着眼泪就流出来了。

    接着秦之骞将中原义军起事的经历、战斗过程娓娓道来,激昂处声震殿梁,伤心处人人垂泪。

    最后又献上了十几封各府县镇堡的《祈王师北伐书》。

    赵构看着那些奏章,扶案叹息不已,如此少年英雄,假以时日,就是朕的冠军侯啊。

    “官家,不知学生的岳丈如今在何处啊?学生全家寻他好几年,都未找到。”

    秦之骞抹着眼泪跪地问道。

    赵构刚刚还很热切,但听到这时,很明显不自然。

    略有迟疑说道,“哎,老卿家当年随我南下,走到扬州时,被金人突袭,可恨黄潜善、汪伯彦不战而溃,刘卿家收拢溃兵抵御那完颜宗弼,兵败身死矣,朕仅已身免,赖上天庇佑,朕当夜梦中天神相助,泥马渡江。”

    “惜哉痛哉,临危乃现忠臣节烈。”赵构掩面伤神。

    一众大臣见他们在叙旧,一时也不好插话。

    秦桧看皇帝面色有异,上前说道,“那刘家父子皆是忠臣烈士,应当予以褒奖,还请官家勿要神伤,保重龙体啊。”

    话锋一转,接着说到,“官家乃我大宋中兴之主,有官家的带领,我们一定可以与金人达成停战,以慰英灵。”

    旁边参知政事赵鼎一听不依了,故意称呼秦桧低阶官职。

    “秦提举此言差矣,我大宋如此多的英雄节烈前赴后继,不畏生死,正可谓人心可用,谈什么停战,吾辈必要光复汴京,迎回二帝,否则如何有颜面去见华夏先贤。”

    赵构心里有点膈应,不过还是保持着不偏不倚的神态。

    当初南巡建国之时,他也是以光复两京,迎回二圣为口号,只有这口号才能团聚人心。可如今已经在南方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这两条口号他是一个也不想再提。

    你们说光复两京,几次反攻都被打的灰头土脸,再反攻,把金人主力引来了如何是好,难道还要朕亡命海上。?

    你们说迎回二圣,迎回了就是三个皇帝同时并在,亘古未有之事啊,让朕与那父兄如何相处。

    当初在汴京,钦宗与太上皇徽宗两个皇帝之间的龌龊事可是不少,要不是金人二次南下,搞不好就会火并。

    三个皇帝谁做主,迎回二圣往哪里安置?想想都头疼,这几个宰辅还是不太了解朕之心意啊,这话赵构又不能自己说出来,一时在那不言。

    秦桧何等聪慧,“赵大参,几次反攻都是损兵折将,如今国事艰难,万民凋敝,如何还能再战。吾辈自当韬光养晦,积聚力量,以待来日。”

    赵鼎不依不饶,“秦提举这是何话,难不成就把中原义军置之不理,让烈士鲜血白流?如此要吾辈何用?”

    赵构听的头疼,本心来说,他不想此时北伐,能安的一时是一时,哪管他日洪水滔天。

    但秦桧这腌臜货,他之前提出的那些屈膝求和的策略,他也不想采用,什么“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这些南渡军队、士民都还回北方了,朕做的哪家皇帝,也不发话,两人继续交锋。

    秦桧乃北宋的状元郎,天之骄子也,文采出众,辩驳可是从不会输人。

    “赵大参,你只管自己的名声、节义,只管反攻大义,不顾朝廷承受能力,难道失败都不用管吗?吾辈乃读圣贤书,代天子牧民,何等委屈受不得,忍的一时风平浪静,他日我大宋练得精兵,如何不能再夺天下。”

    赵鼎辩驳的火起,挥动笏板指向秦桧就冲上近前。

    “贼子,你与吾等谈节义,你从金人攻楚州时,写的劝楚州投降书之事还未与你清算,投敌丧节之辈有何面目立足朝堂?”

    “哪来的什么劝降书,那是金人冒我之名写的,我与二圣同被俘北去,一直不肯屈服啊。”秦桧跪地,以头锵地,哭出声来。

    “陛下啊,官家呀,臣在北地为奴,凄苦不堪,从未有失节之事,是受了太上皇的派遣,写万言书与完颜挞懒,这才与金人有交涉啊。”

    “官家,此事臣已多次自证,在楚州,臣是与家人杀了看守的金人才逃回南方的呀。”

    “你还想蒙骗圣上,你一介书生如何杀得如狼似虎的番奴看守,逃命如何还能带着妻子奴仆?”赵鼎怒喝不止。

    朝中为此事争论已久,此事也是赵构当日将秦桧罢相的理由之一。

    实际上赵构并不想在此事上过多纠缠,他心里有杆秤,他并不在意秦桧是不是降过敌,重要的是秦桧是不是可以帮他达成和议。

    被金人抓去的几千人中,大部分人都低头从了金人,也不是人人都会自杀殉国,二圣不就没自杀嘛,但这话不能由他说出来。

    自从秦桧罢相之后,主战派一力求战,但战绩并不如意,张浚在富平之败,李横在中原之败让赵构都深感无力,想象很美好,现实又很残酷,他已经有把秦桧拉回政事堂的心思。

    两名信使都被堂上的争吵惊呆了,宰相们还能这么吵起来,这么火爆。

    首辅朱胜非一直都未发声,他目前的位置很微妙,他原本也是比较坚定的北伐支持者,但目前赵构对他并不太满意,所以此事他不太想发表意见。

    首辅不发表意见,让赵构有些不满,看向低头思索的朱胜非,问,“朱爱卿有何方略?”

    朱胜非见躲不过,只能回禀,“官家,臣觉得此时不宜在此辩驳秦大人的问题,关于中原义军的处置,也可请国中众臣呈上方略讨论。当前当务之急,是要先追封刘浩、刘玉飞两位将军,不能让烈士遗恨。”

    老而弥坚的朱胜非瞬间就想好了应对,他猜测官家可能还是想议和,他要等北去的使者消息再定后面战守策略,既然关于义军的处置赵构态度不明,那么他就先使了一个拖字决,把此事交于朝臣商议,事情一扩大,那又是旷日持久的朝堂交锋,如此自然就顺了皇帝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