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W语言 » 第三章 科幻网吧

第三章 科幻网吧

    有人问: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答曰:得不到和已失去。

    殊不知,你现在拥有的,往往才是最珍贵的。

    可世人的愚痴恰恰就在于:只有等到你真正失去之后,才会发现它的珍贵,但一切又为时已晚。

    太阳落山,夜幕降临,项伟漫无目的的走在校园路上,昏黄的灯光照在不明朗的路面上,似乎在预示着项伟未来的人生路。

    心情虽然极度阴郁,但远没有到那种要死要活的程度,因为项伟自认早已过了那个年龄,而且钟雅琴带给他的伤害也不是现在才有的,不过是旧事重提,重揭一次旧伤疤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转过一个路口,前面忽然变得十分敞亮,嘈杂声也随之而来。原来不知不觉间,项伟来到了学校的小东门,学生逛街上网吃小吃的地方。

    看着不远处一对对小情侣模样的学生手牵着手的在逛夜市,项伟心中一阵的腻歪,几乎是出于本能的掉头就要走。

    然而,这个时候,一句话鬼使神差的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如果你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庸,想要寻求改变的话,请到大学城西二街的科幻网吧找3号网管。”

    这句诛心之言让项伟停下了步伐,试问世间有几人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

    略微迟疑了一下后,项伟便转身朝着小东门走去。

    科幻网吧,虽地处相对偏僻的小东门西二街,但在这片大学城里还是小有名气的。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这里的电脑配置相当高,且网速超快,很多烧配置的3D大型网游,在其它网吧的电脑上都带不动,但这个网吧的电脑却可以高画质运行。仅仅是这一条,就足以让那些追求游戏体验的学生党选择来这里厮杀。

    站在西二街的路口,看着这条被同学们戏称为“冤魂索命之地”的西二街,入眼的基本都是“某某旅舍”“某某旅租”,偶尔还有一些小餐馆穿插其中,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脏乱差。

    沿街走了不到两百米,项伟便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科幻网吧。

    红色二极管灯做的简易广告牌,看起来平平无奇。项伟心中转念:想来特殊的不是这家网吧,而是网吧里的人,极有可能就是那个3号网管在装神弄鬼。不过既然来了,项伟自然是没道理不进去看看。想到这里,他便径直上前推开了玻璃门。

    然而就在他脑袋伸进去的一瞬间,一股混杂着些许烟味、汗酸味、臭脚丫子味、以及各种饭菜、零食味的特殊味道扑面而来,吸到肺里真是让人有种“一言难尽”的感觉。

    好在吸第二口气的时候,项伟就已经适应了,毕竟他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深知这种味道对于那些网瘾少年来说,吸多了还会有种上瘾的错觉。

    扫视了一眼吵杂昏暗的网吧,项伟忽然有些犹豫了,因为这种地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鱼龙混杂,自己还没搞清楚对方的底细就贸然来这种地方赴约,万一遇到谋财害命的怎么办?

    虽然项伟知道自己身上可谋的东西不多,但他深知自己那两个没怎么使用过的大腰子还是值几个小钱的,万一……

    自己吓自己往往是最吓人的。想到这里,项伟甚至觉得自己的腹部在隐隐作痛,仿佛真的有人在那里动刀子似的。于是瞬间便怂了下来,准备先退出去,然后再从长计议。

    哪知就在这时,一个二十多岁学生模样、长相颇为帅气的男生走了过来,对着项伟说道:“项伟是吧?你果然还是来了。”

    “你认识我?”项伟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生问道。

    “当然,既然约你过来,肯定是提前打听过你的。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3号网管,华州科技大学AI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吴翔。”说完还很官方的伸出手,似乎要和项伟握手的意思。

    闻听自己被人打听,项伟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但见吴翔的动作,也本能性的伸出手和他握了握,同时心里暗自吃惊:华洲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居然在这种地方当网管。

    虽然项伟的学校和华洲科技大学都坐落在同一座大学城,但两者没有半点的可比性。项伟的学校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三流本科院校,而华洲科技大学则是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这一点仅从学校的占地面积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在这片拥有19所学校的大学城中,华洲科技大学的占地面积比其它十八所学校加起来还要大,其实力可想而知。

    因此,当项伟听到吴翔是华洲科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才会心中吃惊,毕竟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高材生,即使是勤工俭学,也不至于要混迹在这种脏乱差的小网吧里吧!

