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本文豪,开启日本文学新时代 » 第一章:文坛变革的前夜

第一章:文坛变革的前夜

    公元1920年,霓虹大正九年,初春时节。山中的积雪已经开始消退,树木吐出新芽,整个东京即将迎来舒适温暖的春天,寒冷对室外的封锁已被逐步解开。

    若是在往年初春,居民们早已换上轻便的外衣,涌向街道公园,开始享受自然。

    然而今年却是另一番模样。

    街道上的人数寥若晨星,往年的朝气与自信也已从人们的脸上消失,暮气笼罩在每个人的眉间。

    他们已经没有能力享受。

    在生存的压力下,生活已成一种奢望。

    这样一幅景象已经在竹中直人的眼前展现了无数次,太多次刺激已经使竹中感受不到痛苦,只剩下麻木。

    竹中直人,是霓虹二流杂志《文艺春秋》的一位总编辑。

    在经济开始崩盘后,《文艺春秋》的销量也发生了明显下跌;杂志社为了节流而选择裁员,甚至将一位副社长辞退。

    尽管竹中作为社长的得力干将之一,也不免提心吊胆。

    就这样提心吊胆了N轮后,公司终于稳定了下来。

    尽管薪资待遇有了大幅度的缩水,但竹中却没有丝毫不满。

    在当今世道,能保留一份工作便已是万幸,

    就这样怀着伤感一路走了下来,竹中终于到达了目标的出租公寓房。

    这座公寓不仅地址偏僻,而且正处于一种年久失修的状态。

    一片片墙皮的脱落所留下的空洞,好像是这座公寓的老年斑。

    “这样一座公寓楼,肯定是整片东京最便宜的住地了。”竹中这样想着。

    走上公寓楼,木质的楼梯嘎嘎作响,吓得竹中不得不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生怕台阶突然报废。

    小心翼翼地走完了这座高危的楼梯;竹中直人数着门牌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地。

    重整一下领带,找回自己恭敬的态度,竹中直人敲响了房门。

    大门片刻便被打开了;一位青年男子站在门后,用一种随和的眼神打量着竹中。

    这种悠闲自得的打量让竹中感到不适,

    好像自己在被当做素材一般看待。

    “请问是江桥裕之先生吗?”

    “我是来自《文艺春秋》编辑竹中直人,之前在电话中已经和您联系过了。”竹中连忙做完了自我介绍。

    “进来吧。”

    在把竹中领进客厅后,江桥裕之又走进厨房沏了两杯茶。

    “只有这等茶叶了,将就一下吧。”

    抿下一口茶滋润喉咙后,竹中开口步入正题。

    “江桥老师,很抱歉打扰了您宝贵的空闲时间,我这次来首先是为了和您商量一下稿费。”

    其实对于一般的新人作者来说,应该是由作者本人亲自到公司,与编辑商量稿费。

    但很明显,江桥裕之是个例外。

    竹中不得不摆出最尊敬的姿态来面对这个新人作者。

    谁让这个看似随和的青年男子,竟然可以写出这样“叛经离道”的小说。

    而《文艺春秋》恰恰需要这样一篇小说,作为向当前文学界开炮的炮弹。

    在明治维新后,霓虹文化界也开始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霓虹传统的通俗小说被批判,大量的西方作品被霓虹学界翻译出版。

    终于,在充分吸收西方作品的养分后,日本的第一种文学理论被建立,即写实主义。

    随着霓虹文学的发展,写实主义延长线上的自然主义,最终统治了整個霓虹文坛,并被天皇奉为文学正统。

    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随着自然主义被奉为文学正统。

    大量自然主义的作者,涌进了霓虹的各地高校与文化杂志;自然主义很快成为了学院派,并在文学评论界取得了垄断地位,掌握了文学的评定权。

    可是随着自然主义理论的僵化;一位作家的师承,逐渐成为了衡量其文坛地位的主要标准。

    拥有更好师承的作家,可以在其老师的推荐下,非常容易的收到顶尖文学杂志的约稿。

    至于其作品质量,却常常被忽略。

    而那些师承较差,或不符合自然主义标准的作家,则根本没有登刊的机会。

    由此,自然主义在霓虹文坛已走向衰落,对霓虹文坛现状的批判声也越来越大。

    大量的世界先进文学再次被得到重视,日本又一次爆发了的翻译潮。

    可是翻译的东西再多,没有本国的作品,还是撼动不了自然主义的地位。

    而《文艺春秋》的社长前波文雄,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企业家,一心想将《文艺春秋》做成霓虹的顶尖期刊。

    但由于缺少在当前文坛的人脉,《文艺春秋》极难约到大家弟子的文章,名气与销量都上不去。

    既然在传统文坛打不开出路,前波只能试着发行一些反自然主义的小说。

    但由于这些新兴小说的质量普遍不高,《文艺春秋》也一直未能引起文学界的注意。

    因而,当收到了《雪国》的稿件后,前波不仅在惊叹于一个寂寂无名的新人作家,竟然可以写出完成度如此高的新小说。

    更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文艺春秋》的名号将被在整个文坛打响。

    为了留住江桥裕之,前波不仅派下了一名总编辑拜访江桥家,甚至还叮嘱竹中,可以向江桥提供业界最高的稿费标准。

    在社长的慷慨大度下,两人很快便谈拢了稿费,两人开始步入今天最重要的话题。

    “江桥老师,不知您是否愿意,成为《文艺春秋》的专栏作家?”

    看到江桥并未做出什么反应,竹中连忙补上一句:

    “在待遇方面,本社是绝对不会亏待您的。”

    “这个不先说,那个……”

    江桥裕之有些尴尬的说道:

    “我付不起明天的房租了,所以……”

    这么简陋的房子都没钱付房租了吗?

    竹中心想,您到底是怎么活着来到东京的?

    ---分割线---

    对当前生活强烈的不满,促使江桥选择沉浸于文学,在文学当中,江桥获得了太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绪价值。

    而对文学世界的沉迷,也导致了江桥与自己目前的生活进一步割裂。

    而江桥不断提升的文学素养,使江桥越来越难以从当前的文学中,捕捉到自己渴望的审美情趣。

    迫切的渴望创造新的情绪价值,这是江桥投身于文学创作的一大动机。

    ——滨口一马《江桥裕之其人与文》