    相互认识后,项伟也不拖沓,直入主题的问道:“昨天那个名叫人工智能的qq号是你的吧?你让我过来这里,是有什么话想和我说吗?”

    闻言,吴翔略有些玩味的问道:“如果我告诉你,用那个qq和你对话的就是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你会相信吗?”

    “怎么可能!”项伟再次说出了那句很多人都会说,而且还会一直说下去的话。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所谓的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它超出了你的认知范围,或者说是你主观上不愿意接受而已。”说到这里,吴翔似乎觉得有些跑题了,于是话锋一转的说道:“这里太吵了,我们去里面说吧!”说完,吴翔便率先朝网吧里面走去。

    项伟看着吴翔的背影,略微迟疑了一下,但还是跟了上去。这个过程中,项伟不动声色的拿出了手机,给舍友周扬发了一条信息:我在科幻网吧,中午不回去吃饭了。

    显然,项伟的戒心并没有放下,毕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谁也不知道这个吴翔是不是真的华洲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万一是伪装的在逃犯呢?告知室友一下自己的去向,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没走几步,两人便来到了一个包厢。说是包厢,其实就是用隔板隔开,仅能容纳下两个人上网的小隔间。

    好在看起来一只手就能推倒的小小门板,却能很好的将外面杂音隔绝开来。因此,在门关上的那一刻,项伟便觉得耳旁嗡嗡嗡的那一万只苍蝇瞬间就消失了。

    “项伟,在我回答你的疑问之前,我能先问你一个问题吗?”

    闻言,项伟心道:这人是真能卖关子,这个时候了,还在遮遮掩掩,故意搞得神神秘秘的。虽心下不满,但表面上还是点了点头。

    “你对人工智能了解多少?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这个问题似乎在项伟的预料之中,他想也不想的回答道:“不管昨晚和我对话的是不是你,我相信你都已经知道了我们聊天的内容,对我以前的观点也有所了解。但我的说法不变,那条微博和自由代码确实只是一些没有理论依据的夸夸其谈。我们老师曾说过:当你学到的知识越多,你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越多,也越能体会到自己的渺小。这也是为什么读书使人谦逊,而只有那些知道的非常少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懂得很多而急于去炫耀自己。显然,当时的我就是后者,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才敢说那样的大话。所以,如果你的目的是那篇微博和那条所谓的“自由代码”的话,恐怕要让你失望了,你可能从我这里挖掘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项伟觉得无论是昨晚和他聊天的“人工智能”,还是现在的吴翔,他们的关注点似乎都在三年前的那条微博上。这不是他的错觉,而是实实在在的感觉。但如果是这样,他觉得还是提前说清楚的好,免得到时候尴尬的下不来台,因为他肚子里确实没货。

    微微笑了笑,吴翔说道:“你似乎对我们有很大的戒心,不过这个也可以理解。可能你已经猜出来了,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的,如果你非常排斥这个话题的话,那么今天这一趟,可能你真的白来了。”

    吴翔的话很委婉,但意思却很明显,就是在变相告诉项伟:如果你不能静下心来聊天,还是这么一副急躁、戒备、以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的话,那么谈话就到此为止了。

    经吴翔这么一说,项伟也觉得自己确实有些急躁了,夸夸其谈就夸夸其谈了,那么迫切的急于澄清自己没能力,就显得有些矫情了,仿佛就是在掩饰自己的无知和自卑。

    当下项伟认真的点了点头,随即低头又思索了好一会,然后才抬头看着吴翔,说道:“1946年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当时的计算机足足有三十多吨重,并不被人看好。但仅仅是十年后的1956年,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便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可谓是有了极大的突破。例如1997年,超级电脑“深蓝”就战胜了西洋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就是:机器已经赶上、并在某些方面开始超越人类了,很快世界将会迎来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甚至有人相信科幻片里的人工智能时代很快将成为现实,乃至于已经提前开始担忧机器人统治世界的场景,还夸张的出现了人工智能三大定律:机器人不可以伤害人类;机器人必须得服从人类给的命令;机器人只要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就可以保护个人生存。”

    说到这里,项伟停顿下来看了吴翔一眼,似乎是在为接下来的转折做铺垫,只听他继续说道:“然而,拨开汤汁表面的油层,当你看到下面的本质之后,你会发现,我们离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还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正如方才说的那句话:当你学到的知识越多,你会发现你不知道的越多,才能体会到自己的渺小。那些鼓吹人工智能形式一片大好的人,往往都是对人工智能不太了解的人。”

    项伟明显有些感慨,因为这句话似乎又勾起了他的某段记忆,但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口中的话语却没有停下来:“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越来越快,而且其中一些产品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如市面上常见的智能手机、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智能讲故事机器、智能儿童玩具等等,基本可以做到与人类无障碍的沟通,但在最核心领域,这些所谓的人工智能技术却几乎停滞不前。”

    “能详细说说吗?”在项伟说的过程中,吴翔一直扮演着一个合格的听众,并适时的提出疑问,推动话题的进行。

    话匣子一旦打开,沟通就变的顺畅了很多,只听项伟继续说道:“之所以说我们离真正的人工智能很遥远,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有太多的技术难关没有攻克。就拿前段时间我看到的一个人工智能产品展览会来说,虽然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各种智能化电子产品,但却很难将其定义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

    那些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无非就是信息的录入和比对而已,就拿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一台“女性”机器人来说,她外表看起来跟真人已经非常的接近了,不仅可以正常的走路,还可以和我们进行简单的对话,甚至当你触碰到她的脸蛋的时候,她还会说你非礼她,继续触碰她还会骂你耍流氓、甚至发出求救警报。

    但就是这样一个被参观者所惊叹的智能机器人,却有着一个无法忽视的致命缺陷,那就是逻辑性太强,没有人类的非理性思考能力和情感。而正是这个缺陷,或许会让真正意义上人工智能成为一个空想。”

    项伟再次看了吴翔一眼,发现他仍旧没有插嘴询问的意思,但项伟自己却知道,他这寥寥几句结论式的话语,根本就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于是继续解释道:“我们都知道,智能机器人的运行过程主要有三大步:第一步是信息的录入,包括声音、图像、触觉、甚至是嗅觉,对应设备分别是麦克风、摄像头、力学传感器和气味分辨器等;第二步是信息的比对,也就是将录入到机器中的信息与信息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进一步的运算出结果,对应设备则是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第三步就是信息的输出,即将运算的结果展示出来,如语音输出、图像输出,对应设备则是耳机、喇叭、显示器等。

    再说说我们人类,五官肢体皮肤上的神经元就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输入“设备”,而大脑既是存储器,也是中央处理器,输出设备则是声带和肌肉肢体。

    两者对比一下,表面看起来,那台机器人拥有我们人类行为活动所需要的一整套“设备”:输入设备、运算设备、输出设备,甚至还可以拥有我们人类所没有的设备,比如显示屏,但是在最核心的数据处理层面,这台机器的CPU与人类的大脑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机器人的所有“思维逻辑”都是人类提前给它设定好的,非黑即白,永远也跳不出这个范围。举个例子,当你碰她的脸蛋时,她可能会说你“非礼”,也可能会骂你“耍流氓”,但如果人类给它设定的程序只有这两条,那么无论你摸她多少次,结果都是二选一。可能有人会想了,我们完全可以给它多设几种结果啊!但事实却是即使你设置了一万种结果,也仍然改变不了它跳不出人类设定好的圈子的事实,也仍然不可能达到人类大脑的思维丰度。何况,我们要把机器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用程序编写出千万条代码的话,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浩大的工程,而且即使人类能够做到,又该从哪里去找那么大的存储器和那么快的运算器呢?

    我自己就是学编程的,如果我们的研究工作仅仅就是为了给机器人多设置几条可能的反应程序和行为结果的话,那所谓的AI专业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人类玩具罢了!就像市场上流行的儿童故事机,它可以讲人类给它设置好的一万个故事,却无法像人类那样自己想象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故事。

    说句实话,随着我对编程的进一步理解,我认为要编写类似于人类智慧的程序和芯片,无异于接手上帝的工作,因为那是在凭空创造智慧生命。我们不仅要对人类机体的生物学运行规律了如指掌,更要破解人类大脑的运行原理,进一步了解其社会学运行规律,更是要用二进制编码程序和人工材料来重新翻译表达人类的各项能力。

    然而现在,人类连自己身体的奥秘都没能破解,连最基本的大脑神经元的运行原理都不清楚,如何去创造新的生命体?我们不过是被表象所蒙蔽的一群自大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